网友崩溃:表情包居然被清空了!为什么人人都爱表情包

时代邮刊 2023-12-24 21:00:38

上图猴子就是吗喽,即马骝,是两广地区对猴子的昵称

有个网友做了一个噩梦:

打来聊天界面,发现自己收藏的“吗喽”表情包全部被清空了。

哭醒后,赶紧打开手机,幸好只是梦。

但是,大家好像真的离不开表情包了。

聊天时,各种形态的小圆脸络绎不绝;只要你表情够丰富,各种表情包更是应运而生……

表情包是怎么来的?我们为什么会这么喜欢使用网络表情?

敢不敢挑战一天不用表情包

最近,我和几个朋友做了一个“一天不用表情包”的实验,结果得到了许多有趣的反馈——

朋友A:这我做不到啊!一不留神我就发了一个表情包,实验失败了!

朋友B:不能用表情包,我都失去了聊天的兴趣。今天还有朋友问我是不是不开心,看起来很严肃的样子。我还纳闷,他又没看到我的脸,怎么就觉得我不开心呢?再看看我和他以前的聊天记录,表情包满天飞……嗯,真的挺不习惯的。

朋友C:其实还好,就是最后结束对话的时候有点尴尬,我以前都是喜欢用表情包结束聊天的。

朋友D:超级不习惯,很多时候必须用表情包才能表达我的情绪。看着朋友们斗图,而我参与不了,真的很不爽啊!

看着大家不能用表情包那么难受,我只能不厚道地笑出了声。

表情包的前世今生

表情符号的诞生来自一则趣闻。

1982年,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的一位教授在学校的电子公告板上写下第一个笑脸“:-)”,希望大家用这个笑脸来告诉别人哪些帖子是笑话,哪些不是:“我建议讲笑话的人能够用下面这样的字符顺序来标记::-) 侧过头去看。”于是,世界上的第一个表情符号就这样在网络中诞生了。

因为这种传统表情符号都是基于 ASCII 字符所编写,阅览时则需横转90度才能看明白,不太易于阅读和理解。

因此,另外一种横式的表情符号在日本慢慢进入人们的视野,也就是现在被人们熟知的颜文字,其中有如 “^_^”“*_*”等笑脸,还有在面部表情旁加入其他符号作为修饰物,使表情变得更加丰富,如“-_-|||”仿照日本漫画表示的尴尬等。

近年来,随着智能手机的广泛使用,Emoji表情符号开始走红,就是大家熟悉的小黄脸。现如今,屏幕上那一个个小小的自定义表情,已成为我们在互联网上的自我表达的捷径。

通过表情包,可以展示自己的幽默感、情绪状态,甚至在不熟悉的情况下,用表情包来缓解紧张气氛,拉近与他人的距离。表情包不仅成为了表达感情的方式,也成为了一种独特的文化社交工具。

丰富的内心戏终于找到了舞台

已有研究证明,在互动交流中,只有7%的信息是通过语言来传递,而高达55%的信息都是通过面部表情来传递的。

非语言信息在成功的人际交流中占有很大比重,能够提供角色、情感等重要的补充信息,比如对方的衣着习惯可能体现了对方的职业、语音语速可能传达了对方的情绪等。

现代社会里,生活节奏很快,喜怒哀乐来得都比较容易。被压抑的内心情绪总得有个表达空间——在网络聊天中,丰富的内心戏终于找到了舞台。

网络表情包的使用能够更加形象地传递表达者的实时情感状态,从而一定程度上弥补了文字沟通中的情感局限性。

看到表情包时,读者也会将表情符号作为情绪语气等非言语因素的态势语言来进行解读,就像面对面沟通时解读面部表情、肢体动作等。

心理学家称:当我们在网络上看到笑脸时与我们看到真人笑脸时,大脑的相同区域会有一定程度的激活。

表情包能够为在虚拟环境中交流的双方建立一个温馨放松的氛围,方便双方交流,可能起到交流中的“润滑剂”作用;

表情包可弥补无话可说状况发生时的尴尬;

表情包还能影响人们的情绪感知,进而影响交流者的人际关系。

总体而言,使用表情包,有助于沟通,获得对方的理解和支持。

而且,发一个表情包可比打字讲一句话快多了,每个人对文字的理解确实存在差异,而表情包则可以为文字注入更多情感和语境,帮助减少误解,使得交流更加准确而丰富,还可以形成一种欢乐的聊天氛围。

最后,感谢表情包带我们远离不够生动的互联网纯文字社交,感谢表情包为我们缓解的无数个“至尬时刻”!

编辑 | 胡晨曦 王可欣 审核 | 李玲 终审 | 黄菲

3 阅读:2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