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岁男子腹痛拒绝检查后猝死,医生以为夹层,尸检才发现:误诊了

诗槐聊健康 2024-05-19 07:29:38

面对这样的患者,即便医生身经百战,依旧难以在短时间内判断出他的病情,这是医生学艺不精吗?或许吧······

前两天,凌晨三四点的时候,有一位看着很年轻的中青年模样的男性出现了剧烈腹痛的症状,这种持续性的疼痛让他描述成“绞痛仿佛肠子搅在一起”,从他扭曲的表情,医生就能看得出他所承受的痛苦。

更离谱的是,由于疼痛特别剧烈,他出现了好几次的呕吐,急诊科医生接诊到患者后马上赶到了抢救大厅,看到患者的模样后立即给他做了腹部触诊检查,结果发现患者的腹痛主要集中在上腹部,医生用手轻轻的按压在他的上腹部,患者的痛苦不断加重,甚至拒绝进一步的检查。

看他这样的情况,医生有点怀疑是肠梗阻。

肠梗阻是一种常见的临床疾病,指的是肠内容物在肠道内通过受阻,导致肠腔压力升高、肠壁血运障碍,进而影响肠道的正常功能。肠梗阻可以分为机械性梗阻和非机械性梗阻两大类。

机械性肠梗阻是最常见的类型,由于肠腔被物理性阻塞导致。原因可能是肠道内异物、肠道肿瘤、粘连、肠扭转、肠套叠。

还有一种是非机械性肠梗阻,这种梗阻不是由肠腔的物理性阻塞引起,而是由于肠壁本身的动力障碍或肠腔内压力下降导致的。原因可能有肠道动力障碍、肠腔内压力下降等等。

肠梗阻的临床表现主要包括腹痛、呕吐、腹胀和停止排便排气。严重的情况下,还可能导致肠壁坏死、穿孔,甚至危及生命。

医生拿起听诊器就给他做了听诊,肠鸣音竟然是正常的,那就不支持肠梗阻的判断了,但是为了安全起见,医生还是想给他做一系列检查,包括血常规、生化、淀粉酶、心肌酶谱和腹部超声检查。

然而,这位患者很倔强,坚决拒绝做全面的检查,他说自己现在痛的想死,只希望那个医生能够立即给他止痛。

医生颇为无奈,但还是好心的劝说他:“你目前的情况很不明朗,有可能是肠梗阻,也有可能是心梗,如果不查清原因就给你止痛,掩盖了真实的症状,那一切就晚了”。

患者想了很久,最终同意做一些基本的检查,但不同意做超声检查。

很快,血气、心电图检查结果提示这位患者有广泛的ST段抬高,也就是说可能是急性心肌梗死。

医生吓出一身冷汗。

急性心梗引起腹痛是很不典型的症状,通常是由于心脏和腹部之间的神经反射引起的,而不是心脏直接引起的腹痛。

这种腹痛通常被称为“心源性腹痛”,是由于心脏疼痛信号通过脊髓神经纤维传导到大脑,而大脑将这些信号解释为腹部疼痛。

当患者出现急性心梗时,心脏的疼痛信号会激活交感神经系统,导致身体释放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等激素。这些激素可以刺激心脏和腹部的神经纤维,导致腹部疼痛。

研究发现,心脏和腹部的一些神经纤维在脊髓中是共通的,这使得心脏的疼痛信号可以被错误地感知为腹部疼痛。心脏和腹部疼痛信号都可以通过内脏神经传递到大脑,大脑难以区分这些信号的来源,从而产生腹部疼痛的感觉。

急性心梗引起的腹痛可能与其他腹部疾病相似,因此极其容易误诊。

医生大感幸运,还好自己给患者强行做了心电图检查,如果当时没做的话以后还不知道要怎么扯皮呢,既然是急性心梗,那就要叫心内科医生来紧急会诊。心内科医生来到后,患者突然开始血压下降,双下肢出现疼痛和麻木,右上肢出现发绀。

心内科的医生仔细检查了他之前的报告,高度怀疑患者不是急性心梗,可能是主动脉夹层,但心脏彩超和CT检查有没发现夹层的征兆。

而就在医生们讨论病情时,患者突然出现了情况恶化,心电监护显示患者的心率逐渐变慢,随后失去了意识,心电图变为室性逸搏心率,抢救无效死亡。

参与抢救的医生们愣在了抢救室,这样没搞明白病因就去世的患者让他们不知该如何交代。

但医生还是硬着头和家属如实报告,家属知道后崩溃大哭,说患者今年才34岁,怎么会不明不白就去世了呢?一定是医院误诊了,医生想了想对他们说:“那就进行尸检吧,看看到底是什么问题”

家属很快就同意了。

而尸检出来的让医生们大吃一惊。

这位患者竟然患有右肾嗜铬细胞瘤,这个结果完全解释了为什么患者会出现腹痛、休克、急性循环衰竭、心电图异常的症状。

嗜铬细胞瘤是一种罕见的神经内分泌肿瘤,起源于肾上腺髓质或其他部位的嗜铬细胞。嗜铬细胞是产生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的细胞,这两种激素是肾上腺素系统的组成部分,通常被称为“应激激素”或“战斗或逃跑”激素。

嗜铬细胞瘤的特征包括:

1,分泌过量激素。

肿瘤产生过多的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导致高血压、心跳加快、心律不齐、脸红、震颤、出汗等症状。

2,多发性。

大约20%的嗜铬细胞瘤患者同时存在多个肿瘤,这些肿瘤可能位于肾上腺内或肾上腺外,后者称为副嗜铬细胞瘤。

3,家族史。

大约10%的嗜铬细胞瘤患者有家族史,这表明遗传因素在嗜铬细胞瘤的发生中起着一定的作用。

由于嗜铬细胞瘤的临床表现可能与其他疾病相似,如高血压、心脏病、焦虑症等,因此确诊可能需要特定的检查,如24小时尿液儿茶酚胺及其代谢物检测、血液儿茶酚胺水平测定、影像学检查以及特定的生物标志物检测,误诊概率还是非常高的。

知道患者的真正死因后,医生也非常无奈的低下了头。

嗜铬细胞瘤为何会引起腹痛?

嗜铬细胞瘤导致剧烈腹痛的机制可能与肿瘤分泌过量儿茶酚胺有关,这些激素可以引起多种生理反应,包括对胃肠道的影响。

第一,内脏神经刺激。

嗜铬细胞瘤分泌的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可以刺激内脏神经,包括支配胃肠道的感觉神经纤维。这种刺激可能导致腹痛,尤其是在肿瘤位于肾上腺髓质以外的副嗜铬细胞瘤中,因为这些肿瘤可能更接近肠道。

第二,肠道平滑肌收缩。

过量的儿茶酚胺可以导致肠道平滑肌过度收缩,这种痉挛性收缩可能导致腹痛,尤其是在肿瘤位于肾上腺髓质外的副嗜铬细胞瘤患者中。

第三,肠道缺血。

儿茶酚胺可以引起血管收缩,导致包括肠道在内的内脏器官的血流减少。这可能导致肠道缺血,进而引起腹痛。

第四,肠道分泌和吸收障碍。

儿茶酚胺可能干扰肠道的分泌和吸收功能,导致消化液和食物在肠道中的移动受阻,从而引起腹痛。

第五,神经介导的疼痛。

儿茶酚胺可以激活神经递质系统,导致神经介导的疼痛信号传递,从而引起腹痛。

嗜铬细胞瘤导致的腹痛和其它腹部疾病相似,如阑尾炎、肠梗阻等,因此如果出现腹痛等症状,应及时就医,以便进行适当的诊断和治疗。

该如何诊断嗜铬细胞瘤?

由于拥有与其类似症状的疾病众多,因此嗜铬细胞瘤的诊断较为困难,针对这个问题,医生反思了一下,认为诊断流程应该如下。

首先,要进行临床症状评估。

医生会询问患者的症状,包括高血压、心悸、头痛、出汗、焦虑、腹痛等,以及这些症状是否与日常活动、情绪变化或特定的饮食习惯有关。

其次,要进行实验室检查,比如尿液儿茶酚胺代谢物检测,通过24小时尿液样本检测儿茶酚胺及其代谢物,如香草基酸、香草基酸原和甲氧基肾上腺素。这些检测可以评估儿茶酚胺的水平是否异常。

还要做血液儿茶酚胺水平测定,血液样本可以用来测定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和多巴胺的水平。通过血浆游离儿茶酚胺水平的测定来评估儿茶酚胺的水平是否升高。

紧接着,影像学评估不能少,常用的有计算机断层扫描,CT扫描可以显示肾上腺和周围组织的细节,帮助发现肾上腺内的嗜铬细胞瘤。也可以做磁共振成像,MRI可以提供与CT相似的图像,同时还能提供关于组织特性的额外信息。

其它检查也有助于帮助诊断,如血清标志物检测,如儿茶酚胺O-甲基转移酶和芳香化酶的活性,这些标志物在嗜铬细胞瘤患者中可能升高;还可以做肾上腺静脉取样,通过肾上腺静脉取样可以确定肾上腺是否为嗜铬细胞瘤的来源。

总而言之,嗜铬细胞瘤的诊断要综合考虑患者的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结果。由于嗜铬细胞瘤的症状可能与其他疾病相似,因此确诊可能需要一系列的检查和评估,否则会引起严重的医疗事故,是对患者的生命的不负责。

文/明哲

1 阅读:1444

诗槐聊健康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