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人的感情幸不幸福,其实答案早已写在了这里

冷爱 2024-05-13 11:50:30

这几年对于原生家庭的讨论度很高。在网上一搜“原生家庭”,出来的内容,大部分都是关于原生家庭的创伤:

“爸妈总是吵架,让我感觉不到家庭温暖,总感到不安”

“爸妈重男轻女,在家里我总被忽视,我从不敢开口争取自己想要的东西”

“爸爸出轨了,妈妈说要不是因为我,她早就离婚了,让我总感觉很内疚”

……

这些原生家庭造成的创伤,会留在他们的骨血里,影响他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影响他们的人生,影响他们的亲密关系……

在之前的文章里,我也提到过一位女士,因为原生家庭的原因,害怕进入亲密关系,情路一直不顺。

那位女士的父母总是争吵,让她觉得亲密关系就是让人痛苦的,导致她内心里对亲密关系有着巨大恐惧,一直无法建立健康的亲密关系。

原生家庭,是婚姻家庭治疗里的重要概念。

它是指一个人在成长过程中所经历的最初的家庭环境,包括父母、兄弟姐妹等家庭成员,以及与这些家庭成员之间的互动关系。

原生家庭是每个人情感模式形成的重要基础。在家庭中,孩子会通过父母和其他家庭成员的互动,学习如何处理情感和表达情感。

原生家庭对一个人的亲密关系会产生深远的影响。

可以说,每个人的每一段亲密关系,从开始到结束,都或多或少地会受到原生家庭的影响。

01

原生家庭影响我们选择谁作为另一半

看到有一位女网友在网上分享她的情感经历:“我很讨厌我父亲,但我悲催地发现我找的男友都很像他……”

和前男友分手后,她发现她交往的每一任男友,都和她父亲很像,都抽烟喝酒。

她发现她喜欢的男生身上都有她父亲的影子。

冷爱老师曾说过:在原生家庭中,有一个这样的魔咒——有的时候,我们会非常地忠于我们的父母。

我们的理想伴侣,最初有两个非常典型的来源:

1、一种来源是盲从父母,就是我们要找父母的影子。

就像刚提到的女网友一样,她找的每一任男友都有她父亲的影子,尽管她很不喜欢她父亲抽烟喝酒这个恶习,但她找的每一任男友,却都有这个习惯。因为她要忠于她父亲。

她的父亲,是她生命中认识的第一个男人,她对于男人最初的认识,来源于她的父亲。

她的父亲影响着她对于男人的认识和判断,尽管她表意识里不喜欢男人抽烟喝酒,但是她的潜意识里却会认为男人就是会抽烟喝酒的,从而影响了她的择偶,让她选择的每一任男友,都带着她父亲的影子。

2、一种来源是背叛父母,就是会找和父母完全不同的类型。

这种情况较有可能发生在丧偶式育儿的家庭里。

因为父母中的一方长期外出或者缺少其中一方的情感支持,使得孩子难以与缺失的一方建立情感联系。

较常见的情况是母亲承担了主要的教养责任,而父亲则可能因为工作等原因而无法参与亲子互动,也就是父亲不怎么在家,或者就算在家也是做自己的事情,母亲在丧偶式育儿,导致孩子缺乏父爱和完整的家庭教育。

父亲在这个家庭里“消失”了。

在这样的家庭里长大的孩子,往往会去找和父亲截然相反的类型。

在家里,父亲从小就不管她,那么她就会找一类很爱管她,甚至是操控她的男人。这就是出于填补心理去择偶。

02

原生家庭影响我们和另一半的相处方式

原生家庭对亲密关系的影响还表现在行为模式方面。

一个人在原生家庭中所观察到的父母的行为,会对他的亲密关系形成模板和参考。

曾在一档音频节目里,听到一个女嘉宾的分享:她爸妈日常相处的方式就是吵架,甚至是打架。

而她前夫和她离婚的原因是两人闹矛盾时,她总是歇斯底里的,情绪很容易激动。她前夫没有那个能力去安抚她,只能选择逃开。

当他们离婚时,她才意识到,自己是习得了父母处理冲突的方式——歇斯底里地发泄情绪,不停找伴侣吵架。

在他们平常相处时,都是这样——哪怕是一点小问题,她都会下意识地不断去刺激她前夫,让小事变大事,然后演变成无法缓和的激烈冲突。

这一次次的情绪激烈爆发,让她前夫无从招架,只能投降,选择结束他们的婚姻。

她从小见惯了父母是用这样激烈、互相伤害的方式去相处的,渐渐地她也就学会了用这样的方式去和她的伴侣相处。

哪怕这种方式是不好的,是消极的,是让她自己也觉得不舒服的,她也会下意识地就去用,因为这是她最熟悉的方式。

她不知道其他更好的方式是怎样的,她没有其他的方式可以选,父母“教会”她的就是这一种。

这种方式深埋在她的潜意识里,让她一次次地用这种错误的方式,去处理和伴侣的冲突,消耗着他们的感情。

如果一个人在原生家庭中学会了有效的沟通和解决冲突的技巧,他会更有能力与他人建立良好的亲密关系。

而如果一个人的原生家庭中缺乏良好的沟通和解决冲突的模式,他可能会在亲密关系中遇到困难和挑战。

03

原生家庭影响了我们亲密关系的模式

如果一个人在原生家庭中见证了健康、和谐的亲密关系,他会倾向于模仿并建立类似的关系模式。

如果一个人在原生家庭中目睹了冲突、不稳定的亲密关系,他也可能会沿用这种模式,难以建立稳定和满意的亲密关系。

家庭中的亲密关系模式会被孩子视为常态,他们可能会在自己的亲密关系中重复这些模式。

例如,如果一个人在原生家庭中经历了父母之间的冲突和分离,他可能在成年后的亲密关系中也面临着相似的问题。

在心理咨询里,有这样一些个案:他们家里的长辈基本都是离婚的,然后他们自己的几段婚姻也不长久。

他们总是结婚又离婚,因为他们并不知道要如何去维系一段长期关系,并不知道一段好的婚姻应该是怎样的。

当他们结婚后,总会不自觉地沿用家族的关系模式,用一些错误的方式去经营关系。

让自己父母经历过的冲突和分离,在自己身上再上演一遍。

这似乎成为了一种代际传递,成了一种家族魔咒。

原生家庭对一个人的情感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它影响着我们的择偶、和另一半的相处方式和关系模式。但这并不意味着它决定了我们的一生。

我们每个人都可以通过自我反思、心理咨询和建立健康的人际关系,来克服不健康的原生家庭影响,实现个人成长和幸福。

在心理治疗中,有一句话:看见即疗愈。

当你看见原生家庭给你带来的种种影响,你才能注意到它,重视它,从而改变它。

当你看见它对你造成的影响时,从那一刻起,它就已经不能再像以前那样影响你了,因为你已经有觉知了。

作者|烈歌 拥有三级心理咨询师证书,从事情感行业7年,关注自我成长,喜欢从别人的故事里,感悟人生。

本文的插画,任何网站、报刊、电视台、公司、组织及个人,未经授权,不得部分或全部使用。

0 阅读: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