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场狙击百步穿杨——解放军历史上具有传奇色彩的四大神枪手

党史博览 2024-04-08 17:00:24

文/陈辉

胡先汉

用轻武器进行射击的步兵高手,达到百步穿杨的,被称为“神枪手”。

解放战争时期,华东军区司令员陈毅到延安开会,向毛泽东谈起一名叫魏来国的排长。他在一次战斗中以135发子弹击毙110个敌人。毛泽东赞扬说:“一个人就消灭了敌人一个连,了不起,了不起啊。全军官兵都像魏来国这样,解放战争的时间将大大地缩短。”可见神枪手在战争中的作用非同小可。

人民解放军历史上神枪手层出不穷,举不胜举。笔者从不同革命时期选出四大神枪手,向广大读者展现他们的英雄事迹。

红军神枪手胡先汉:长征中干掉敌人8个骑兵

胡先汉,出生于1917 年2 月15日,江西省兴国县兴莲乡睦田村人。1933 年参加红军,同年5 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1934年10月,胡先汉随中央红军长征。当时他担任侦察排排长,担负前卫侦察任务。他们在即将走出草地的时候,突然遭遇了敌人的骑兵班。

胡先汉沉着冷静地观察敌情。敌人骑兵班12人,而他带领的侦察班只有2 名战士,力量悬殊。撤退已经来不及了,再说也跑不过骑兵。于是,胡先汉决定先下手为强,打敌人骑兵一个措手不及。

当时侦察班有1 挺机枪和2 支步枪,胡先汉远远地架好机枪,并让2名战士也做好射击准备,听到机枪响就射击。

胡先汉手中的机枪子弹很少,为了节省子弹,不能一梭子都打出去。他考虑采取单发点射的方法消灭敌人。

此时,敌人骑兵并没有发现他们,在漫不经心地往前运动。敌骑兵虽然没有飞速疾驰,但比起打静态的敌人难度还是不小。胡先汉盘算着先打哪个,再打哪个,后打哪个。敌骑兵越来越近,300米、200米……胡先汉瞄准后,扣动了扳机,几记点射过去,8名骑兵应声落马。

剩下的敌骑兵抱头鼠窜。这一战让胡先汉成了红军中的有名人物,他被大家称为“机枪神射手”。这件事也传到了红军总部,很快胡先汉被调到中革军委特务团任机枪连连长。

长征到达陕北后,胡先汉由于枪法好被抽调到红军大学(后改名中国人民抗日军事政治大学,简称“抗大”)担任射击教员。抗大有课堂教学,也有流动教学。胡先汉经常跟随作战部队流动教学,在战斗中教学员如何掌握射击本领,培养出一大批神枪手。在延安时,他扛着全队唯一的一挺机枪,带领学员参加了西安事变后的相关行动,又一次声名远扬。

在抗大期间,胡先汉带领学员先后参加了娘子关战斗、百团大战、“五一”反“扫荡”等多次战役战斗。特别是在鲁南和沂蒙山区办抗大时期,胡先汉担任山东抗大三大队大队长,再次一战成名。

有一年春节前夕,胡先汉带领30多名学员准备在山里过年,因汉奸告密,突遭日军“围剿”。

一名日军大佐带领日伪军800 多人来犯。当日伪军距离他们1000多米时,胡先汉架起了机枪,发现日军正在展开进攻队形,一名指挥官骑在马上指手画脚,正是带队的日军大佐。

在日伪军展开队形之前,胡先汉先向日军大佐开火。1000 多米距离,一梭子子弹打出去,将日军大佐从马背上打了下来。接着,又打倒了10多名敌人,日伪军顿时乱作一团。胡先汉乘机组织抗大学员分散开来,边打边突围,经过激战,消灭大量敌人,而我方无一伤亡,胜利地突出了日伪军的包围圈。

据战后俘虏的伪军报告,第一梭子子弹打出后,击中了日军大佐的胸膛,当场毙命。日伪军阵脚大乱,为胡先汉带领学员冲出包围圈创造了最佳时机,也为我军保住了30多名神枪手苗子。

之后,胡先汉的神枪功夫让日伪军闻风丧胆,在沂蒙山区广为流传,乡亲们用当地土话称他为“胡打”。一听“胡打”来了,日伪军都胆战心惊。

抗战后期,胡先汉在沂蒙山区先后担任山东军区特务团营长、山东军区独立2 旅5 团参谋长、滨海军区教导团参谋长等职。他在部队中大力培养神枪手,率部开展大规模的游击战、运动战,狠狠地打击日伪军,立下了无数战功。

1947 年,胡先汉被调到渤海纵队7师3团任团长。1948年4月,山东兵团发动昌(乐)潍(县)战役,胡先汉所在的渤海纵队在战役初期担负切断昌乐和潍县敌军联系的任务。胡先汉率部大胆穿插,迅速将昌乐与潍县的敌军割裂开来,实现了各个击破的目的,随后从城南发起攻击。经过30多天激战,终于全歼敌军。战后,胡先汉被任命为11 师参谋长。1948 年9月,在济南战役中,胡先汉所在的渤海纵队担负主攻任务,经过8 天激战,在兄弟部队的配合下,全歼王耀武的10万国民党主力部队。

1948年11月,淮海战役打响。胡先汉率部参加了围歼黄百韬、邱清泉、黄维等部的战斗。1949 年2 月,胡先汉在解放军第33 军99 师任参谋长,参加了渡江战役、上海战役。上海解放后,胡先汉所在的99师担负警备任务。1950年11月,99师被改编为公安第16师,划归华东军区公安司令部。后来,胡先汉先后任福州军区某师师长,上海公安学校校长,杭州军分区、扬州军分区司令员。胡先汉担任军分区司令员期间,还在民兵中培养神枪手,开展大比武活动。勇当神枪手,造就神枪手,伴随了胡先汉一生的军旅生涯。

1987 年12 月17 日,胡先汉在南京病逝,享年70岁。

宋岭春

八路军神枪手宋岭春:击毙日军23人,击落战机1架

宋岭春,1925 年1 月出生,山东省平度县(今平度市)蟠桃镇大杨召村人。1942 年3 月参加八路军,1943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1943 年9 月中旬的一天早上,宋岭春与战士们正准备吃饭,突然对空警戒哨兵发出紧急信号,日军战机又要来空袭。战士们像往常一样迅速放下饭碗,拿上武器,快速分散隐蔽在灌木丛中。

山东省栖霞县的一个小山村,驻扎着八路军胶东军区第64团一部,距小山村不远处就是八路军胶东军区的司令部,日军飞机经常在这一带轰炸扫射。

宋岭春在灌木丛中发现日军中岛97 式战斗机来了4 架,一接近村庄就开始向下俯冲,并进行扫射。日军知道八路军没有防空武器,所以飞得很低,几乎是贴着地平线而来。

宋岭春盘算着如何用日本的三八大盖步枪把它打下来。突然,第二架飞机向宋岭春俯冲过去,越来越近。宋岭春瞪着双眼,发现日军飞机竟然离地面不到100 米。他刚要开枪,突然想起部队的规定,凡是遇到敌机轰炸扫射时都要做好隐蔽,不能开火,不能擅自暴露目标,以免引来敌机更大轰炸,造成更大伤亡。

这架日军战机飞过了宋岭春的头顶。他看到日军战机上的太阳旗和日军飞行员不可一世的嘴脸,心想下次再来非干掉你不可。

宋岭春没想到的是,他看到了日军飞行员,日军飞行员也发现了他。日军战机转了一个大弯,又朝宋岭春飞来。宋岭春死死盯住这架战机,眼看它越飞越低,越飞越近。宋岭春猛地举起步枪,直接瞄准飞行员的头部果断击发,日军飞行员的脑袋开了花。战机无人控制,坠落山崖爆炸了。后面的日军战机吓得迅速拉升,仓皇而逃。趴在灌木丛中的战士看到这一幕,纷纷起身欢呼。大家跑过来围住宋岭春,纷纷伸出大拇指:“太神了,连飞机都打下来了!”

胶东军区司令员许世友得知这一消息,接见了宋岭春,夸奖他“打得好,创造了我军前所未有的战绩”,并给他记大功一次。之后,许世友还专门召开了干部大会,宣布此后日军飞机来了,隐蔽还是要隐蔽,打还是要打,步枪、机枪都可以打。至此,八路军过去遇见日军战机只藏不打的惯例,让宋岭春给打破了。

举枪就能轻而易举把日军战机打下来,宋岭春的神枪功夫是怎么练就的?大家都很好奇。

宋岭春从小跟着父亲上山打猎,展现出极高的射击天赋,枪法狠、准、稳。只要是他看中的,无论是天上飞的鸽子,还是地上跑的野兔,基本跑不了。

宋岭春从小跟父亲学的狩猎本领,在参加八路军后更加炉火纯青。宋岭春打天上日军飞机,是先从打地面的日军开始的。

1942 年3 月初,参加八路军之后,宋岭春由于枪法好,一年之内就用步枪狙杀了多名站岗放哨的日军,成为他所在部队小有名气的神枪手。

1943 年2 月,宋岭春被送到山东抗大分校学习射击技术,半年时间内,成为抗大分校的射击状元。

同年1 月到9 月,宋岭春参加大小战斗十多次,光放冷枪就射杀了23个日军,其中毙命的有日军小队长、中队长、大队长,为打下日军飞机奠定了扎实的射击功底。

1944 年,宋岭春迎来了一次生死考验。在一次反“扫荡”战斗中,日军冲上了八路军的阵地,短兵相接的拼杀开始了。宋岭春遇到的是一个大块头的日军,他一刺刀捅过来,宋岭春赶忙拨开,几个回合下来,招架不住,被日军刺刀划破了嘴唇,鲜血直流。关键时刻,宋岭春扣动扳机,打死了他。

抗战结束后,宋岭春离开山东,赴东北战场成为一名骑兵。1947 年,宋岭春在一次战斗中再次负伤,导致脑震荡及右耳失聪。

战争年代,宋岭春先后荣获“战斗大功奖”2 次、“战斗模范奖”1次,并从一名普通战士成长为班长、排长、连长,直至营级干部。

新中国成立后,因身体的原因,宋岭春于1954年转业,担任南宁汽车总站副站长,直至1984年离休。1979年,广州军区司令员许世友在南宁指挥对越自卫反击战时接见了这名老部下,共叙当年“神枪打飞机”的往事。

解放战争时期的魏来国

神枪手魏来国:267发子弹击毙敌人202名

魏来国,出生于1925年11月,山东荣成东山镇干占村人。1942 年参加八路军,次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1946年6月18日,国民党军54军从青岛登陆后向胶东解放军驻守的即墨城进犯。战至30日,解放军在歼敌4 个营后主动撤出战斗,敌人只占领了一座空城。

7 月9 日,国民党军54 军攻占即墨城后,以两个团进攻南泉车站。胶东军区警备第4 旅8 团2 营奋力阻击。2营4连排长魏来国奉命率领全排坚守在东兰格庄。

敌人用大炮轰击后,开始进攻。魏来国在阵地巡视后,迅速向东南方的阻击点跑去,他附近是4 班班长张庆富和战士潘云亭的阵地。魏来国望去大约有两个连的敌人,小心翼翼向前推进。魏来国把标尺定在400 米的距离上,左眼一闭开始射击,一枪一个,弹无虚发。潘云亭在旁边数着,敌人一个接一个倒下。他一边射击,一边数数,担心一心二用记错了,便抓起身旁的石子,排长打死一个敌人,他就把一颗石子放在小土坑里。

转眼的工夫,魏来国干掉了十几个敌人,小坑里也放进了10 多颗石子。全排战士同时向敌人射击,敌人倒下一片,但潘云亭只数排长打死的敌人的数字。敌人进攻队形被打乱,纷纷钻进了高粱地。

潘云亭看到魏来国顺手把枪栓拉开,在枪膛里滴了几滴油,又迅速压上了子弹,嘴里还嘟囔着:“高粱地能挡住我的子弹,做梦!”他不紧不慢地向高粱地里的敌人稳准狠地打去。

身边的潘云亭又兴奋地抓起一把小石子,魏来国打倒一个敌人,他在坑里放上一颗石子。

在距阵地前沿200 米左右的地方,敌人的尸体横七竖八躺倒一片。敌人几乎把所有火力都转向魏来国,子弹狂风暴雨般地从他头顶呼啸而过。

魏来国变换了射击位置,这次他专门打敌指挥官。敌人靠近阵地时,一个指挥官一个劲地摇晃手中的指挥旗,一挺美式重机枪狂叫起来。魏来国瞄准敌指挥官,只听一声枪响,指挥官毙命。接着,敌机枪手也被击毙。

随后,魏来国继续寻找敌人指挥官。不一会儿工夫,又有两个指挥官,随着魏来国清脆的枪声,倒在了地上。

潘云亭知道这是排长平时给他们传授的射击经验:有当官的不打当兵的,有营长不打连长,有连长不打排长,专打官大的。

从清晨5 点打到黄昏,魏来国率领全排击退了敌人5 次进攻。这天的阻击战,魏来国共消耗子弹135 发,潘云亭用石子记录打死敌人110 个。南泉阻击战结束后,魏来国被山东军区授予“射击英雄”光荣称号。这是世界神枪手在一次战斗中击毙对手的最高纪录,至今无人突破。

1947 年4 月,在白马关战斗中,时任华东野战军9 纵26 师77 团2 营4连连长的魏来国负伤仍指挥全连坚持7天7夜,打退数倍于己的敌人7次进攻,歼敌500 余人。其中,魏来国以132发子弹毙敌92人。战后,4连被华东军区命名为“白马关战斗模范连”,全连荣立集体一等功。魏来国荣获“华东一级人民英雄”称号。

魏来国在两次战斗中,用267 发子弹,打死202个敌人。华东野战军9纵司令员许世友得知后,连声说:“好样的,好样的。全区都要开展向魏来国学习的活动。”消息传到华东野战军司令部,陈毅司令员高兴地对副司令员粟裕、副政委谭震林说:“魏来国的事迹告诉我们,只要我们的战士有高度的觉悟、精湛的技术,就一定能战胜国民党。”

1948 年8 月,魏来国出席在华沙召开的世界劳动青年代表大会。会议代表得知魏来国是代表团中唯一的战斗英雄后,特地送给他一个高尔基石膏像,说高尔基用笔打敌人,你用枪打敌人,你们都是最光荣的人。

回国后,魏来国参加了淮海战役、渡江战役、上海战役。上海解放后,魏来国调任9 兵团政治部青年科副科长。

1949 年9 月,作为华东军区的代表,魏来国出席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并被选入主席团,见到了毛泽东。陈毅介绍说:“主席,这位就是我曾向你汇报过的,用135发子弹打倒110名敌人的魏来国。”毛泽东一听,向魏来国伸出了有力的大手,魏来国连忙紧紧地握住。毛泽东笑着问:“请你谈谈对国旗、国徽有什么意见。”魏来国激动得说不出话来,毛泽东离开时他很后悔。1950 年,魏来国参加了全国战斗英雄代表会议,当选为主席团成员。

会后不久,魏来国奔赴朝鲜战场,任志愿军第20军58师坦克263团副团长。回国后,历任27 军79 师236团团长,军副参谋长、副军长。1955年,被授予中校军衔,荣获独立自由奖章、三级解放勋章、独立功勋荣誉章。1985年3月离休。2014年5月16 日,魏来国因病逝世,享年89岁。

张桃芳在朝鲜战场上狙击敌人

志愿军神枪手张桃芳:436发子弹击毙敌人214名

张桃芳,出生于1931年,江苏兴化人。1946 年,他担任儿童团团长,1951年3月参加人民解放军。

1952 年9 月,随部队进入朝鲜战场的第24 军72 师214 团3 营8 连战士张桃芳,立志当个神枪手,在战场上苦练射击本领。

1953 年1 月,张桃芳来到上甘岭阵地的前沿597.9 高地,但他的第一战却空手而归。他发现有两个敌人在距他不到100 米的地方窜出来,连开十几枪却一发未中。位置暴露,他只能撤离狙击点。连里一名老兵告诉他:射击不能盲目开枪,要掌握规律,根据敌情、地形、风速有的放矢。

张桃芳从熟悉阵地周围地貌特征入手,研究敌人的活动规律,将敌人经常出没的道路估测好距离,在战壕中寻找理想的射击点。两个星期后,张桃芳开始显露水平。在进入阵地22天里,他用240 发子弹,击毙了71 个敌人,成为全连的一号狙击手。连里的干部发现张桃芳是个神枪手的苗子,便选送他到团里举办的射击训练班深造。然而,到了“神枪手的窝子里”,他就相形见绌了。

在训练班期间,张桃芳第一次上战场狙击台,一个连射,一梭子子弹打空了。射击教员问他打着没有,他脸红了。教员安慰他说:“你过去虽然打中不少敌人,但还没有完全掌握打‘活靶’的规律,要想当个出色的神枪手,必须精通各种复杂情况的射击本领。”经过一段时间的苦练和巧练,张桃芳又走上了战场。

第二次战斗开始了。山下走来3个敌人,张桃芳端起枪射击第一个敌人,第一个敌人没打倒,却击中了第二个敌人。这是怎么回事呢?真把张桃芳搞蒙了。教员耐心地告诉他:“敌人是向山下逃,你瞄准第一个敌人的脑袋却打着了第二个,对下山的敌人要用这种打法。”他认真听,仔细体会。结果有一天狙击下来,他撂倒了4 个敌人。张桃芳总算找到了窍门。训练班结束,团长亲自考核张桃芳的枪法。

皮定均听了一级级反映上来的关于张桃芳的事迹,半信半疑,特别对71人的数字不大相信。

于是,皮定均找来作战处肖参谋,拿出一双皮暖靴,交代:“你把它带上,去8 连看看那个张桃芳,一连看他消灭3 个敌人,要是真的,把靴子送给他,要是假的拿回来,处分他的连长、营长、团长。”肖参谋带上皮暖靴,与摄影记者王纪荣一起到了8 连。他们找到张桃芳,说明奉首长之命,见证他的枪法。于是,他们趁着夜色一起秘密来到前沿阵地。张桃芳把肖参谋和摄影记者安置在一处既隐蔽又便于观察的地方,然后迅速进入狙击位置。王纪荣拿起相机抓拍了一张张桃芳准备射击的照片。

东方刚发白,对面300 米处出现了一个人影,张桃芳一扣扳机,那家伙一头栽了下去。

紧接着,一个敌人哨兵在180 米外被张桃芳的一发子弹击中。几乎同时,一串子弹落在了张桃芳的射击台上。敌人狙击手也盯上了他。王纪荣不敢抬头,怕暴露目标,又担心张桃芳的安全,正盘算着,突然听到附近一声枪响,原来张桃芳转移了狙击位置,消灭了第三个敌人。

肖参谋他们离开8连前,搞了一个“授靴仪式”。战士们拥坐在坑道里,张桃芳坐在前面的方凳上。肖参谋说明了皮暖靴的来历,然后把它挂在张桃芳的脖子上。在场的人都注意到了张桃芳脚上那双用军用毛毯缝制的已经开了线的旧棉鞋。

战士们都知道抗美援朝物资紧张,军里只配发少量的皮暖靴。张桃芳没舍得穿军长给的那双靴子,把它当成了勇敢杀敌的动力。

此后,张桃芳愈战愈勇。他每天出战均有收获,在志愿军的狙击手中崭露头角,但敌人也盯上了他。美军发现在597.9 高地有位志愿军狙击手,枪法如神,使他们损失惨重,对张桃芳恨之入骨。为此,敌人专门调来了狙击手,决意要拔掉张桃芳这个眼中钉、肉中刺。

1953 年2 月的一天,张桃芳照例一早就上了阵地。他沿着交通沟刚走进狙击潜伏点,一串机枪子弹贴着头皮飞了过来。张桃芳意识到对面敌人在等着他。张桃芳用步枪顶起一个破钢盔,以前他多次用这种方法引诱对手暴露位置。可这次钢盔晃了半天,对手却一枪未发,显然也是一位经验丰富的狙击手。

张桃芳改变了战术。他在交通沟里匍匐前进,到了交通沟尽头,突然蹿起,几个箭步穿过一段小空地。对面的机枪又是一个点射,子弹紧追着他的脚跟。他双手一伸,身子一斜,像被击中似的摔进了掩体里。这个假动作也许蒙骗了对手,射击停止了。张桃芳慢慢地从掩体里探出头,开始搜索对面阵地。他先仔细观察了美军阵地上的机枪掩体,发现有两挺机枪正向其他方向射击。张桃芳没有出枪,因为他明白,这在某种程度上是诱饵。

张桃芳耐心搜索着,终于在对面山头上两块紧挨着的岩石缝隙中,发现了对手的位置。张桃芳立即出枪,将枪口对准了对手的脑袋。然而就在他要扣动扳机的一刹那,对手也发现了他,脑袋一偏,脱离了张桃芳的枪口,紧接着手中的机枪就吐出了火舌。

有防备的张桃芳躲过一劫,再次被压制在掩体内。这一次,对手显然也意识到了他的厉害,机枪枪口始终对准张桃芳的狙击台,几秒钟就是一个点射。张桃芳稍微露头,立即就会引来一个长点射。张桃芳没有着急,坐在掩体后面,静静地观察着对手的弹着点。过了很长时间,他忽然发现对手似乎把注意力主要集中在狙击台左侧,也就是他现在所待的位置,而对狙击台右侧打的次数不多,并且中间常常会有一个间隙。他在沙袋的掩护下,慢慢地爬到了狙击台右侧,轻轻地把步枪紧贴着沙袋伸了出去。张桃芳足足等了10多分钟。机枪的弹着点表明,对手的确没有发现他已变换了位置。

时机终于到了。当对手刚刚对狙击台左侧打了一个点射后,张桃芳猛地站起身,果断击发。几乎与此同时,对他早有防备的对手,瞬间转动枪口扣动了扳机。张桃芳的子弹比对手快了零点几秒。就是这零点几秒,决定了两名狙击手的生死。张桃芳的子弹穿过了对手的头颅,对手点射的子弹却贴着张桃芳身子飞过。

张桃芳的名气越来越大。皮定均军长决定亲自深入连队,对张桃芳的射击技术进行考核。此时的8 连没有在前线,距离敌人的阵地有些远。有人提议用打树上的鸟为证,皮军长点头同意。张桃芳悄悄地来到不远处的林中,一会儿枪响了,打出了6 发子弹,小鸟应声惊飞。跟随皮军长的肖参谋连忙跑过去查看:“报告军长,张桃芳6 弹打下4 只麻雀、1 只小鸟!”话音刚落,在现场观看的官兵热烈鼓掌。

“去车上把枪拿来!”皮军长对肖参谋说。一支崭新的苏制莫辛纳甘步枪呈现在大家眼前,皮军长当场赠送给张桃芳。这支枪是祖国慰问团赠送的特殊礼物。

到1953 年3 月初,张桃芳已经击毙211个敌人。

1953 年6 月,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在北京召开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张桃芳受邀出席会议。皮军长通知宣传部,叫张桃芳回国前到他那里去一趟。张桃芳接到通知后有些紧张,从床头上取下皮暖靴,背在肩上上路了。从8 连到军部是步行,每走一步,皮靴里便传出哗哗的响声,里面装的是弹壳,张桃芳每打死一个敌人,就把一个弹壳装进皮暖靴里。

皮定均的女儿皮卫华回忆:

在军部,张桃芳由宣传部部长领着进了父亲的那幢猫耳洞式的建筑物。父亲正看地图,当他转过身来,看到张桃芳站在面前,他注意到张桃芳肩上的那双皮暖靴。“你怎么把它背回来了?”

“首长更需要他。”张桃芳把靴子放在桌上,发出很大的响声,引起父亲的好奇。

宣传部部长在旁边解释说:“这是他打死敌人的记录。每打死一个敌人,就把那个弹壳保存起来。”

“一共多少?”父亲问。

“211个。”张桃芳回答。

“你打死了211个敌人,打得很不错,可你没打出名堂来。”父亲说。

张桃芳愣住了。

“你们团的番号是多少?”“214团。”“对了。214团,你要打214个敌人。再打3 个,一个也不要多,一个也不要少。”张桃芳明白了,呵呵地傻笑。

“现在,把你那双鞋脱下来,把这双靴子换上!”

张桃芳犹豫了。

“现在就换。”父亲命令道。张桃芳脱下了露出棉花的棉鞋,不顾脚臭味,换上了父亲奖给他的那双皮暖靴。回到8 连狙击阵地后,张桃芳一个多小时打死了3 个敌人,返回军部后把3 个子弹壳放在桌上。至此,张桃芳以436 发子弹,击毙“联合国军”214 人,正好与214 团的番号相符。这是志愿军神枪手单人战绩的最高纪录。后来,张桃芳为此荣获了“特等功臣”“二级狙击英雄”称号。

1954 年,张桃芳被调入空军,进入徐州第5航空预备学校和济南空军第5航校1团学习。学习期满后,在空军高密第1训练基地担任歼击机飞行员,飞行退役后进入潍坊空军某师担任政治教导员。1985 年6 月,张桃芳退职休养。2007 年10 月29 日,张桃芳因病医治无效在潍坊逝世,享年76岁。

本文为《党史博览》原创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摘编等。侵权必究。

2 阅读:56

党史博览

简介:高层次,大题材,深揭秘,全纪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