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到底是怎么起兵的?为什么有人说,曹操起兵是地狱级开局?

访风聊历史 2024-05-07 08:55:16

公元189年,因为董卓入主京城,并且废黜了汉少帝刘辩。当时很多地方上的地方官员和豪强,都纷纷开始起兵,准备讨伐董卓。

就这样,历史上著名的‘关东联军’,迅速出现了。

在很多地方官员起兵的同时,当时年轻的曹操,也在陈留地区起兵,开始了自己波澜壮阔的一生。

然而对于曹操起兵的这段历史,后世却始终存在很多问题。因为在《三国志》当中,对于曹操起兵的这段历史,只有很短的一句记载:太祖至陈留,散家财,合义兵,将以诛卓。冬十二月,始起兵于己吾。

如果只看结果,这段话,确实已经明确说明了曹操的起兵过程。但是后来,随着大家对三国这段历史,研究的越来越多,大家却开始对曹操详细的起兵经过,产生了很多疑问。

比如说,曹操的家乡明明在谯县,为何此时曹操却选择在陈留起兵?曹操起兵的时候,他爹到底在干嘛呢?为啥曹操他爹没有参与起兵?

想要真正说明白,曹操到底是怎么起兵的?这个故事,我们其实还得从之前董卓刚进京城的时候说起。

在董卓入京之前,曹操其实已经是东汉京城内,有名的年轻俊杰了。曹操他爹曹嵩,是一个典型的官场老油条。靠着多年的钻营和攀爬,在黄巾起义爆发的时候,曹嵩已经混到了太尉这个级别!

当然,曹嵩这个太尉,技术含量可就没多少了。因为他能当上太尉,主要是因为他之前给汉灵帝送了一个亿!他的这个官职,完全就是用钱买来的。

所以后来,等到黄巾起义爆发之后,当曹嵩开始面对这个烂摊子的时候,就开始显得力不从心。没过多久,就直接被汉灵帝免职了。

大概是之前太尉这个官职,让曹嵩过足了官瘾!所以在被免职之后,接下来,曹嵩就直接回了老家,打算舒舒服服的享受一下退休生活。

这里多说一句:曹嵩能够给汉灵帝送一个亿,这笔钱,基本上都是他贪来的!历史上的曹嵩,是一个超级大贪官。他曾经担任东汉的大司农,直接管理整个国家的财政。没有人知道,曹嵩掌权的时候,到底贪了多少钱。

同样,也没有人知道,在给汉灵帝行贿一个亿之后,曹嵩手里还剩下多少钱?而当他被免职,返回谯县老家的时候,同样没人知道他有多少钱。

不过,讽刺的是,虽然曹嵩是一个大贪官,但作为他的儿子,年轻时候的曹操,却是一个典型的有志青年!

年轻时代的曹操,虽然出身于这样的家庭,但却心怀壮志,想要匡扶汉室。所以,他曾经担任洛阳北部尉,在职期间执法严格,硬是打死了掌权宦官的叔叔。但也正是因为他当时太过正直,得罪了很多人,所以后来一度被免职回家。

对于年轻时代的曹操来说,他最大的资本,其实就是他那个老爹。因为他爹比较会钻营,所以就算曹操得罪了不少人,依然没人敢杀他,最多只敢将他免职。而等到风头过了之后,在曹嵩的运作之下,曹操又直接返回了京城,继续在京城做官。

而再后来,黄巾起义爆发之后,曹操更是直接带兵,参与了镇压黄巾军主力的战争,立下了大功。靠着这份功劳,哪怕后来曹嵩被免职回家,曹操依然能在朝中站得住脚,后来更是升到了太守级别。

再之后,到了汉灵帝在位末期的时候,因为汉灵帝手头缺乏直属军队,汉灵帝就在京城周围,招募了一支西园军。而当时的汉灵帝,就想起了曹操,直接将曹操任命为西园军的八个校尉之一。

除了曹操之外,当时被一起任命为八校尉之一的人,还有袁绍。

就是在这样的状态下,在曹操担任西园军校尉之后不久,汉灵帝驾崩了。而汉灵帝驾崩之后,接下来的剧情,就是东汉京城内部,宦官和外戚互杀,最后董卓趁虚而入,入主京城。

这段剧情,属于《三国演义》开篇的主线剧情,大家都比较熟悉了。那么在那场京城互斗当中,曹操到底扮演了一个怎样的角色呢?

实际上,在这段历史当中,曹操其实真不是什么特别重要的人物。如果按戏份轻重来判断,此时的曹操,最多只能算是一个小配角。当时的曹操,只能算是京城内一个少壮派团长。然后他追随袁绍,代表了一部分少壮派官员。而这些少壮派官员的背后,又是东汉的高层士族集团。

所以,此时的曹操,其实只是一个无足轻重的小人物。而且,因为曹操他爹,此时已经退休了。这样一来,曹操的影响力就更弱了!

当然,别看曹操这时候戏份不重,但他的眼光却不差。据史书记载,当时曹操明确表示,反对何进调兵入京。

曹操认为,想要清理那些宦官,根本用不着大动干戈,从京城外边调兵。只要太后一纸令下,派几个官员去抓捕这些宦官,就足够了!

对此,后世很多人认为,曹操会有这样的看法,主要是因为当时他级别不够,看不到高层的很多斗争。

实际上,当时的真实情况是,何进在和何太后争权。何进想要杀绝宦官,以达到自己掌权的目的。而何太后则是想要保住宦官集团,以此来平衡权力。而何进从京城外面调兵,其实也不单单是为了诛杀宦官,更多其实是为了向何太后施压。

但同时,在这背后,以袁绍为代表的袁家,以及其身后的士族集团,却想借此机会,从京城外面调兵入京。一旦军队入京,士族的话语权就会变大,接下来士族就能一石二鸟,同时反杀外戚和宦官,然后一家独大。

而这些东西,当时曹操有可能完全都没看到。

或者也有可能他看懂了,但是他当时站队在袁家这边,所以不愿意说出真相。

反正不管真相如何,总之,最后一场火拼之后,东汉京城内彻底打成了一锅粥。在那场混战当中,曹操到底做了什么,史书上没有任何记载。有可能在那场火拼当中,曹操带着自己麾下的那点军队,完全保持中立。也有可能当时他跟着袁绍,一起追杀宦官。

而最终,在这场火拼之后,董卓则是最后捡了个大便宜。在所有人都打累了的时候,董卓带着军队,入主京城,并且迅速控制了高层权力。

在《三国演义》当中,董卓入京之后,曹操曾经想过要刺杀董卓。结果董卓忽然醒了,然后曹操以自己进献宝刀为由,这才侥幸活了下来,然后逃出了京城。

但在正史上,这事其实是不存在的!当时的曹操,真没那么大胆子!

在正史上,虽然确实有人刺杀过董卓。不过这事不是曹操做的,而是一个叫伍孚的人做的。而伍孚刺杀董卓,也不是在这个时候,而是在后来诸侯联合讨董之后。

至于曹操,在这个过程当中,其实什么都没做。直到他见到董卓专擅朝政,并且废黜汉少帝,毒死何太后,这才意识到董卓是个大祸害。但接下来,曹操也没有在京城做什么,而是化名改姓,直接逃出了洛阳。

至于为啥要逃,后世史学家分析,除了曹操想要反董之外,最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他怕被董卓清洗!毕竟,曹操之前是袁绍这边的人,而袁绍当时已经先他一步,和董卓决裂了。这样看来,继续留在洛阳,就太危险了。

而逃离京城之后,接下来,曹操又能去哪里呢?

对此,绝大多数人的第一反应,肯定是先回家啊!要知道,曹操他爹之前是太尉,又比较有钱。曹家在谯县那边,又是典型的地主豪强,显然可以庇护曹操!

但有意思的是,曹操后来却恰好没回家,而是去了陈留!

从地图上来看,陈留在洛阳正东方向,大概四百里地的地方。从洛阳向东,当时第一个大城市就是荥阳,也就是今天的郑州。而郑州再往东,就是陈留。

至于曹操的老家谯县,则是在陈留东南方向,近四百里的地方。

显然,曹操不可能是在回家的路上,走到一半,因为机缘巧合,忽然选择在陈留起兵。因为陈留距离谯县,还有很长一段距离。

所以后世很多历史学家,猜测当时的情况,应该是这样的:曹操本人和他爹的政治主张,其实并不一样!曹操想要起兵反抗董卓,但是曹嵩却只想安稳生活,只想做一个普通的富家翁!

所以,当曹操打算回家起兵的时候,曹嵩其实是反对的!别说倾尽家产,帮曹操募兵了。就连曹操回家,他可能都不愿意!生怕招来董卓的怒火!

另外,曹嵩其实并不止曹操这一个儿子。单单是在史书上,曹嵩就至少还有四个儿子!而且,曹操字孟德。古代取取名字都是有规律的,按照古代的排字顺序,伯仲叔季,曹操很有可能还有一个大哥!只是后来史书上没记载!

一边是得罪了大权臣,打算回家起兵造反的儿子;另一边是曹家全族上下,一大家子人!

如果我们是曹嵩,我们选谁呢?

那当时的曹操,在自己不能回家之后,为什么要选择陈留这个地方呢?

原因很简单!因为当时陈留郡的太守,名叫张邈!

在《三国演义》当中,张邈并不是重要角色,甚至没什么戏份!但是在东汉后期的政治故事里面,他其实曾经一度是非常重要的角色!

当年桓灵二帝在位时时期,曾经搞出了两次‘党锢之祸’。这两次党锢之祸当中,大量的士族被囚禁。而当时的士族这边,还搞出了各种‘名士组合’。比如说三君、八俊、八顾、八及、八厨!

当年被士族公认为领袖的陈蕃,就是三君之一。后来雄踞荆州的刘表,则是八俊之一。还有望门投止的张俭,他是八及之一。

而张邈,则是八厨之一。

总之,张邈是一个特别有名的士族领袖,而是特别年轻。当年在京城的时候,张邈、曹操、袁绍这帮人,关系就很不错。用现代话来说,他们当年都曾经是学生和青年运动的组织者,早就存在一定的革命友谊。

所以,走到陈留之后,曹操就停了下来,开始在陈留准备起兵了。

另外,曹家在陈留,可能也有一部分产业。于是接下来,曹操就把这些产业,全部变卖,用来募集士兵。同时,曹操还给自己的本家亲戚们写信,尤其是曹家和夏侯家,邀请两家的年轻人,过来和他共同起事。

但显然,这点钱,根本不够曹操募集足够的军队,连武器都买不起。

也就是在这样一个关键时刻,曹魏政权的001号员工登场了。

这个人,不是陈宫,而是名叫卫兹!

这里我们要进行一个历史辟谣:在《三国演义》当中,曹操因为刺杀董卓,逃出了洛阳。途中遇到了陈宫,然后陈宫抛家舍业,开始跟着曹操干。但结果,他们途中遇到了吕伯奢一家,因为曹操杀了吕伯奢,所以陈宫弃曹操而去,后来投奔了吕布。

而后来吕布败亡的时候,曹操还曾经想过要赦免陈宫。到了现代,很多网络梗更是戏称,陈宫是曹魏集团的001号员工,他是曹老板的白月光!

但实际上,以上这些,统统都是《三国演义》编出来的!正史上是不存在的!

正史上的陈宫,出场时间其实相对较晚。大概要等到一年多以后,诸侯讨董的大战打得差不多了,陈宫才会登场,成为曹操的下属。

而在曹操起兵的时候,第一个过来帮助他的人,名叫卫兹。

严格来说,这个卫兹,他才是曹魏集团的001号员工!他才是曹操真正的白月光!

据史书记载,卫兹是一个非常高尚的士族,非常有气节。当年东汉的三公办公室,以及何太后的另一个哥哥何苗,都曾经征召过他,并且许诺高官厚禄。但结果,卫兹根本看不上他们。

而曹操到来之后,卫兹却对曹操另眼相看。卫兹明确表示:平天下者,必是此人!然后,卫兹又散尽家财,帮助曹操募兵。

正是在卫兹的帮助下,后来,曹操终于凑够了钱,募集到了五千士兵。同时,谯县老家那边的很多本家亲戚,也逐渐抵达了陈留。比如说曹洪、夏侯渊、夏侯惇等人,就都是这个时候过来,开始追随曹操,征战天下。

所以,如果历史上的曹操,真的有一个白月光,那这个白月光肯定是卫兹。

我们可以带入一下曹操的视角:一个走投无路的年轻人,连家的回不去,亲爹都不愿意搭理自己。当朝大权臣,正在满天下追杀自己。但在这样一个时候,一个素未谋面的人,却认为曹操注定会平定天下,而且愿意散尽家财,追随他征战天下……

这是什么样的情分啊!

那这样的卫兹,为啥在后世没啥名气呢?

原因很简单!因为卫兹死的太早了!就在他们起兵不到一年之后,在诸侯联合讨董的时候,卫兹就遇上了董卓的大将,徐荣。然后,卫兹直接死在了徐荣的手里。

所以,后来曹老板征战天下的那些事情,卫兹就没法参与了。

但即便这样,对于自己这个心中的白月光,曹操后来还是怀念了一生。后来每次路过陈留,曹操都会来给卫兹扫墓。就算自己不能来,也一定会派人来。

而且后来,卫兹的儿子卷入了谋反案,被人举报要造反。要是换做一般人,曹操早就把他给扬了。但是换做卫兹的儿子,曹操却表示坚决不信,主动彻查真相。而且后来,卫兹的儿子,更是在曹魏政权内部,位列三公,官至司徒。

甚至于哪怕后来曹家都被篡位了,卫家依然享受着曹操的政治遗产,被司马家极力拉拢。后来到了西晋时期,卫兹的曾孙,还曾经做过那个晋惠帝身边的尚书郎。

所以,对于自己真正的白月光,曹操其实一点都不吝啬。后来在卫兹战死之后,曹操保了卫家四代人的荣华富贵。而如果卫兹没有战死的话,他的地位,肯定不会逊色于曹洪和夏侯惇等人。

正是在卫兹和张邈等人的帮助下,曹操成功在陈留地区,召集了一支五千人的军队。

而接下来,曹操将会带着这支军队,开始直接面对董卓的主力兵团。在接下来的诸侯联合讨董战争当中,天下英雄,全都逡巡而不敢进!唯有曹操和孙坚,敢于正面和董卓硬刚!

这就是曹操在陈留起兵的故事。

0 阅读:283

访风聊历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