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可辛电影《酱园弄》蓄意炒作?千万别被带偏了

素观娱乐说 2024-04-20 03:47:32

陈可辛执导的电影《酱园弄》最近热搜一波接着一波,幕前幕后真是热闹非凡。很多人质疑导演陈可辛在为新电影炒作,特意请了不少流量明星,包括新生代的四字、杨幂和赵丽颖、李现等人。

电影开拍过程中还流露出一些高清路透,不得不让人质疑剧组的保密性。

还有一些言论指出以“野心”著称的章子怡想蹭85花的热度,同时宣告离婚,指涉电影“杀夫”人设,想借机让这部担主的电影获得更大的关注。

而关于赵丽颖与杨幂这对缠缠绵绵的“老对家”,从女二之争到番位之争,“到底是谁被谁压番”这个问题一石激起千层浪,不少营销号也在打哑谜,两家粉丝们为此炒得不可开交。

关于电影的微博热搜这两人承包了一大半。电影还没上,围观群众瓜倒是吃得津津有味。

因此多次联系到章子怡的离婚现实以及“幂丽”两对85花的“喧宾夺主”,针对这部电影的质疑声从未终止,不少人也好奇这部“大菜”的味道到底如何?

既然关于“酱园弄”的话题这么富有争议,这部电影到底会不会接下这波热度来助力票房呢?

炒作营销大于电影本身的例子比比皆是,很多人都认为这一类电影容易遭到反噬,其实归根结底还是电影质量不过关。

质量的高低是决定电影票房的根本所在。个人觉得,影片质量过硬,是不用担心“越炒越烂”。

先不提这部电影营造的明星效应以及营销宣传等因素,姑且以相对客观的角度,结合已经流露出来的预告物料,浅浅推断一下关于电影《酱园弄》的题材故事以及可看性,

陈可辛作为一名有远识的香港导演,早在港片呈现势微之势时选择北上发展。

他擅长商业类型片,题材比较广泛,爱情片、歌舞片、武侠片以及传记片等都有所涉及。

进入内地,与黄晓明、黄渤、赵薇等内地知名演员合作,代表作有斩获众多重要奖项的《中国合伙人》《亲爱的》等电影。有人称他为“影帝影后制造机”,其实也不为过。

陈可辛之所以能如此融通于两地之间的电影工业,主要在于他的电影继承了香港电影中的“人文思想”。他将故事讲述得比较通俗、动人,比较符合市场观众的口味。

陈可辛上一部进入院线的电影是关于中国女排题材的《夺冠》,票房和口碑比较稳定,不好也不坏,这也说明他的下限比较高。

该片改编自一则发生在民国时期上海的真实案件,讲述了一个不堪丈夫家暴的妻子詹周氏奋起反抗进而杀夫的故事,在当时引起轩然大波。

在定案过程中,不断有媒体与社会人士介入当中,因此这部电影多少能从侧面反映上世纪40年代上海的政治与社会面貌,展现众生相。

由詹周氏引起的舆论争议也是各抒己见,审判结果总是受到各方意见的影响。

因此这部电影也不完全是一则悬疑故事,杀人凶手早就交代出来,作为核心的女主角是非传统意义上的正面形象,由章子怡饰演这位“身世凄凉”的詹周氏。

在先导片中,陈可辛通过音效、光线、摄影等多种手段的调动,塑造了一种阴森冰冷的凶案氛围,章子怡气质阴郁,面无表情,激起观众的肾上激素。

在这部电影中,戏份重点在于章子怡饰演的凶手詹周氏,结合她以往清冷倔强的经典银幕形象以及电影外与前夫汪峰的“婚变”,这种角色人设也是比较契合她的气质。

关于女性杀夫案,很多人自然联想到女性意识的表达。这部电影的原型案件涉及到确实体现了民国时期女性权利的崛起。

在詹周氏的供词中,她长期饱受着丈夫大块头的家暴折磨,对于当时尚未能解决温饱问题的大多数底层女性而言,还停留在“出嫁从夫”的概念上,没有提出离婚的自觉。

即使是在当下的现代社会,家暴问题依然在困扰着很多女性。詹周氏是其中一个典型的“异类”。

当婚姻生活彻底破灭之后,她选择了反击,作案手法虽然血腥、令人不寒而栗,不过背后也包含着一个底层女性对野蛮丈夫长期积累下来的深切恨意。

因此在这部电影,倘若能够比较写实地还原詹周氏面临的婚姻困境,还是能引人思考的。

尤其是展现当时以女作家苏青等为代表的社会名流对詹周氏的同情与辩护,在一定程度上表达了对弱势女性的关注。

去年,呼吁“女性互相帮助”的爆款电影《消失的她》的票房成绩,也多少说明了电影观众对女权观念的重视。

无论质量如何,这部基于真实历史以及带有惊悚、悲情色彩的电影至少在故事文本上,是比较具有感染力的。

历史上,关于詹周氏的判决过程经历了日寇侵略、抗战胜利以及解放胜利等重要阶段,受政治时局影响颇深。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女主角詹周氏的命运走向与紧张的战争时局分不开。她属于被新社会救赎的“幸运儿”。

民国既是混乱动荡的,也是现代意识走向觉醒的一个阶段,新与旧交织、融合着。

而这部电影《酱园弄》恰好反映着这一段风云澎湃的时期,无关伟岸的革命者,更多的是卑微小人物的挣扎与呻吟。

当下商场如战场,越来越多的院线电影格外重视营销宣传环节,利用抖音、微博、小红书以及b站等线上平台进行电影的推广,积极提高电影的知名度与话题性,甚至出现“营销”大于影片本身内容的问题。

这样容易导致遭到市场的反噬,票房反而不达预期。

去年年底,爱情片《一闪一闪亮星星》作为剧版衍生产物,配合跨年档,从开拍到定档就在大力营销着“张万森”“林北星”等角色,甚至推出了下雪场。

然而等影片上映三天之后,尽显票房颓势,不复首日的佳绩,暴露出电影本身内容的“孱弱”,情节比较空洞,吸引不到更多的观众。

今年春节档,贾玲的《热辣滚烫》虽然取得34亿多的成绩,但是也不如刚开始预期的40亿,更无法超越前作《你好,李焕英》。

整部电影似乎只围绕着“贾玲减肥一百斤”的看点展开,关于影片质量如何,也表现在这部电影后续乏力的问题上了。

如果没有这漫天而来的减肥营销,这部电影对观众的吸引力就大打折扣了。

很多电影官方现在更热衷于“引流”,进行各种花式营销,而不更专注于成品的制作,也是本末倒置,这样有可能票房不达预期,也会损害自身的口碑。

分析完这个电影剧情之后,冲这个凄惨、曲折的民国杀夫过往,也多少能有些看点。

现在,“酒香也怕巷子深”,电影强营销在今天已经不是新鲜事。

票房高低、质量好坏,关键是在于这盘“菜”的味道得好,让入场的观众“吃得比较满意”才行。

0 阅读:2

素观娱乐说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