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4师被歼灭后,粟裕看战后报告时吓了一跳,还有7000敌军去哪了?

越山过去 2024-03-06 08:34:50

华中野战军在孟良崮全歼整编七十四师,是解放战争大转折的一个信号弹,华野上下振奋不已。

当华野作战处处长拿着向中央报捷的电报稿找粟裕签字时,粟裕却淡淡说了句:“还不到时候。”

这是因为,他在审阅战报时发现了严重问题。

1947年3月19日,胡宗南的部队占领延安空城,国民党大肆庆祝。

捷报的热度还没有完全消散,5月16日七十四师就遭遇覆灭。

七十四师是国民党的王牌部队,有“虎贲军”之称。

开罗会议期间,七十四师收复衡阳的消息传来,罗斯福总统还把守卫衡阳的七十四军57师师长余程万的名字记在笔记本上。

歼灭74师的捷报一旦传到全国,将极大打击国民党的嚣张气焰,鼓舞我军官兵的士气,增强国统区的反蒋浪潮。

歼灭74师的捷报非同小可,粟裕才必须把捷报做实。然而,战报的一些数据和实情不符,让粟裕感到战斗也许还没有结束。

我军把孟良崮围得跟铁桶一样,敌军从始至终不存在任何成建制突围。

然而七十四师总兵力三万两千人左右,粟裕审阅战报却发现,我军毙伤74师一万三千人,俘虏不到一万人。

人数上存在巨大缺口,不是用失踪可以解释。这让粟裕心中十分不安。

这时,华野情报处的报告更把粟裕吓了一跳:“孟良崮的山谷中居然还有微弱的电报信号。”

根据这种情况,粟裕压下了捷报。

他下达了两条命令:第一,各部重新汇报战果,务必做到准确。第二,各部继续对孟良崮进行搜索,特别注意隐蔽的山谷,没有接到命令不能停止。

“兵书讲穷寇莫追,认为狗急了还要跳墙,弄不好被咬一口。但我们主张打歼灭战,硬是要追穷寇……我把各部队上报的歼敌数字与七十四师编制数字对比,发现还差7000人。7000人不是个小数目,弄不好会带来不必要的损失。”

粟裕向各部首长这样解释他的命令。

整编七十四师的兵力和国军主力军相当,国民党中央军一个师的兵力为八千人,地方军一个师三千到五千人。

这样一对比,漏掉七千人孟良崮战役就算不上全歼七十四师。七十四师相当于一两个师的兵力到底到哪儿去了呢?

接到粟裕的命令,华野各纵队不敢怠慢,当即组织轻装部队重新搜山。

当一支搜山部队对600高地和孟良崮主峰之间一处洼地进行观察时,被眼前的一幕惊呆了。

洼地里黑压压挤满了国民党军队,军队如同雕塑一动不动,几千人没有发出任何声响。围俘这支部队后清点人数,正好补上了七千人的差额。

至此孟良崮战役的歼敌数确定下来,《华东解放战争纪实》记载:我军全歼七十四师三万两千人,其中毙伤 1 万 3 千人,俘虏1万9千人。

捷报发出我军一片欢腾,而华野还有要面对如何处理七十四师俘虏的问题。

在土地革命时期,红军对待俘虏一般都是高层军官留下,其余的可选择当红军或领取路费回家,有些国民党士兵甚至被红军几擒几纵。

解放战争中,我军也基本沿袭了红军时代优待俘虏的政策,这个政策在战场上对瓦解敌军的抵抗意志很有帮助。

但对七十四师的俘虏,华野最高层却认为政策应该变一变了,陈毅更是直言:“这些敌人一个都不准放!”

七十四师不是一般的国民党中央军可比。首先,七十四师在被围后打得相当顽强。

我军最终缴获74师枪支包括长短枪、轻重机枪、冲锋枪共计10768支(挺),火炮包括60炮、山炮、迫击炮、战防炮共计277门,还有43具火箭筒。

缴获的武器除去战损和歼灭战相匹配,但缴获的弹药却相当少,七十四师几乎顽抗到把弹药打光才放下武器。

七十四师的拼死抵抗,还反映在我军的伤亡上。

华野直接参与围歼七十四师的兵力达到十五万人,兵力以接近五比一对七十四师呈碾压之势。

然而我军牺牲2000多人,负伤9000多人,战损远超鲁南战役和莱芜战役。

74师战力强悍,凭借的是美式装备、较高的战术素养和传统熏陶出来的士气。

国军五大王牌中,新一军和新六军,在印度接受美式装

备和美式训练,美式火力配备比74师强,在内战初期的东北战场上,多次对我军打出以少胜多的战绩。

不过论战力,74师并不输于新一军和新六军。

新一军和新六军的主干是第五军二十二师和财政部税警团。

第五军以国军第一也是唯一一支完全机械化部队著称,因其有底牌性质,抗战上半场没打几仗,就被蒋介石调往云南修整,直到1941年参加远征军开赴缅甸。

税警团因不是正规部队,抗战的经历和第五军差不多,也是改编为38师参加远征军后才全面投入抗日战场。

而74师在抗战中参加了几乎所有重大战役,起源是在淞沪会战中由51师和58师组建的74军。

整个抗战,74军歼灭日军数量达十万以上,是国军歼灭日军最多的部队。

八年抗战,74军经历了八年的尸山血海,抗战结束又改为军规模的74师投入到内战战场。

而且74师反共基因强大,以前74军的51师,是由1932年建立的国民党军政部补充第一旅扩编而来。

补充第一旅首任旅长王耀武,任旅长前参加对中央红军的第四次“围剿”。他献计死守宜黄,让林彪等率领的红军主力打了二十四天也没有打下来只好撤围。

1934年,王耀武又带领补充第一旅,在谭家桥以少胜多击败红十军团,红十军团十九师师长寻淮洲牺牲,二十一师师长胡天桃被俘。

就是这场大败,最终导致方志敏被捕牺牲,红十军团仅有参谋长粟裕率领的八百人得以突围。

此战王耀武升任51师师长,74军组建后任副军长、军长,张灵甫作为他的后辈,也带领七十四承袭了反共传统。

而且七十四师曾作为御林军使用,受反共洗脑也最深。

战力强悍、反共顽固是七十四师的两大特点,七十四师被全歼后,绝大部分俘虏都不愿留下来当解放军。

如果按以前的俘虏政策,把七十四师上万俘虏放回去,他们重新归队的概率相当大。

七十四师的俘虏中,很多都是抗战五、六年的老兵。

老兵是一支部队战力的基础保障,一个老兵可以培养出几个甚至十多个新兵。

秋收起义上井冈山部队,最先连打民团都有困难。

朱毛会师后,南昌起义的八百正规部队老兵上井岗,红军的战力很快就能击败包括中央军在内的国民党正规部队。

抗战和解放战争中我军能征惯战,也是靠拥有红军的种子。

要是按74师俘虏的意愿把他们中的大多数放回去,可以预料很快又一个强悍的74师就会投入到战场给我军造成重大伤亡。

华野核心领导意识到这个问题。

陈毅在华野干部会议上表示,蒋介石要是没有干部和士兵也就失去了反共的基础。“我们辛辛苦苦抓来的俘虏为什么随便放。”

华野有个纵队,没有请示华野最高层,就释放了74师一个团长和一个副团长。

陈毅知道后严厉批评这个纵队的首长:“团级正当年最嚣张,……现在怕麻烦、怕疲劳,会给以后带来更大的麻烦和疲劳。”

团级军官可以不放,可是上万的士兵俘虏不放怎么办?

解放军绝不会屠杀战俘,可一直关着又会成为华野的背不动的包袱,唯一的办法就是把74师的绝大多数战俘改造为华野战士,成为提高华野战力的力量。

74师战俘不愿留在华野,和其骄横的心态有关,他们即便是被俘也瞧不起解放军。

74师有打败红军的老故事,抗战七十四师又打败过日军精锐师团。

内战之初,74师破淮南占两淮,大有势如破竹之势,被华野全歼在74师眼里纯属偶然。

“你们战术根本不行,这次如果不是救援部队无能,你们不是对手。”74师战俘经常鄙视劝导他们的华野官兵。

当时我军在战略层面很高级,在战术层面确实有些低级,进攻还在采用北伐时期的波浪式冲锋。

毕竟我军正规作战的种子力量,都是来自北伐战场。

74师战俘不愿留下还受解放军待遇差和反共思想顽固这两个因素影响。

针对这些问题,华野俘管处首先对战俘进行甄别,把校官、谍报人员、政工人员清理出来另行管理。

战俘中最早公开身份的74师校官,有十人被俘管处组织科选出,成立“军官访问组”参与战俘甄别。

在以大队为单位的战俘大会上,加入了“军官访问组”的74师人事科长讲话:“你们我都清楚,有些人要是还不坦白,我只有点出来了。不是我出卖朋友,我是为你们好。”

剑悬在头上,华野俘管处干部趁势警告:“如果继续对抗,一旦被指认出来,将不再享受俘虏优待政策。”

压力之下,隐瞒身份的校官、特务、政工人员不得不主动交代。

把这些人和士兵俘虏分开,才能进一步开展对士兵战俘的思想改造。

华野采用双方士兵开辩论会的方式,改造七十四师被俘士兵的骄横心态。

主持辩论的华野干部承认战术辩论战俘胜。不过74师被歼灭的根源不在战术而在民心得失,也得到了战俘的普遍认可。

七十四师官兵物质待遇好,华野再怎么优待俘虏也比不上。优待俘虏的伙食,七十四师战俘看着就撇嘴;“你们就吃这?”

不过华野的战士待遇也有国民党军队不具备的强项,那就是官兵平等。

七十四师俘虏体验到这种从未有过的暖心精神待遇后,也能够适应华野的物质待遇了。

经过一个月的改造,大部分74师俘虏被分配到华野各连队成为解放军战士。

华野用大功大奖小功小奖,受奖戴红花,计入档案随人走的方式继续鼓励74师反正战士,使这些反正战士的积极性得到提升,他们带来的新战术对提高华野战力也起到一定的作用。

至此,74师被俘的1万9千多人,基本全部完成了改造。

而国民党方面,也对74师“情根深种”。

孟良崮74师覆灭后,国民党三次重建74师。但重建的七十四师没有老兵底蕴,从王牌变成了二、三流部队,最终淹没于历史之中。

0 阅读:128

越山过去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