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宣能与游戏结合?“第九艺术”的舆论阵地,我们不抢就是别人的

白鲸新视点 2024-01-05 16:29:55

最近有关网络游戏的话题相当之火,看了一圈之后,发现一个有意思的现象,哭丧最厉害的,是A股玩家,而那些单纯打游戏不炒股的真·游戏玩家,基本是支持声浪大于反对声浪,看来大家都被辣鸡骗氪游戏和抽象运营坑害不浅啊!

那既然这个话题如此之火,我也来蹭个热度,聊聊军事文化和当代年轻人喜欢的游戏文化结合的话题。首先咱们说一组数据,法新社在今年7月的时候发布了一则报告,数据显示目前全球互联网用户总数已达48.8亿人,约占世界总人口的60.6%。

而在我国这边呢,根据第52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我国网民规模已达10.79亿人,互联网普及率已达76.4%。而从实际的我国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速度来看,这个数字大概率会在未来进一步扩大。

接下来我们再来看看网民群体的年龄结构,还是以我国数据为样本,在第52次《统计报告》中也记载了,截 至 2023 年 6 月,20-29 岁、30-39 岁、40-49 岁 网 民 占 比 分 别 为 14.5%、 20.3% 和 17.7%;40-59 岁网民群体占比由 2022 年 12 月的 33.2% 提升至 34.5%。

由这组数据,我们可以得出两个结论,第一,互联网进一步向中年群体渗透,该结论已在《统计报告》中被专业人士总结出来了;第二,当今互联网主力用户,依旧是青年群体,主要是指80后到00后这一批人。而咱们这批人在成长过程中,接触过什么,喜欢什么,就不用我多说了吧?这其实也是给了军事文化宣传工作,以及相关军事知识、历史战绩的普及工作,指明了一个比较关键的方向。

我说一个梗啊,2023年最佳国产空战电影,是《流浪地球2》。某“专业到让人无语凝噎”的空军题材电影,竟然还比不上一部科幻片,这简直闻所未闻,足以说明很多问题了。当今的观众,尤其是年轻观众,因为成长过程中接触到的国内外优秀文化作品,普遍比上一辈观众更多,且受到了更高程度的教育,因此在评价一部文艺作品时,要求也会更高,说人话就是:给观众强行“喂屎”,剧情生搬硬套,甚至夹带私货,暗戳戳抹黑的所谓“文艺作品”,在这年头是不可能有好口碑的。至于能否有好票房,我不好说,因为这是“数字生命”的活。

而这次出台的网游管理暂行草案,之所以能获得一些玩家(可能是大部分玩家)的支持,我盲猜,内在原因跟这个梗出现的原因,可能大差不差,就是不想被人强行“喂屎”,更不想被运营方逼着花钱还买不到乐趣。而针对年轻群体的军事文化宣传,显然是一定要避开这个“雷”。

现如今的年轻群体普遍比较喜欢ACG文化,也就是Animation(动画)、Comic(漫画)和Game(游戏)。上了年纪的人可能没办法理解,军事文化宣传要怎么跟这些事物结合起来呢?我举一个非常成功的例子:《使命召唤》的“现代战争”系列。

其实客观来讲,主打冷战风的“黑色行动”系列,还有主打未来风格的“高级战争”“无限战争”都是比较不错的FPS游戏,但受限于篇幅,以及跟本期主题比较贴切的原因,我还是只把“现代战争”拿出来举例子好了。

当然我也得说清楚,本期提到的是4 6 8的老版“现代战争”,重置版因为夹杂了不少私货我就不当做例子了。玩过这一系列游戏的玩家们都知道,主角全都是来自美国、英国和俄罗斯的精英特战队员,比如系列常青树“钱队”普莱斯队长,就是英国皇家空中特勤团SAS的队员,人气角色“幽灵”也曾经是SAS的精锐。

抛开游戏中的专业部分不谈,仅从人物塑造和剧情来看,《使命召唤;现代战争》系列成功在广大游戏玩家心目中树立起了美英俄(主要是美英)武装部队的形象,SAS“打满全场”,成功改变了人们心目中,由《反恐精英》塑造的“苍蝇头”形象,现在一说起SAS就会联想到“钱队”“幽灵”和“肥皂”;美军海豹突击队则是孤军深入成功控制了俄军的“奥斯卡II”型核潜艇,当然这一部分剧情以军迷眼光来看属实是非常扯淡的;还有在西伯利亚为掩护完成任务的队友撤退,毅然留下奋战的美军三角洲部队“合金”小队。

还有美国海军陆战队,三部曲里面也有他们的重要戏份,硬挨了一发核弹折损3万将士,这可是推动剧情前进的重点。

不难看出,这个美国游戏,对这些有重要戏份的西方武装部队的描绘,都是能征善战、有勇有谋,并且不畏牺牲,有血有肉的军人形象,这种叙事方法配合游戏的画面以及剧情表现,很容易就能在玩家脑子里展现出一种正面的、积极的、英勇无畏的军队形象,而现在之所以还有部分人认为现实中的西方军队是“正义之师、威武之师”,跟这种宣传手段实际上也是脱不开关系的。

因此我说一个“暴论”,这其实也是认知战的一种,并且我们是没法防御的,除非切断全国的对外网络连接,但这显然是不可能的。要想在这种认知战中占据上风,除了加强本国硬实力的建设之外,还有一个不可或缺的手段,就是“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我们自己也开发出品质比肩《使命召唤》《战地》《荣誉勋章》的军事类游戏作品,仅从这方面来谈,“进攻”是唯一的“防守”。

而我军光辉的战史,本就是不可多得的剧情和设定参考资料。无论是南昌城的那一声枪响,还是抗日战争燃遍全国的烽火狼烟,无论是秋风扫落叶般“换了人间”的解放战争,还是雄赳赳、气昂昂的抗美援朝战争,都为当代的文艺创作者们提供了无穷无尽的创作素材。当然,我也得说点“私货”:现在全体中国人最期待的是什么,懂的都懂。

电影我们是拍了不少,但这方面的游戏作品确实不多,质量能拿得出手的堪称凤毛麟角,这对于游戏迷和军迷来说确实是非常遗憾的事情,别看我们这帮臭打游戏的天天玩着西方国家的军事游戏,不是扮演美军就是扮演俄军,有些甚至还“客串”过日本自卫队,可但凡了解过这个群体的就知道,是我们喜欢这些国家吗?还不是因为目前市场上这样的作品非常少,而且质量也是良莠不齐?

我们这帮臭打游戏的,有很多人,其实都非常希望有生之年能够玩到国产的,制作精良的军事游戏,有的想沉浸式体验我军从南昌城一路走来的革命历程,也有人想在虚拟世界,扮演由中国人设计的,绝对正宗的中国人民解放军,现在国外游戏里的解放军虽然开始说标准普通话甚至“国粹”了,但这总归是别人家做的,心里还是隔着了一层。更不要提还有那些故意抹黑,把我们的人民军队污蔑成“换皮日军”的作品。

想要玩到国产的优秀军事类游戏,这几乎成为了当下国内军事游戏玩家的一种执念,否则我们也不必在国外某游戏推出中国军人角色之后高度关注。我很喜欢一句话,“舆论的阵地,你不打下来,就会成为敌人的。”这句话放在游戏领域也是如此。

将军事与当下年轻人喜欢的流行文化结合起来,我知道有人是难以理解,甚至是反对的,但是事实证明这样的做法会比那种一板一眼的宣传手段好不少。一个相当典型的例子就是以美国海军航空兵部队的战斗、训练和生活为背景的电影《壮志凌云》,上映之后不仅激发了美国青年报名参加海军的热情,也激发了他们参加空军的热情,因为这些人以为有飞机的就是空军……

当代年轻人有自己的判断力,而军迷群体更是因为掌握了较多专业知识,对相关作品更有辨识力,否则就不会出现某部电影上映之后,主创一个劲强推,军迷一个劲狂骂的“盛况”,放在游戏领域也是如此。

武器型号、战斗史实,还有不同类型弹药的杀伤效果,不同爆炸类武器的爆炸效果,不同载具的实际性能与游戏中性能,这些东西属于是一眼就能看出来的基础。而在保密前提下,把细节做好,还会起到科普军事知识的作用。

这方面比较有代表性的是《武装突袭》,这是一种班排级战术主视角的军事模拟游戏,不是简单的FPS游戏,游玩过程中需要玩家掌握军事地图学、武器射程、弹道学以及班排级战术等以往只有职业军人才掌握的知识,当然商业版的是不涉密的,涉密的是军用版《VBS》,目前已有多国军队采购,用于辅助部队日常的战术和装备训练。

而这也是军事游戏发展起来后的另一项重要作用,结合目前正在发展的AR、VR技术,以后军队就可以在虚拟空间,进行复杂战场环境(包括复杂战场气候条件)下进行高度拟真的战斗训练,以及特殊科目训练。不仅是步兵单位可以借此进行沉浸式训练,装甲部队、航空兵部队以及海军,都可以用安装了此类软件的模拟机,训练先进装备的操作以及战斗技巧。

同时一个显而易见的事实是,游戏行业的发展可以带动计算机软硬件行业的发展,这些科技的发展反过来也可以推动军事仿真软件和硬件的进步,最终军队不仅能够获得高度仿真的模拟训练设备,还能开发出更先进的,能够模拟更大规模联合作战的兵棋推演系统,进一步提高军队的信息化能力。

以前都说我们是走进了新时代,那么新时代自然有新时代的玩法,我们的军事宣传是可以与当下包括游戏在内的流行文化结合的,并且我也相信,人民军队的精神,与“第九艺术”碰撞之后,一定会迸发出耀眼夺目的火花!

0 阅读:15

白鲸新视点

简介:跟着白鲸了解天下大事小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