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阳市人大代表胡绍波:聚焦教育建言献策为民履职守正创新

贵阳网 2024-01-16 10:22:07

作为一名高等教育工作者,他始终坚持“教育为本、人才强国”的理念,为贵州打造高质量高等教育体系、助力教育强国建设作出积极贡献。他就是贵阳市第十五届人大代表、修文县第十七届人大代表、贵州中医药大学时珍学院理事长胡绍波。

发挥专业优势 积极建言献策

作为一名长期从事高校工作的人大代表,胡绍波积累了丰富的高校管理经验,并充分发挥他的专业优势积极建言献策。

2022年,胡绍波结合工作实际提出了《打造高质量高等教育体系 助推教育强国建设》的建议。他从完善思想政治工作建设,加快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大学和优势学科,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培养高素质教师队伍四个方面提了建议。

2023年,胡绍波围绕坚定不移强人才、着力汇聚“强省会”智力支撑,建议深化人才体制机制改革,优化人才发展环境,搭建人才工作大格局,强化人才政策措施。

2023年市两会期间接受采访时,胡绍波提出“优化服务保障 奋力打造人才‘蓄水池’”,建议从营造良好环境、构筑良好平台、提供良好服务三个方面做好人才服务工作。

……

在接待选民时,胡绍波主动宣传党和国家的最新惠民政策,号召大家以主人翁姿态积极参与到高质量发展中来,并重点帮助困难群众知晓惠民政策,确保各项惠民政策落到实处。

“看到自己提的一些建议被相关部门重视并落实,我觉得这就是人大代表的价值所在。”胡绍波说,他将结合本职工作,继续在教育布局、大健康、营商环境等方面积极建言献策,为推动地方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以联络室为“媒” 力解“急难愁盼”问题

“胡代表,我们村里的蔬菜可以卖到时珍学院吗?”“时珍学院的后勤岗位我可以去应聘吗?”“学校可以多举行一些专业讲座吗?”……

这些问题,都是贵州中医药大学时珍学院人大代表联络室接待的群众提出的。该联络室自建立以来,汇聚了市、县两级人大代表,以“室”为媒,架起服务群众的“连心桥”,力解群众“急难愁盼”问题。

“人民选我当代表,我当代表为人民……”走进贵州中医药大学时珍学院人大代表联络室,只见墙上张贴着人大代表的权利和义务、联系选民制度、联络室工作职责等内容。

2023年5月22日,在贵州中医药大学时珍学院人大代表联络室年度第一次座谈会上,有代表反映,学校周边村寨的群众希望时珍学院食堂采购他们种植的蔬菜。

听到群众的诉求后,胡绍波立即带着学校相关负责人实地走访周边村寨,详细了解村民种植蔬菜的情况,并现场安排对接。

目前,时珍学院已与修文县龙场街道新寨村、王官村、新水村等村寨达成蔬菜采购合作,带动当地村民增收,助力乡村振兴。

针对群众提出时珍学院后勤岗位优先招聘附近村寨群众、学生提出增加专业讲座的诉求,经过胡绍波的详细安排,目前均已解决。

“作为时珍学院人大代表联络室的负责人,我的职责就是倾听群众之声、反映师生之盼、汇聚育人之力、弘扬教育之光。”胡绍波说,通过人大代表联络室,代表们充分听取民声民意,把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变成履职清单,用心用情用力回应群众关切,不断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做好服务保障 把为师生解忧作为头等大事

“胡代表,学校大部分教职工家住贵阳市区,离学校较远不太方便出行,能不能开通学校至市区的往返交通专线?”“学校能否提供宿舍供教职工休息?”……

作为高校领域的人大代表,胡绍波始终把做好教职工、学生的服务保障工作当成头等大事。

2022年,胡绍波与师生交流时有人反映,时珍学院整体搬迁到修文县后离贵阳市区较远,希望开通学校至市区的交通专线,解决出行难问题。同时,有教职工希望学校提供宿舍,减少通勤时间。

收到师生反映的问题后,胡绍波立即组织时珍学院相关部门进行研究,着手予以解决。最终,学院开通往返贵阳市区的校车专线,极大方便了师生出行;将学院建好的人才公寓全部投入使用,为教职工提供便利的住宿条件。

“全体教职工是推动学校高质量发展的人才,为他们做好服务、解决后顾之忧,才能让他们安心工作。”胡绍波说。

2023年,时珍学院新招聘了186名高职称、高学历的管理人才、专业教师。

“引得进人才,更要留得住人才。做好人才服务工作,提升人才的幸福感、获得感、归属感是留住他们的重要方面。”胡绍波说,“家是身的居处、心的寄托。只有人才把贵阳当成家,才会踏踏实实地住下来、留下来。”

记者 王涛

0 阅读: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