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管剧情,怪兽爽片就应该是这个样子

Idlemovie 2024-03-30 18:08:34

哥斯拉和金刚作为全球知名大怪兽,关于它们的故事早就拍无可拍了。

对于创作者来说,在经典无数的基础上推陈出新实属强人所难,但摇钱树在眼前,不去摇一摇也对不起自己。

既然严肃电影整不了,文本创新做不了,思想输出易翻车,那干脆回归传统,放弃掉内容,直接硬碰硬。

毕竟在怪兽电影中玩那么多花里胡哨的叙事杂耍与政治正确,都不如哥总和金刚一拳一个金字塔来的痛快过瘾,反而更具冲击力。

谁看怪兽电影是冲着里边的又左又右的主义,以及又黑又白又黄的肤色,又男又女又中间的性别去的,将爆米花贯彻到底才是真理。

简言之就是故事仅仅载体落个脚,人类退居次席串个场,特效狠狠烧钱上点心,怪兽才是主角去战斗,社会议题闪一边,简单粗暴就是干,观众甘愿掏腰包。

为了达到通俗易懂又极具震撼的目的,《哥斯拉大战金刚2》进行了全面升级

首先是动作场面,好莱坞的动作设计基本就是大全景+近景快切,很少能看出设计感和层次感,说得不好听一点,纯糊弄。

但《哥斯拉大战金刚2》(简称GXK)竟然一反常态,改变了沿用至今的老套路,既有第一部的拳拳到肉,还有难得细节展示。

如金刚与同类的几场打戏,虽然还是好莱坞式的一对一,但可见招数二字,刀疤王的脊骨鞭甩出了九节鞭的气势,金刚的见招拆招也不逊色。

还有金刚、哥斯拉vs刀疤王、雪魔在伊维族所在地的失重打斗,跟陆地上原地不动的你一拳我一脚相比,拟人化的翻转腾躲显然更具观赏性。

然而GXK有的不仅仅是这些。

金刚和哥斯拉一上来先一人来了几碟小菜让观众开了开胃,什么大蜘蛛、神蛟龙、提亚马特都是前戏。

为防观众不满意,在正菜上桌之前,金刚与哥总还在埃及来了一场龙争虎斗,顺带点了点片名。

最后二十分钟,肾上腺素飙升,怒吼、桀骜、巨物,从地心打到地表,不服输也不认怂,杀的黄沙漫漫、天昏地暗,直呼带劲。

其次是视效部分,哥斯拉相当于电影特效的见证兽,从特摄到CG,一路走过来都有它的身影。

在漫威、DC特效集体拉胯,《哥斯拉-1.0》拿下今年奥斯卡最佳视效奖后,好莱坞引以为傲的东西被唱衰。

但GXK的出现是一剂强心剂,表明在特效这个赛道,好莱坞依然能拿得出手,瑰丽壮观的地心世界,短兵相接的生死搏斗,创作理念,特效技术合二为一。

最后是叙事节奏,别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鬓微霜,又何妨,依然可以会挽雕弓如满月。

GXK这个老牌IP用尽力气在诠释酣畅淋漓,突出一个快,因为故事几乎等同于没有,如果啰嗦拖沓,观影过程将会异常煎熬。

一开场,泰坦巨兽们粉墨登场,在世界各地折腾一番,把观众的兴趣吊起来,接下来不搞惊悚、灾难,直截了当地告诉你出事了。

紧接着让人类充当工具人和解说员,哥斯拉和金刚两条线双向并行,期间不能让它们停下来,不然节奏一旦变缓,昏昏欲睡将会来袭,所以走一路打一路。

当两条线汇合,影片真正的高潮上演,应接不暇的对决搭配视听享受,结尾没让前边营造的快节奏跌份儿,满足预期。

在哥斯拉和金刚的人物塑造上能看出武侠风。

哥斯拉颇有世外高人的范儿,本在罗马斗兽场休憩,不理凡尘俗事,但世间有难,不忍坐视不理,抖擞精神行侠仗义,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

金刚则是一代宗师,总有宵小之辈前来挑衅,被他三拳两脚教训,本为同宗,奈何不仁,为光复门派,惩处叛逆,上门迎战,终一统江湖。

还有种古惑仔互相摇人在街头混战的即视感,若配上《Into the Battlefield(奔赴战场)》,简直就是一出巨兽版《热血高校》。

当然,金刚、哥斯拉作为美式主义、日式思想的代表免不了融入美日的价值观。

金刚是孤独的个体,一直在寻找同类,以求融合,俨然当下多肤色、多种族、多性别的美国。

每个群体都打着正确的旗号,却容不下另一个与自己物种相同,仅口音不一、文化不同的群体。

就像片中的金刚同类,跟金刚一见面就恨不得往死里整,以此来宣誓自己的主权,临了成为一家人靠的不是以德服人,而是暴力,所谓圆满,梦幻泡影。

哥斯拉的诞生源于日本的核恐惧,历经多年,核的概念在哥斯拉身上淡化了许多,但危机意识,渴求安全的习惯保留了下来。

片中哥斯拉觉察到危险,立马转换形态,到各处充能,做好万全的准备,即便这场大战它可能不用参与,状态也必须饱满,等到金刚需要的时候,发挥自己的价值,美日关系不是一体两面,而是招之即来。

现在的国际局势,电影不单单是商品,在看GXK时候,不考虑政治层面很难办到,

也许过度解读,胡说八道,但有一点是真实可信的,那就是《哥斯拉大战金刚2》确实是中等的娱乐片。

0 阅读:30

Idlemovie

简介:电影,应该更有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