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的人一生中会得癌?做好3件事,它会离你更远!

欣迈康康 2024-04-24 20:19:13

“人的一生,发生癌症的概率有多大?”在很多人眼里,这可能还是一个低概率事件。2024年4月,肿瘤学领域知名期刊《癌症》(Cancer)杂志发布了最新的全球癌症统计数据,其中提到:约五分之一的人一生中会罹患癌症。

图片来源:参考资料[1]

这么一看,癌症也并不遥远。

2024年4月15-21日是第30个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今年宣传周主题是“综合施策 科学防癌”。了解癌症、采取预防措施、提高早期诊断和治疗的能力,是我们每个人都需要关注的问题。

01

全球一年新增癌症病例2000万

癌症,已经成为全球范围内导致过早死亡的主要原因,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呈上升趋势。2022年,全球新发癌症病例达到了2000万,而因癌症死亡的人数也高达970万。这些数字背后,是数百万的家庭遭受失去亲人的痛苦,以及社会医疗资源的巨大压力。

2022年全球新发癌症中,新增病例数排名前五的分别是肺癌(12.4%)、乳腺癌(11.6%)、结直肠癌(9.6%)、前列腺癌(7.3%)、胃癌(4.9%);导致死亡前五的癌症分别是肺癌(18.7%)、结直肠癌(9.3%)、肝癌(7.8%)、女性乳腺癌(6.9%)、胃癌(6.8%)。其中,肺癌是发病率及死亡率最高的癌症。

图片来源:参考资料[1]

值得注意的是,全球近一半的癌症病例(49.2%)和大多数癌症死亡(56.1%)发生在亚洲。

图片来源:参考资料[1]

今年3月,《中华肿瘤杂志》发布的《2022年中国恶性肿瘤流行情况分析》中提到,2022年中国恶性肿瘤新发病例估计为482.47万。对比前面提到的2022年全球新增2000万例癌症的数据,我国2022年新增癌症数约占全球新增病例的1/4。肺癌同样居我国恶性肿瘤发病首位,2022年肺癌新发病例约106.06万,约占全部恶性肿瘤的22.0%,其后依次为结直肠癌(10.7%)、甲状腺癌(9.7%)、肝癌(7.6%)和女性乳腺癌(7.4%),发病前5位的恶性肿瘤占全部恶性肿瘤的57.4%。

02

做好3件事,离癌症远一点

了解常见癌症高危因素

癌症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比如年龄、遗传、生活方式和环境因素。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了解一些常见癌症的高危因素,并采取行动对可规避因素进行控制,是预防癌症的第一步。

肺癌:吸烟(包括长期吸烟和被动吸烟)、职业暴露于致癌物质(如石棉、柴油废气等)、室内外空气污染(如长期暴露于空气污染或室内燃煤污染)、家族史、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或弥漫性肺纤维化病史。

肝癌:病毒性肝炎、酒精性肝炎、脂肪肝、自身免疫性肝炎、药物性肝损伤、遗传性代谢病、各种原因导致的肝硬化等。

胃癌:年龄增长、幽门螺杆菌感染、不良饮食习惯、吸烟饮酒、胃癌家族史、胃部疾病等。

乳腺癌:女性、年龄增长、早期月经初潮、晚期绝经、乳腺活检史、家族乳腺癌史、激素替代治疗。

结直肠癌:年龄增长、吸烟、肥胖、结直肠息肉史、家族结直肠癌史等。

前列腺癌:年龄大于50岁、年龄>45岁且有前列腺癌家族史、年龄>40岁时PSA>1 μg/L的男性。

甲状腺癌:童年头颈部放射线照射史或放射线尘埃接触史、头颈部放疗史、甲状腺相关疾病既往史或家族史、甲状腺结节大于1cm且伴其他异常表现、降钙素高于正常范围、RET基因突变等。

做好癌症早筛

有些癌症早期症状不明显,通过定期筛查,可以发现许多癌症的早期迹象,不同的癌症有不同的筛查方法,人们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根据性别、年龄或者是否存在高危因素等进行相关早筛项目。此处同样列举几类高发、常见的癌症筛查手段。

肺癌:高危人群定期进行低剂量螺旋CT检查,能发现肺部的早期异常。

肝癌:男性35岁以上、女性45岁以上的高危人群,联合应用血清甲胎蛋白(AFP)和肝脏B超检查,每6个月筛查1次。

胃癌:高危人群在医生建议下定期开展胃镜检查。

乳腺癌:高危人群建议40岁或更早开展每年1次乳腺X线检查;一般妇女推荐40开始每1-2年进行1次乳腺X线检查。

结直肠癌:45岁及以上人群进行粪便隐血检测,根据家族史风险评估定期进行肠镜检测。

前列腺癌:50岁以上男性定期体检,高危个体每2年进行1次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检测。

甲状腺癌:高危人群每年1次颈部超声检查,女性孕前及哺乳期结束,分别进行1次颈部超声,一般人群建议定期进行颈部体检或超声检查。

积极干预相关疾病

对于已知的慢性疾病或感染,如慢性萎缩性胃炎、慢性乙肝、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应采取积极的治疗和干预措施,降低它们发展为癌症的可能性。

3 阅读:93

欣迈康康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