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亚楼“独断专行”,众人表示看不明白,却打造出一支精英空军

史说新读 2023-11-26 10:38:24

1949年4月末,正值四野南下之际,时任14兵团司令的刘亚楼突然病倒,在休养了数月康复后,刘亚楼准备归队,但就在他打算动身时,却接到了一个紧急通知。

通知的内容,是毛主席要在中南海的菊香书屋召见他。

带着满心的疑惑,刘亚楼在中南海见到了毛主席,毛主席当时一脸微笑的对刘亚楼说,有一个紧急的任务要交给他。

当时全国的局势,是南京已经解放,四野大军也在进军中南途中,因此刘亚楼就猜测,这个紧急任务,应该不是跟进军中南有关,不然也不会让自己回北京。

既然不是进军中南,那想必就是台湾了、

所以,刘亚楼就询问毛主席,是不是准备派他去解放台湾?结果毛主席摆了摆手,说出了一个让刘亚楼大吃一惊的答案。

让你上天,当空军司令怎么样?

听到这里,刘亚楼极为惊讶,这个答案是他万万没想到的,他赶紧对毛主席说,自己是陆军出身,对空军一窍不通啊。

而毛主席却告诉刘亚楼,“中央信任你,就是要让你这个认为干不了的人去干”。

看着毛主席坚定的目光,刘亚楼也知道,中央已经对此形成决议,自己如果再推辞显然是不行的。

于是,刘亚楼起身,对着毛主席敬了一个端正的军礼,同时回答“是,保证完成任务”,自此,新中国有了首任空军司令。

实际上,中央作出让刘亚楼担任空军司令的决议,也是经过全盘考量的。

首先是为何毛主席当时会提出建立空军,我们都知道,在我党和我军诞生的那一刻起,就一直遭受着来自空中的威胁,那个时候我们没有时间和条件去建设空军。

而随着解放战争基本已成定局,就有了精力腾出手着手解决空军问题。

毕竟,一个国家仅有陆军的话,是必然要遭到来自空中的压制的,同样的道理,没有强大的空军,那么也就很难抵御住敌人的空中威胁。

更重要的是,在1949年初,曾有数架国军飞机轰炸了北平南苑机场,而这次事件,更让毛主席认为建立空军的紧迫性和必要性。

但建立空军,可不像建立一支陆军那么快。

空军不同于其他兵种,技术性极强,但那个时候的我们,不管是在硬件还是软件方面,都一穷二白,因此,为了能尽快实现建立空军的目标,就需要一个既对航空能力有了解,同时还得学习能力强的人。

单是这两点,符合的人不少,但还有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

这个因素,就是跟苏联尤其是苏联军队比较熟悉的人,毕竟当时一切都得从头开始的我们,是必须有个效仿的对象,而空军相对先进和成熟,且与我国关系较近的苏联,显然最为合适的。

但符合这个条件的人却不好找,我军中倒是有不少人对苏联熟悉,但要是在关系上和对军队的熟悉程度上,却相对一般。

而刘亚楼,却恰恰符合上述几个要求。

论对航空能力的了解,他在东北时,曾组建过我国第一所航校,同时兼任校长,并参与建立了空军队伍。

论学习能力,那就更不用说了,作为四野的参谋长,刘亚楼的学习能力是相当强的,不管是搞政治工作,还是对多兵种的协同作战,都表现出了十分强大的学习领悟能力。

别的不说,就是不久前的天津战役,刘亚楼主动请缨担任指挥,在这场战役中,充分发挥了协调各兵种的能力,做到了协同一致作战,最终取得了胜利。

而最关键的一点要求,即对苏联的了解和熟悉程度,简直是为刘亚楼量身定做过的。

刘亚楼在1939年时便去了苏联学习,直到解放战争爆发后才归国,这也是他为何缺席抗战的原因。

而在苏联,刘亚楼先是于伏龙芝军事学院学习,因当时语言有障碍,他便以惊人的毅力,在很短的时间内学会俄语。

之后,他又去了苏联红军,靠着战功晋升为少校,还参加了著名的苏联卫国战争。

所以,刘亚楼对于苏联以及苏联的军队实现相当熟悉的,包括苏联的空军,也有不少相识之人,加上他在东北时也一直负责与苏联的各种洽谈,因此,他是最符合要求的人选。

而毛主席正是看到了这一点,才会点了刘亚楼的将,要知道,在中央研究空军问题的会议上,曾有两个元帅请缨要当空军司令,但毛主席还是认为刘亚楼最合适。

这就叫慧眼识英才,而通过事实证明,毛主席并没有看错。

不过,虽说信心坚定,同时对建设空军的工作难度有一定了解,但真到了接手后,刘亚楼还是遇到了两个大难题。

首先,是缺乏飞机,其次是缺乏飞行员。

这两个大难题都多难,在这里就不多赘述,毕竟在饱受多年的战争创伤后,当时我国啥情况很多人都十分清楚。

这其中,最难的就是飞行员问题,毕竟飞行员不像是飞机本身,更做不到随便一抓就能用,必须是培养出来的专业人才才行。

对于这些难题,毛主席也十分清楚,因此,在49年的7月份,他又一次召见了刘亚楼,想听听他接下来的具体工作思路。

虽说在这几个月的时间里,刘亚楼确实看到了诸多困难,但是在调研的过程里,他也在不断思索,而他心里,也有了解决问题的方案。

先是针对飞机问题,这结合当时的国情,生产是不可能的,因此,最好最快的办法,那就是借助外力,准确的说,是借助苏联的力量。

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好在当时苏联确实大方,经过一系列谈判,先后给我国支援了飞机多达434架。

解决完飞机问题,剩下的就是人才问题,虽说当时有苏联支援的专家,但包括毛主席和刘亚楼都认为,打铁还得自身硬,我们也必须培养自己的人才。

所以,当时刘亚楼在马不停蹄的考察了苏联的航校、飞机制造厂以及航空基地之后,又开始着手忙着建立航校以便培养出我们自己的飞行员。

值得一提的是,在1949年的8月份,刘亚楼前去苏联参观时,是他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坐飞机,而在飞机上,他这个即将正式任职的首任空军司令,居然吐得一塌糊涂。

首任空军司令居然晕机,这还真不假,不止是他,我国首任海军司令萧劲光,同样也晕船,他俩算是解放军两大军种的“特殊存在”了。

1949年10月25日,中央的正式任命下达,刘亚楼出任空军司令员,而这样标志着,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正式成立。

而空军的成立,并不意味着问题就得以解决,当时面临的还有一大难题,那就是空军个干部队伍的组建。

对于这一点,长期担任参谋长职务的刘亚楼,发挥了他善于创造的特点,发明出一个考察干部的特殊办法。

这个办法,用刘亚楼的话,叫做“三最一假如”。

先说三最,当时刘亚楼是从陆军队伍中挑选一些优秀人才,然后会逐一问这些备选人员,“你最擅长的是什么,最突出的成绩是什么,最不擅长的又是什么”。

通过这三个最,他就能快速了解到这个干部的大致真实特点和性格。

而那个一假如,则是提出问题,“假如让你去空军系统工作,你个人认为,你最擅长做什么工作?”

这个提问,也是十分的有效,每个人对自己的能力都有个评估,因此在回答时也会根据自身情况,回答出适合自己的岗位。

通过这个办法,刘亚楼便能准确的给备选人员予以定位。

而这背后,最离不开的,就是来自毛主席的大力支持,当时刘亚楼在涉及到建设空军的相关事宜时,只要缺钱缺人,一个报告就打到毛主席那里,而毛主席则是无不同意。

时任中组部部长的安子文,就曾笑称,刘亚楼的手里,是有“尚方宝剑”。

1950年3月,空军第四混成旅在南京成立,对外称“中国人民解放军太平洋部队”而这也是我国空军历史上,第一支真正意义上的部队。

而在部队成立之前,刘亚楼就力排众议,做出了一个让大家都看不明白的决定。

我们都知道,一支新部队的成立,通常番号都是按顺序排下去,也就是一、二、三、四之类。

而刘亚楼却并没有这么做,他把空军的第一师、第一旅以及第一团等番号,全部空了出来,在当时并没有授予任何空军队伍。

这个决定,让不少人都看不明白,而之所以这么做,是刘亚楼一个特殊的激将法。

从军多年,刘亚楼深知荣誉对于军人的重要意义,因此,他当时就决定,把带有第一的番号全都空出来,但他也有言在先,这番号并不会空太久。

至于给谁,那就要看谁打的好了。

而为了让自己所在的部队成为“第一”,当时的空军战士以及干部,真可谓是卯上了劲,用坚韧的毅力没日没夜的训练,只希望若是上战场,自己能不辱没军威。

很快,夺取“第一”的机会来了。

19506月,朝鲜战争爆发,当年10月,志愿军入朝作战,而经过中央的研究决定,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部队,在当年的12月初,正式登上了抗美援朝的舞台。

我们在看抗美援朝的各种资料和文学、影视作品时,往往注意力都集中在地面部队上,确实,地面部队在抗美援朝的整个过程中居功甚伟,但是,志愿军空军部队,同样也是贡献颇多。

尤其是在当时空军队伍训练并不完善,各方面相对仓促的情况下,却依然打出了骄人的战绩。

而初登场,志愿军空军就给予敌人来了个迎头痛击。

1951年1月末,美军远东空军16架F-84战斗轰炸机对平壤至新安州一线的铁路进行轰炸,企图封锁志愿军的后勤供应。

这些美军飞行员,大多都参加过二战,作战经验十分丰富,因此最开始其取得了不小的战果。

而为了遏制敌人,我空4师第10团28大队在大队长李汉的带领下,升空迎敌。

坦白来说,我军的飞行员不管在飞行经验还是作战经验上,都比不上美军的老手,但李汉等人并未退缩,按照平时的训练,加上非凡的勇气,朝着敌人飞去。

升空之后,李汉与其他三架战机组成一个队形对美军进行拦截,而美军原本以为志愿军这边防空能力较差,因此相当大意,结果就被李汉逼到了一个死角。

看到情况不妙,美军飞机便试图迂回撤走,而这便暴露出破绽,李汉抓住这个机会,迅速逼近美军战机,同时按下了射击按钮。

不偏不斜,正中美军战机。

这次空中的激烈角逐,对于志愿军空军意义重大,年轻的空军队伍,实现了零的突破,而在之后,更多的战绩也随之而来。

8天后,还是李汉,再次迎击敌人,这一次,他率领8架战机与敌人16架战机对垒,最终,敌军战机被击沉一架,击伤一架。

两次空战,让美军大为不解,怎么志愿军空军会这么厉害?是不是有什么特别的战术?因此便展开了对志愿军空军的研究。

但在经过之后的几场战斗后,美军发现,志愿军空军压根就没有什么战术,促使他们如鹰击长空般的锐利,绝大多数因素,都是中国军人的伟大牺牲精神。

是的,在我国的空军成立之初,我们并没有什么太过先进的战术,毕竟空军部队也才刚刚建立,根本没有太多的经验可供参考和学习。

这个时候怎么办?那就是如同陆军一样,不惧牺牲,不畏牺牲,用这种精神去打败敌人。

前后击落敌军战机的王海,便是最好的证明,在王海第一次参与空战时,由于经验不足,导致炮弹都打光了也没有击中敌人要害。

而在1951年的11月,他带领着16架战机,与敌军60多架战机展开交战,面对数倍于自己的敌人,王海和战士们充分发挥了不畏牺牲的精神,最终取得了胜利。

当时与王海对战的,则是美军的王牌飞行队51大队,能在与这样的对手对战时取得胜利,让王海以及他的大队,令美军都不得不刮目相看。

诸如此类的耀眼战绩还有不少,志愿军的空军队伍,在参战后遵循着毛主席制定的“边打边建”的方针,同时也在刘亚楼制定的“一域多层四四制”战术思想指导下,于战场上得到了快速的成长,为抗美援朝的胜利起到了巨大作用。

战后,美军空军参谋长范登堡就感叹,“中国几乎一夜之间就变成了世界上主要空军强国之一”。

那么,最终是哪一支队伍取得了空军“第一”的荣誉呢?答案是空军第4师。

空军第4师,在解放军空军作战史上,首创了空战、近战、夜间歼敌等多项的第一,同时也是志愿军空军入朝作战后,第一个击落美军战机的空军队伍。

曾经在1951年,毛主席看了空军的战报后,就做出过批示,批示中明确提到,“空四师奋勇作战,甚好甚慰”,这是志愿军空军参战后,第一次获得毛主席的嘉勉。

所以,经过上级研究,在1956年的3月,空4师番号正式变更为空1师。

当然,原空4师拿到了“第一”,并不意味着其他空军队伍就差,相反,都十分优秀,比如王海所在的空3师,所以,在荣誉的背后,更凸显了我军排除万难、力争上游的作风和精神。

时至今日,我军的空军队伍已经极为强大,各兵种也愈加健全,成为了世界上不容小觑的一支队伍,而能有今天的成绩,更离不开当年先辈们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摸索,在不畏牺牲的实战中取得的经验,实现了空军队伍从无到有,最终走向强大。

正是有了他们,才有了我们如今强大的空军队伍。

0 阅读:31

史说新读

简介:喜欢历史,正能量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