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多年的老胃病,竟被中医一个小方子调好了!跟大家分享一下,肠胃不好的可以借鉴

养生杂志 2024-01-08 22:04:28

肠胃不好,是折磨我多年的老问题了。后面遇到个有经验的中医,竟然用一个偏方给我调理好了,真的很厉害。这里跟大家分享下。

先说说我的情况,主要有3方面问题。

经常胃痛,太难受了。我印象最深的是,去年在办公室吃下午茶,贪嘴吃了个冰淇淋,就疼得没办法,请假回家了。那天从下午疼到了晚上,让人感觉生不如死。不光吃了生冷痛,有时候天气降温了,感冒体虚了,都会痛。感觉身体有个风吹草动,胃就痛起来。

肚子胀,很久不消。可能是长期胃寒,让胃的消化功能收到了影响。我经常没吃几口饭,肚子就胀了。其实我还想吃,就是肚子胀得难受,完全吃不下去。有时候还会胀好久,中午肚子胀,胀到晚上睡不着。

大便不成形,沾马桶。胃寒可能影响了整个肠胃,消化也不咋好,经常上厕所要蹲上半个小时。我年轻的时候,大便很干爽,自从胃寒以后,大便经常很黏糊,半天冲不走。

我也努力调养过,每天按时吃饭,规律作息,但养了好几个月,感觉没什么作用。

后面有次回老家,吃了半碗凉面,胃痛又发了。我妈看我痛得难受,就说旁边镇上有个中医很厉害,要我去看看。我知道妈最疼我,要是不去,她肯定不高兴,就开车和她去了。

路上我妈就跟我说,这个医生三代人是中医,对调理胃寒很有一套。

到了医馆,我发现这个医生头发白了不少,大概有六七十岁。我就把我胃寒,以及身体的问题跟他讲了,他就说胃寒这病,寒湿在胃,根在肾阳不足,不能温煦脏腑。

胃很怕寒,一旦生了寒,就容易生湿,形成难祛的寒湿。寒湿盘踞在胃,就沾不得生冷,消化不好,容易肚子胀。胃又是消化系统的最前面,前面消化不好,后面的肠胃负担就重,所以大便容易稀溏沾马桶。

这种情况下,就要养身体的阳气,而肾阳是身体的“命门之火”,是身体阳气的根,肾阳充足,胃就不容易虚寒。这种情况下,可以通过肚脐下的神阙穴,温阳散寒、升阳举陷、利水渗湿。肚脐是我们在母体里脐带的位置,是会吸收的。

在国学大师南怀瑾的《我说参同契》里,分享了一个大补阳气的小方——南师肚脐贴。

这个小方有三种主要材料:花椒、艾绒和桂圆。

花椒性热,是补阳的好材料。《本草纲目》里说“椒,纯阳之物,其味辛而麻,其气温以热”,“花椒散寒除湿……通三焦,温脾胃,补右肾命门。”这里的右肾命门,就是肾阳所在。艾绒是纯阳之性,补阳也非常常见,我们常见的艾灸,就是用艾草补阳。桂圆性温,可以补益心脾,养气血,而气血是阳的基础,气血足则阳气旺盛。北京同仁堂的加味方还加入了养肝肾的枸杞和养心安眠的酸枣仁,帮助进一步固阳培元,加快恢复。

这三种材料,需要把把干桂圆去壳去皮,加一点艾绒和花椒,打碎了,挑一点放到肚脐里,用胶带封起来,阳进寒退,身体的阳气就可以逐渐充盛。还可以贴在脚底涌泉穴,让阳从脚底生,涌向全身。

听了他的说法,我觉得非常有道理。中医和西医的逻辑不一样,西医是哪里有问题搞哪里,中医会把身体看成一个整体。我回家以后,就把在医馆抓的三种材料,用工具打碎了,晚上睡觉前,就用胶带贴上。

那天睡前,我贴上以后,没一会,就感觉肚脐周围有点暖暖得,然后整个小腹都挺舒服。大概过了个把月,胃寒好不少,不像以前那样经常痛,偶尔沾点生冷,也没问题,大便也挺正常了,精神好不少。

中医真的是老祖宗的智慧,我是真的很佩服。这个肚脐贴有成品,大家如果有需要的可以试试,比较方便。

0 阅读:18

养生杂志

简介:命贵千金,养生有道。传播正知正见,解答健康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