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登会不会出兵南海,美国国家利益杂志给出答案,菲律宾要失望了

黄教授 2024-05-07 14:15:53

图为马科斯

拜登会不会武力介入南海呢?美媒给出了答案,说为了一些珊瑚礁和中国开战不值得,这个回答让菲律宾倒吸了一口冷气。那么,不值得与中国开战,美国的表态说明了什么?美国的表态是否意味着对华策略要转变?面对美国的表态,菲律宾会不会清醒过来?关于以上三个问题,我将从此次美媒的报道中详细为您分析。

5月4日,美国《国家利益》杂志发表了一篇文章,题目是为了礁石和珊瑚礁不值得与中国开战。此前在岸田文雄和小马科斯访问美国时,拜登对两国做出了承诺,表示会坚决保障日菲的安全,但是美国媒体给出了不一样的看法,该文章称,拜登政府不应该拿美国的切身利益冒险,而是应放弃“保卫”南海和东海的承诺。

第一个问题:不值得与中国开战,美国的表态说明了什么?

美国媒体说不值得与中国开战,这一表态说明了什么?

图为美日菲首脑会晤

首先,说明拜登政府在亚太地区的种种动作,已经让大部分美国人都嗅到了危机。

《国家利益》发表的这篇文章中提出,美国政府对日菲做出的承诺可能会促使这两个国家采取更为激烈的行动。比如在2012年的钓鱼岛争端中,就是因为美国的支持,才导致局势缓和变得困难重重。

菲律宾也是同样,近年来不断在南海挑衅,这背后都是美国不断的怂恿。而如今美国又给出了坚定的承诺,这就会让日菲的胆子越来越大,从而无所顾忌更加大胆的挑衅中国,这样一来很可能引起局势升级,美国也会被牵扯其中。

图为美防长奥斯汀

其次,美国媒体的表态,其实一定程度上代表了美国政府的真实意愿。拜登给日菲的承诺,表面上看起来无懈可击,但实际上有太多的模糊性,这就让美国在事情发生后有了可解释或者说赖账的空间。比如美国防部长奥斯汀此前对菲律宾“承诺”“只要有1名菲军人在南海因中方的‘攻击’而身亡,美国就会启动《美菲共同防御条约》,但是并没有给出明确判断“因中方攻击身亡”的界限,从中不难看出,美国其实给自己留了巨大的“解释”空间。就算真有菲军人身亡,只要美方不认定“中方攻击”所致,那菲律宾根本等不到来自美国的帮助。

第二个问题:美国的表态是否意味着对华策略要转变?

美国媒体的这一次表态是否意味着美国对华策略要转变?

美国总体战略就是遏制中国的发展,但是不寻求与中国开战。从历史上就可以看出来,美国对待一个国家的战略和态度,取决于这个国家的实力。如果对手实力弱,美国不会这么大费周折,又是军事围堵,又是经济制裁。美国这样对付中国,恰恰说明中国的实力已经让美国感到害怕。那么美国在对待是否与中国开战这件事上肯定会慎之又慎。

图为拜登

其次,美国总体上打压遏制中国发展的策略是不会发生改变,大家所关心就是美国是否会与中国开战。日本和菲律宾等国只是美国的一个棋子,利用它们围堵中国,但是这并不代表美国会全力以赴的去帮助它们。从俄乌冲突就可以看出来,美国只会不断拱火,当真要它下场时就不见人影了。美国讲究一个收益比,当日菲给美国带来的收益小于其带来的风险时,被抛弃那就是迟早的事。

图为布林肯访华

还有最后一点,中国在南海、台海、东海上的立场一向都是坚定不移的,上次布林肯访华,中国外长也重申了这一点,美国心里肯定清楚。而从美高官接连访华也能看出,美国其实并不想和中国的闹得太僵,中美关系的稳定关乎着整个地区乃至世界的发展,美国也怕打破这种平衡。

第三个问题:面对美国的表态,菲律宾会不会清醒过来?

面对美国媒体此次不寻求与中国开战的表态,菲律宾会不会清醒过来?

首先来说,菲律宾不是不清醒,而是装作不清醒。此前马科斯在接受一次采访时,当记者问他有多少信心觉得美国会为了帮助菲律宾争夺岛礁与中国开战,马科斯被问的支支吾吾,不知如何回答,最后憋了半天说要避开这个问题。由此可见,如果真的爆发冲突,美国会怎么做,马科斯自己是很清楚的。还是那句话,装睡的人是叫不醒的,

图为马科斯和拜登

其次,菲律宾之所以在明知道美国不会真的帮助他们的情况下还要屡屡挑衅中国,其实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现在的菲律宾已经被美国所绑架。本来,美国需要菲律宾作为一颗遏华的棋子,菲律宾也希望依靠美国完成自己领土扩张的野心,双方都有着自己的小心思,合作起来也是很愉快。

但问题就是,美国一开始就把菲律宾骗了,双方达成了一系列的合作协议,马科斯还给美国新增了几个军事基地,并且已经在南海把中国给得罪了。当菲律宾反应过来,已经为时已晚,自己已被牢牢的绑在美国战车上,想逃也逃不掉。因此对于菲律宾来说,已经没有了“清醒”的自由。只能抱着一丝侥幸的心理继续挑衅中国。

总的来说,当前的国际形势愈加趋于复杂,在这种情况下,美国对亚太战略上的考量就会谨小慎微,而菲律宾作为一个棋子,应该有一个清醒的认知,两个国家的矛盾让他国插手,只会便宜了别人。只要菲律宾愿意停止挑衅,中国也愿通过对话谈判的方式解决争端。

作者:常有理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本号立场无关

1 阅读:2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