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4年福建村民修猪圈铲掉古墓!路过小学生捡到瓷瓶竟是国宝一级文物,上交获奖6元!

汉武帝的夜光杯 2024-03-21 15:18:44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1984年的盛夏,阳光炽热,福建南平的一个小村庄,仿佛被金色的阳光笼罩。一个朴实的农民,满脸汗水,正在扩建自家的猪圈。挖掘的过程中,锄头突然碰到了一处坚硬的地面,他好奇地挖开泥土,一座古墓意外地呈现在他的眼前。

在那个时代,人们对于古墓的了解尚浅,他并未意识到这是一座充满历史韵味的古墓,只是将其视作阻碍建设的障碍物。于是,他毫不犹豫地挥动锄头,将古墓铲平,墓中的陪葬品如同散落的珍珠,洒落一地。

第二天,村里的小学生邱建平放学回家,路过那户人家时,好奇心驱使他走了进去。他四处闲逛,目光不经意间被地上那些破碎的瓶瓶罐罐吸引。他蹲下身子,细细打量,经过一番挑选,一个相对完整的瓷瓶映入了他的眼帘。他小心翼翼地将其捡起,带回家中。

邱建平本以为这只是个有趣的玩具,用来灌水玩耍,然而很快他便失去了兴趣,将其随手放在角落。邱父回家后,发现了这个突然出现的瓷瓶,询问来历后,他仔细端详着这个瓷瓶。尽管他的文化水平有限,但瓷瓶的精美造型、细腻的釉色,却让他心生疑惑,这很可能是一件珍贵的宝物。

邱父深知,对于家境普通的他们来说,这件瓷瓶或许能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然而,他更明白,文物是国家的瑰宝,是历史的见证,不应该被私人占有。经过一夜的深思熟虑,他毅然决定将其上交给文物部门。

龙泉青瓷褐彩双耳环瓶,元代。南平市博物馆藏。高26.5厘米、腹径14.9厘米、口径6.4厘米、底径8.8厘米。

第二天清晨,邱父和邱建平一同前往当地文化馆。当专家们见到这件瓷瓶时,激动之情溢于言表。他们仔细鉴定后,惊叹道:“这竟是一件极为罕见的龙泉窑青釉褐彩双耳衔环瓶!”这件瓷瓶的出土,不仅丰富了当地的文化遗产,也为研究龙泉窑的烧制技艺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

为了表彰邱家父子的高尚行为,当地文化馆不仅给予了他们6元的奖励,还颁发了荣誉证书。这6元,虽然不多,但对于邱家来说,却是一种莫大的肯定和鼓励。他们的义举传为佳话,成为当地人心中的美谈。每当人们提起邱家父子,都会竖起大拇指,称赞他们的诚实与无私。

那么问题来了,这件龙泉窑双耳衔环瓶到底有何珍贵之处,他的主人到底是谁呢?

元 龙泉窑双摩羯鱼耳瓶成交价:RMB12,650,000北京保利2016秋季拍卖会尺寸:高31.5cm

龙泉窑,这个名字在我国陶瓷史上熠熠生辉,它以独特的青瓷技艺赢得了世人的赞誉。自五代起,龙泉窑便开始了它的辉煌历程,北宋时期逐渐崭露头角,而至南宋与元代,更是达到了巅峰状态。尤其是元代的龙泉窑,其瓷器胎体厚重,釉色璀璨夺目,每一件作品都堪称珍宝。其中,一件青釉褐彩双耳衔环瓶更是脱颖而出,成为了元代龙泉窑的代表之作。

这件双耳衔环瓶,高26.5厘米,造型优雅端庄。其侈口长颈,双耳巧妙地衔着环,整体线条流畅而优美。器身施以青釉,釉面呈现出如冰裂般的纹理,给人以清新脱俗之感。而釉下点缀的褐色斑彩,更是为这件瓷器增添了几分古朴典雅的气息。如此精美的作品,无疑是元代龙泉窑中的极品。

然而,关于这件珍贵瓷器的发现过程,却充满了曲折与遗憾。在父子二人的引领下,专家们赶赴发现地点进行考察,但眼前的景象却令人痛心疾首。那座古墓已然被毁得面目全非,现场再也找不到任何有价值的完整物件,甚至连墓主人的身份信息也无从得知。这无疑给这件龙泉窑青釉褐彩双耳衔环瓶增添了几分神秘色彩,也让我们对墓主人的身份充满了好奇与猜测。

尽管墓主人的身份成谜,但这件龙泉窑青釉褐彩双耳衔环瓶的价值却是不容忽视的。它不仅是研究元代龙泉窑历史和制作工艺的重要实物资料,更因其保存完好、釉色明亮而被誉为国家一级文物。如今,它静静地躺在南平博物馆的展柜中,成为了该馆的镇馆之宝,吸引着无数游客前来观赏与品味。

0 阅读: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