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仙:北宋茶楼伙计偶遇吕洞宾,后苦寻偶像十三年

野狐奇谈 2024-03-19 23:52:02

唐人吕洞宾得道后,仍喜游戏人间,历代有关他的传说不绝于耳,尤其在宋时,吕洞宾的轶事更是俯拾皆是,堪称最有人气的道教神仙。

而当时有位吕洞宾的铁杆粉丝,竟在茶楼偶遇这位传说中的偶像,匆匆一别后,从此开始了长达十三年的漫漫追星路,直至生命的尽头,他自己也成为了传说。

一:特别的客人

北宋真宗天禧三年(1019年),京城开封府,茶楼伙计郭上灶强忍着激动,有意无意打量着楼梯口的动静。    

今天一开门,店里就来了位特别的客人。

此人青巾布袍,一副落拓文士打扮,却长得形貌瑰伟,顾盼之间神彩凛然,径直去到二楼雅座,自顾在那品茗啜茶。

前后招待的郭上灶忍不住偷偷打量,那人似乎有所察觉,也屡次对自己注目。偶一对视,但觉对方双目开阖如电,仿佛能将自己五脏六腑都能扒开洞彻一般,看得他汗毛倒竖,赶紧躲到楼下,这才长舒了口气。

回想方才的画面,郭上灶突然如遭雷击。尤其是方才他匆匆逃离时,无意间瞥见方才那位客人宽大袖袍中似乎有寒光闪烁,像是藏着一把利剑!

朝游东海暮苍梧,袖里青蛇胆气粗,

三过岳阳人未识,朗吟飞过洞庭湖。

他喃喃念叨着这首传说中吕洞宾的诗词,心中有一个不可思议的猜测:莫非,此人就是游戏人间的吕先生!

他越想越是笃定,除了这位纯阳真仙,人世间还有谁有这般风采?巨大的惊喜几乎要将他淹没,得遇真仙当面,这可是几辈子都盼不来的莫大机缘!

虽然自己只是个沦落市井,给人端茶递水、洗碗刷盆的跑堂伙计,可我也是条有梦想的咸鱼!

他平日最喜听人讲神仙故事,而吕洞宾就是他的毕生偶像,不知道多少个不眠的夜晚,都曾幻想有朝一日,也能成为那超脱凡俗的存在,而如今偶像就在眼前,怎不令他激动万分?

二:先受我一剑

终于,楼上那位吕先生下楼离开,郭上灶毫不犹豫跟了出去。掌柜的早就看他今天有点不对劲,如今更是胆上长毛了似的,竟然敢旷工开溜?!

可任掌柜的如何大声呼喝,郭上灶也只是充耳未闻。气得掌柜的吹胡子瞪眼,将手中算盘重重往桌子上一砸,恨恨道:“这个月工钱就别想要了!”

吕先生行走间似缓实快,衣襟轻摆已快到了街尾。郭上灶顾不得旁人异样眼光,疯了似地发足狂奔才堪堪追上。

他喘着粗气,一把跪倒在那人面前,大声道:“今日得际遇先生,愿为仆厮效犬马之劳!”

那人看也没看他一眼,绕过他就继续飘然东去。郭上灶一咬牙,紧紧尾随其后跟了上去。    

不觉到了一处寂寥无人的所在,那人这才站定回首道:“你真想给我为奴为仆?”

郭上灶一喜,赶紧连连点头,赌咒发誓,恨不得把心掏出来给人看。那人这才冷冷一笑道:“那便先受我一剑!”

郭上灶听了一愣,还没等他反应过来,就见眼前寒光亮起,随即就觉脖子上寒气逼人,浑身汗毛倒竖,全身血液几乎都要凝固。

生死之间,有大恐怖,郭上灶又如何控制得住内心的恐惧?他本能地闭上了眼睛,吓得“啊”的惨叫呼号。

待他再睁开眼睛时,还好还好,头颅还在,可吕先生早已不见了踪影。

三:奇怪的乞丐

郭上灶这才惊觉,自己全身都已被冷汗湿透,还没等他缓过神来,不远处跑来一队官兵,领头人厉声喝道:“大胆!竟敢私闯粮仓重地!”

说罢,不由分说就将他五花大绑起来,押送着去见上官。原来,郭上灶跟着那位吕先生,不知不觉竟然来到了京城百万仓中。

北宋都城开封,乃帝国的心脏,重兵拱卫之地,居民超百万,粮食的供应自然是重中之重。而当时在开封就设有二十多座巨型粮仓,统称在京诸仓。

其中尤以汴河附近设置的船般仓最为重要,这里每年要受纳约六百万石经汴河运至京师的江淮漕粮。因存储粮食巨大,京城百姓又习惯称其为百万仓。

这种粮仓承担着粮食征调、储备,甚至有时还担纲军粮供应,备荒救灾,平准粮价等重要功能,因此自然是京师重地,历来守备森严,也不知道他跟着吕先生是如何如入无人之境的。

郭上灶吓得浑身发抖,私闯这等重地,可是掉脑袋的罪过呀,当即不敢有丝毫隐瞒,哆哆嗦嗦将今日发生的事和盘托出。

粮仓值守官员姓赵,长得心宽体胖,富态可掬,虽已近花甲之年,看着却显面善可亲。

果然,在听完郭上灶犹如梦呓般的奇遇后,赵大人呵呵一笑,对诸人道:“不过是个入戏太深的妄人,无需太过计较。”说罢,让人将他拖下去打个二三十大板扔出去了事。

工作也丢了,流落街头的郭上灶,拖着满身伤痛,却没有半分难过之色,只是满怀遗憾:此前那一剑,必然是祖师在考验我的道心呀!可惜可惜,如果让我再来一次……

从此,京城里多了一个衣衫褴褛、神神叨叨的乞丐。他饿了捡点剩饭剩菜,渴了喝点污水河水,专门满城晃悠,将那开封城里里外外翻了个遍,幽僻之所无所不至。

如果有见到一些青巾布袍打扮的文士,他必定要冲到跟前,小心翼翼,盯着人家熟视良久,这才摇头叹气离开。

有人问他,这是闹哪样,郭上灶看似回答,更像是喃喃自语:“我寻先生。”

听者无不摇头,这是听神仙故事听傻了的。别人听听也就算了,满世界只有他一个当真了。

如此过了十几年,突然有一天,京城里再也没有人见过他。或许,这个冬天有点冷,被大雪冻死在哪个旮沓地方了吧。    

四:磁州遇故人

宋仁宗天圣末年(1032年),河朔磁州(今河北邯郸市磁县一带),著名的磁州窑就创烧于此,与南方瓷器重镇景德镇并称“南景北磁”。

当年百万仓中的值守官员赵大人早已退休致仕,凭着粮仓肥缺的油水,回到河北老家安度晚年。他在磁州乡下营造了处豪华别墅,平日种种花、钓钓鱼,日子过得优哉游哉。

某日,赵大人吃过早饭,刚出门要遛个弯,忽然走过来个破衣缊袍的乞丐,对他再拜稽首道:“赵大人,好久不见了,不知是否还记得小人?我乃郭上灶。”

赵大人一愣,只觉得这名字听得耳熟,寻思良久后,终于想起当年那个不知死活擅闯粮仓的跑堂伙计,不虞一晃十三年过去了,竟然还能再遇故人。    

不过,他怎么会来找我?

若说报仇,当年自己可是格外开恩,只是让人打了他一顿板子,算是救了他一条小命。若说报恩,看他如今这副样子,又拿什么来回报呢?

赵大人满心错愕与不解,嘴上却是打趣道:“不知道你后面见到吕先生了吗?”

郭上灶面露失落之色道:“后面我离开京师,周遍天下,终究还是没有再见到吕先生。”

随即他又叹了口气道:“如今因为我大数将近,正好附近有你这位京师故人,所以前来求一副小棺材,能够遮掩下遗骸,免得我曝尸荒野。”

赵大人听了更是愕然,拜托,大家又不熟好不好,他当即笑道:“不曾想你还有这等修行,能够预知自己寿数,那我倒想听听是哪天?”

郭上灶神色自若,不以为意,却又异常笃定道:“就在明日午时。”

赵大人道:“好,若果真如此,当为你买棺将你好生安葬!”

郭上灶面露喜色,随即又认真细细交待道:“棺材头部麻烦再给我钻一个小孔,然后将一根竹竿,通其关节,插在小孔中,能让我得以在里面通气。”

赵大人心道,要求还挺多,搞得好像真的一样,追了吕洞宾十几年的粉,真当自己也成高人了?因此他只是嘴上唯唯应诺,内心却大不以为然。

五:失踪的尸骸

到了第二日午时,郭上灶就在赵家旁边河中汲水沐浴,随即卧在一棵槐树下,好像睡着了一样。

赵家有几个小厮仆役本来在旁边看热闹,眼瞅着郭上灶许久都纹丝不动,当即上前一探,果然没有了气息,竟然真的就这么死了,大惊之下赶紧去报告主人。

赵大人出来后见状也大吃一惊,当即依言为他买棺收敛。

可惜河北一带也不产竹子,只能取了把旧伞的伞柄,将里面关节打通,随即插在棺材头部,将其埋在河岸旁边。

赵大人又担心这仓促埋的地方被野狐野狗刨了,索性好人做到底,让人在其葬地上堆满荆堆满,再累上重重石块加固,这才放心。    

当年秋天,天降大雨,河水泛岸,好几天才退下去。赵大人惦记着这位奇人棺材恐怕被水漂走,因此拄着拐杖亲自去探视。

果然,四面土石都被冲走,棺材已经露了出来了被水泡得有点发霉,幸好还算完整。他让人将棺材扒拉出来,准备找块高地,买副新棺材将其重新安葬。

结果,下人撬开棺材盖后,不由齐声惊呼道:“里面什么都没有了!”

赵大人闻言赶紧上前查看,只见棺材底下,当时收敛郭上灶时垫的败絮草杆,甚至他穿的旧衣服都在,可唯独不见他的尸骨。

赵大人怕自己眼花,又忍不住用拐杖在棺材里四处探了探,还是什么都没有,郭上灶的尸骨就这么无影无踪的消失了!    

赵大人愕然良久,莫非,这位郭上灶,在寻找吕先生的十几年中,真的别有机遇,又或者福至心灵,幡然顿悟,走上了真正的修行之路,而如今业已尸解成仙了?

如果你喜欢古代志怪故事,敬请关注:野狐奇谈。

1 阅读: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