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揭秘游本昌生命中的“爷叔”

扬眼 2024-02-06 17:25:50

电视剧《繁花》落幕,余温不减,话题不断。演员们还将登上春晚与观众见面。91岁南京籍演员游本昌凭借“爷叔”一角成为剧中“定海神针”,有关他的传奇在社交媒体流传,他以“不响”应对采访邀约,反而令观众对其艺术人生充满好奇。近日,生活在南京的游本昌外甥施先生接受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专访,打开传说中“爷叔”的真实一面。

曾因济公被贴上喜剧标签

终由《繁花》突破藩篱

施先生从一家著名出版社退休,曾参与游本昌的电视剧《济公游记》和几部电视片的编剧、策划等工作,也是话剧《最后之胜利——弘一法师》的文学顾问。他告诉记者,从小他就把舅舅视为榜样,舅舅也对晚辈关爱有加。舅舅虽然在北京工作生活数十年,但亲人大多一直在南京,盐水鸭和小笼包始终是他爱吃的美食。“疫情前2019年他和舅妈来南京过年,我在家烧了一个星期南方菜,每天菜谱不重样。舅舅家的阿姨说他们回北京后夸赞了一个月。可见他一直钟情家乡菜。可惜今年因为工作忙碌,他想休息一下,就没有计划回南京过年了。”

施先生说,其实家人们都希望游老能注意身体多休息,但他不愿闲着,一说演戏就精神焕发。跟王家卫用上海话聊了几个小时,决定接演《繁花》中爷叔角色。原本以为是三个月,没想到是三年。为琢磨这个角色,他读了几遍原著……“在剧里,他还难得秀了一句苏北话。”外甥还透露,舅妈是医生,她在拍片期间的精心调理照顾也为“爷叔”游本昌91岁还能活跃在影视作品中提供了保障。

“鞋儿破,帽儿破,身上的袈裟破。”1986年,六集电视连续剧《济公》火遍大江南北。剧中,游本昌以诙谐自如、妙趣横生的表演,将济公的形象深深地烙印在广大观众的心里。那时,没有一个孩子不是济公爷爷的“娃娃”,也没有一家人的蒲扇能完整地度过一个夏天。

“大家觉得济公就是他,完全跟这个人物合二为一。他对济公的了解和体验非常深入,他说过在苏州读小学的时候就喜欢听沈笑梅的评书《济公传》,也爱去模仿。”施先生告诉记者,自己的外公、游本昌的父亲虽然从事财务工作,但爱好京剧、评话等传统艺术,使游本昌儿时就耳濡目染,后来走上了文艺道路。

游本昌13岁时的户籍卡(南京市档案馆馆藏)

此前,因为档案曝光,许多人了解到,游本昌祖籍南京,1933年9月出生于江苏泰州海陵区。1939年起,先后在泰州、昆山、南京、上海等地读书。小学期间,游本昌热爱参加演讲比赛,又因从小爱看电影,普通话比较好且口齿清晰、抑扬顿挫,老师常让他做小先生,带领全班朗读。四年级参加演讲比赛,在昆山得了全县第一名。

游本昌在南京市私立钟英中学读书时的学生学历卡(南京市档案馆馆藏)

南京市考棚小学毕业后,他还曾先后就读于南京育群中学、南京市立商业职业学校、南京市私立钟英中学。南京解放后,游本昌在学校负责组织学生剧团。当时长江流域发生洪水组织义演,剧团上演陈白尘的《升官图》。当时游本昌只是个高二学生,就大胆改编名家作品。1950年,在南京文工团的帮助下,16岁的游本昌排练陈瘦竹、沈蔚德夫妻写的话剧《胜利之歌》,出演一个先进的老教师,得了南京市学生戏剧比赛一等奖。

此后他就得到南京市文联推荐,加入了市文工团成为职业演员。后来他又调入在上海新成立的华东艺术剧院,并由剧院保送进入中央戏剧学院华东分院即上海戏剧学院深造,成为了上戏首届学生。

52岁的游本昌在塑造济公角色时,根和魂就源自往日积淀。“他还记得评书里说,街头大锅在下元宵,元宵在水里翻滚,济公就问这是什么,其实就是嘴馋想吃,后来他在剧里对这个人物的呈现方式就是轻松愉快,带有民间喜乐的性质。游戏人间、锄强扶弱,这是济公形象的底色。”

施先生说,这个剧大获成功之后,“大家说他是喜剧演员本色出演,他颇有些无奈,其实自己并不认可,因为他是话剧演员出身,受过多年舞台训练,他可以演好喜剧,但并不只是喜剧演员。”后来他又多次演过济公,还主演过电影《姑苏一怪》,参演《刀见笑》、《画皮2》、《剑雨》等大片,最近《繁花》里的“爷叔”火了,对游本昌来说,“最高兴的是,拿掉了身上的喜剧标签,突破无形的藩篱,让大家意识到他是一个出色的性格演员,根据剧中人物性格来塑造形象。”

作为舶来品出现于20世纪初的中国话剧,与中国新文化运动开启民智相伴而生。与中国传统戏曲的表演形式不一样,中国话剧开始逐渐创造自己的舞台风格,并在表演上成功地借鉴斯坦尼体系,创造出中国气派的舞台话剧。在他看来,“话剧训练的角色塑造要求我们成为一个性格演员,而不仅是本色。角色需要我演喜剧,我才成为一个喜剧演员。”

大演员成就小角色,

从艺遇到“爷叔”助力

施先生说,“常听舅舅讲他在上戏的表演老师对他的帮助。那是一位苏联著名的艺术教育家,给他们讲授斯坦尼斯拉夫斯基表演体系。他们这一辈的演员在表演上都得益于这个体系。苏联专家对他非常认可。”游本昌在毕业公演话剧《一路平安》里演男二号,再次受到苏联专家的好评,并以毕业全优的成绩进了中央实验话剧院(现中国国家话剧院),成为新中国培养的第一批青年演员。

进入大剧院数十年,游本昌塑造了多达七十多的次要角色。他坚守斯坦尼的一句名言:只有小演员,没有小角色。他兢兢业业地演好每一个角色。他在意大利作家哥尔多尼的著名喜剧《一仆二主》里扮演的仆人特鲁法尔金诺一角,成功取得形象塑造的突破,荣获文化部颁发的表演一等奖。

游本昌在《繁花》中饰演的“爷叔”是宝总成功路上的引路人,撑起这部剧的格调。问及游本昌艺术生涯中的“爷叔”是谁,施先生认为,舅舅遇到好几位“人生导师”,其中恩师孙维世对他帮助最大。1959年,为向国庆十周年献礼,话剧院的演员们都向领导自报角色。游本昌在苏联话剧“列宁三部曲”的《克里姆林宫的钟声》里自报扮演列宁。名不见经传的青年演员能演无产阶级的领袖?“小伙子,你能行!”总导演孙维世这位留苏的高材生、中国第一辈红色戏剧家有着独到的眼光。“你看他的剧照,头套一戴感觉就出来了,恰恰就很像。”最终,《克里姆林宫的钟声》在中国敲响了,演出大获成功。

“当时中央实验话剧院经常在中南海内部演出,我们小时候就知道,因为他经常写信回来说毛主席周总理来看演出了。有一次他担任场记没有登台,最后在接见演职人员时,毛主席还饶有兴趣地跟他交流,问他场记这个工作都干些什么。”

“一个演员最大的追求,就是要在观众心目中塑造几个留有印象的人物。”孙维世谈到建院宗旨时这样说过。“有文章说游本昌跑了30年龙套,塑造了79个佐料角色,因为这段时间演不上主角很痛苦,还说他受到排挤,其实他塑造过列宁这样在当时产生影响力的角色。”

《繁花》中,爷叔教宝总做生意要学会“不响”。“不该讲的,说不清楚的,没想好、没规划的,自我为难、为难别人的,都不响,做事要留有余地。”生活中不愿为自己多说,这是游本昌的“不响”。中国共产党成立六十周年的纪念大会,游本昌奉献了一个创造性的节目——化妆朗诵列宁的演说词沸腾了北京工人体育馆,这一消息还刊登在《人民日报》头版。2021年,游本昌成为被授予“国家话剧院终身荣耀艺术家”的六位艺术家之一,在那之前他还获得了由国务院领导亲自颁发的“国话之星”称号。

游本昌被大多数观众所认知,是他的哑剧晚会。开票不到90分钟就售罄,原定的3场演出直接加到11场,游本昌常常演到大汗淋漓。1984年央视导演黄一鹤邀请游本昌上春晚表演哑剧《淋浴》。就此,游本昌透过荧屏走进观众们的视野,后来又被上海电视台相中,等来济公这一重要的人生角色。

济世为公为戏卖房,

但从没有“出家”

游本昌的家里有一块匾,上书“以文艺化导人心”。施先生告诉记者,“这是当年全国佛教协会副会长著名书法家茗山法师所书,当时他非常喜欢《济公》这个戏,于是题词。佛教文化讲究结善缘来化导人心,演员以文艺形象化导人心,不是板起脸来说教,所以游老始终奉行以文艺作品化导人心,这是他多年来在精神方面的追求。”

游本昌从小受家庭影响,与佛有缘,深受与人为善等佛教理念影响,生平故事也被染上“传奇”色彩。“‘所谓游本昌小时候身体一直不好,后来有僧人指点游本昌的父母,说孩子必须皈依佛门,否则活不过13岁,于是父母6岁时就送他入庙15岁才回家。’这属于旧小说看多了的添油加醋,舅舅的健康没问题。我外祖父是虔诚的佛教徒,有很多佛教高僧朋友,有一次看望兴慈大师时带着年仅6岁的游本昌,兴慈大师很喜欢这个孩子,说他有佛缘有慧根,于是外公就让他行拜师礼皈依门下,这是一种精神上的支持和指引,并不是出家,更不是送进庙里,但对于一个孩子来说必然会奠定了佛智慧的影响。”

施先生告诉记者,“网上有文章说,2009年,游本昌散尽家财,剃度出家。还有说儿女不管他,出家当和尚了,这些都是谣传。他当时其实是为出演弘一法师做准备,到大光明寺待了两个星期体验生活。”

游本昌一直十分崇敬中国现代话剧、油画、音乐艺术的开创者、高僧弘一大师。弘一大师俗名李叔同,本是“二十文章惊海内”的天纵奇才,却割舍尘缘,苦心向佛,成为“律宗中兴之祖”。他一直想把弘一大师搬上舞台。2009年,已经76岁高龄的他注意到一部表现弘一大师最后岁月的独幕剧剧本。他出资买断了原作,由他的女儿游思涵加工提炼,扩展成多幕剧《最后之胜利》。这部戏聚焦弘一大师生命最后的五年,在抗日战争最艰苦的时候,鼓励国人为救国争取最后的胜利。

这个戏显然不是为赚钱而排,游本昌亲自登台主演,并且自己出钱打造这部话剧,从组建团队到外出巡演,耗费十年心血,国内外巡演一百五十多场,在南京演过两轮,打动了无数观众,还获得了文化部文华奖。“至于网上流传他卖房去排这个戏,确实有此一说,但也不至于如网传那样自己租房住。他不看重钱财,也从不吝啬,觉得那个房子自己用不到,子女们都事业有成自食其力,那就用到这个戏上更有意义。”

“他的观念是‘得之济公,用之济公’,因为演济公得来的钱,还把它用在‘济公’上。这是实践他的‘济世为公’。”施先生透露,新冠疫情爆发时,游本昌默默捐助了一百万由红十字会转给武汉医务工作者;2019年,他花费数十万在杭州组织了一场演出慰问西湖的环卫工人;5年前,游本昌和女儿游思涵发起公益项目“种子计划”,从全国招募而来的学员,经过一年免费的专业培训后组成教师团走进基层,播撒梦想的种子;青海的震区、云南的大山里,都曾有他的身影。这些以“济公公益基金会”名义的善举其实都是游本昌自己的个人出资。

游本昌和老伴

游本昌遇到的一次重大人生危机是妻子杨慧华罹患癌症,施先生笑说,“大家为他安上一个为了生病妻子放弃事业的爱妻人设”,“其实舅妈本身就是医生,他们既相信科学也相信福报,他们开朗乐观心态很好,相亲相爱共同面对,既没有放弃事业也战胜了病魔。”

南京老乡游本昌虽然已是耄耋之年,但正如他自己所说,还会有更多的人生修炼,在人生的舞台和戏剧影视的舞台,他还会学到老、干到老。

游本昌夫妇在南京与亲属在一起

游本昌夫妇在南京与亲属在一起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张楠

部分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校对 徐珩

0 阅读: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