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看这段历史,仍感寒意逼人

书童读史 2024-04-03 21:58:34

徐增寿,徐达的第三个儿子,曾经享受过荣华富贵,历史给他出了一个难题,面对着这个难题,他给出了自己的选择。

当他临死前回望一生的时候,他会想起来什么?

他的父亲徐达22岁时认识朱元璋,此后和朱元璋一起征战,为大明王朝的建立,立下了赫赫战功。

在徐增寿年少的时候,曾经随着父亲徐达面见过朱元璋,朱元璋看着面前的这个少年,眉宇秀朗,看起来非常机警。毕竟,生于徐达这样的家庭,也会遗传到他父亲的一些军事天赋。朱元璋给他赐名增寿。徐增寿这个名字,就是这么来的。

彼时的朱元璋,徐达都想不到,日后的徐家,竟然会面临着一个选择的难题。

少年逐渐长大,他继承了他父亲作战勇敢的品质,而且非常擅长骑射,他被选为勋卫带刀侍从。

1396年,他被任命为右军都督府左都督,此时朱元璋尚且在世,天下还在朱元璋的掌控之中。

徐增寿的哥哥徐辉祖,徐达的长子,在1388年,袭爵魏国公。

彼时的徐增寿和徐辉祖都想不到,同是徐达之子,有朝一日,竟然会成为敌人。

1398年,朱元璋闭上了眼睛,朱允炆继承了皇位。

历史走到了一个拐角之处。

建文帝曾经怀疑燕王朱棣有谋逆之心,他曾经问徐增寿。而徐增寿给建文帝的回答是:“燕王先帝同气,富贵已极,何故反!”

很难说,当时的徐增寿是怎么想的,但是《明史》的记载是这样的。

1399年,朱棣靖难起兵。徐达的长女徐氏,她是燕王妃,自然会站在朱棣这边,徐增寿的选择也是为朱棣效忠,而徐辉祖,他选择了效忠朱允炆。

徐增寿数次给朱棣传达京师的情况。

朱允炆也有所察觉,后来朱棣的部队渡江,朱允炆召来徐增寿责问他。

徐增寿面对着朱允炆的怒火,也不知道怎么回答。毕竟,他选择了效忠朱棣,就意味着背叛了朱允炆。

徐增寿死在了朱允炆的手里,他没有活着看到朱棣当上皇帝。

当朱棣攻入南京城,《明史》的形容,“抚尸哭”。

尽管徐增寿死了,但是朱棣并没有忘记他。在他登上皇位后,他想追封他的爵位,后来,朱棣告诉了徐皇后。

尽管徐增寿是徐皇后的弟弟,徐皇后却说,这样不可。

朱棣知道徐皇后的顾虑是什么,她不想朱棣过于放纵外戚。

而朱棣告诉徐皇后,追封徐增寿,并不是因为外戚之故。

后来,朱棣下了诏令,追封徐增寿为定国公,并且让徐增寿的儿子徐景昌袭承爵位。

等下达诏令之后,木已成舟,朱棣才告诉徐皇后。

徐皇后感谢了朱棣,还告诉朱棣,这不是她所愿也。

朱棣对于徐皇后,解释了他为什么追封徐增寿。

朱棣说,有功之人,才能被赐予爵位,这是以公道治理天下,而不是因为私心,请皇后以后不要再说这些话了。

作为朱棣的皇后,其实徐皇后对于外戚,是有所担心,所以才会一开始拒绝朱棣追封徐增寿。

徐皇后希望朱棣可以为徐景昌选择合适的人教导他,以不辜负朱棣的恩情。

从朱棣和徐皇后的这些对话里也能看出来,徐增寿是为朱棣立下了一些功劳的,朱棣对于徐增寿的死,心里还是觉得遗憾。

对于徐增寿的儿子徐景昌,朱棣也比较宽容。

徐景昌为人骄纵,数次被弹劾,朱棣没有和他过于计较,数次都宽宥了他。这也可见,朱棣还是念着昔日徐增寿之功劳。

徐增寿选择了效忠朱棣,幸福了他的子孙后代。这是一种风险极大的选择。

而徐增寿的哥哥徐辉祖,他曾经率领南军和朱棣的部队展开激战。当败局已定,朱棣攻入京师,徐辉祖独自守着父祠而不愿意迎接朱棣。

幸亏因为他是徐达的后人,让朱棣在盛怒之下,最终没有杀他,但是削去了他的爵位。

成王败寇,历史就是这么残酷。靖难之役中,很多人都做出了他们的选择,一些建文朝的臣子,为他们的选择付出了生命的代价,方孝孺,铁铉,这两位死得很惨烈。

多年以后,回看这段历史,仍感寒意逼人。

史料参考:《明史》《明太祖实录》《明太宗实录》

0 阅读:82

书童读史

简介:希望是永远不会死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