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历史=研究无意义?我只想说:tuī!

小二探经典 2024-04-26 16:33:00

总有人说《水浒传》是一部虚构的小说,又不是真正的历史,居然还有人去研究、解读,甚至都研究几百年了,有什么意义?

每次见到类似这样的说辞,都觉得哭笑不得:这些靠影视剧获取名著知识,连原著都没翻过的人,好像全世界就属他们最聪明。还真是应了那句话——无知者无畏。

汇聚而成

很多人都知道,《水浒传》是以《大宋宣和遗事》为创作蓝本的。《大宋宣和遗事》大致分了十段,水浒的雏形来源于第四段:宋江三十六人聚义梁山泊,最后被张叔夜平定。其实,这部分讲的内容十分粗略,因为整本书也才七万字。

历史上宋江三十六人是真实存在的。由于宋代说书兴盛,民间流传宋江三十六人的故事,很快就成为说书人创作话本的素材。南宋罗烨《醉翁谈录》中就提到了《青面兽》、《花和尚》和《武行者》的故事。在经历宋、元两个时代说书人的广泛创作、打磨,这些民间口头文学,就成为了创作水浒的绝佳素材。

水浒的成书借鉴了《大宋宣和遗事》的故事梗概,但是集民间说书人之力,不断创作打磨出的故事才是其中最重要的部分。施耐庵正是将不同地区广泛流传的故事,汇集起来,经过筛选、加工、再创作,这才有了《水浒传》。

因此,水浒的成书并不像现代流行的架空爽文,全凭作者一人臆想。相反,它更像是宋、元时期民间说书人集体创作的结晶。

后世影响

《水浒传》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用白话文写成的长篇小说,开创了白话章回体小说的先河。它描写的人和事更贴近生活,通过对市井社会、日常琐事、小人物的刻画,生动还原了当时的社会风貌。

《水浒传》的文风、构思和理念,都对后世的中国乃至东亚小说,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水浒传》在16世纪就已传入朝鲜,18世纪在日本出版了全译本,19世纪在法国出版了摘译本。目前《水浒传》已经有十多种文字的数十种译本。

《水浒传》的衍生、派生作品有很多,比如,明代兰陵笑笑生的《金瓶梅》、明末清初金圣叹的《贯华堂第五才子书水浒传》、清初陈忱的《水浒后传》、晚清俞万春的《荡寇志》、民国张恨水的《水浒新传》......等,约十几种作品。

《水浒传》不仅对小说的影响显著,对其他文艺形式同样有着极大的影响。如明清传奇剧,李开先的《宝剑记》、许自昌的《水浒记》、陈与郊的《灵宝刀》等三十多种剧目,均取材于《水浒传》。

人性之书

一个极度黑暗的时代,会全面呈现出一个满是人性之恶的世界。水浒中描写的就是一个人性尽失的社会,上至宋徽宗,下至底层百姓,各个阶层都是恶人的天下。

统治者荒淫无度、奸臣当道。皇帝宠爱两大名妓,东京人尽皆知。四大奸臣把持朝政,国土尽失、狼烟四起,皇帝却被蒙在鼓里。

地方官员横行霸道、搜刮民脂民膏。如强占柴皇城府邸的高唐州知府高廉;年年给蔡京送十万贯生辰纲的大名府梁中书;地方官员四处强占,举全国之力拆桥破城运往东京的花石纲。

底层官员肆意妄为、草菅人命。如毛家父子霸占解珍解宝射杀的老虎,勾结官府,将他们打入死牢;妓女白秀英仗着和县令相好,仗势欺人,强抓雷横;官差董超、薛霸收人钱财,与人消灾,林冲、卢俊义都经历过这二位的90度开水足浴。

下层恶霸、地痞欺压良善、残害百姓。如阳谷县横行霸道的西门庆,如果没有碰上武二郎,他可能还在继续快活;东京有名的无赖牛二,专门在街上撒泼、行凶,人人见了他都得躲,无人能治;自恃武功高强,强夺快活林的蒋门神,伙同张都监陷害武松,欲杀之而后快。

无论哪个阶层的恶人,都能在历史上找到相似的人或事。甚至几百年后的今天,还在反复地上演。

最后

四大名著之中,只有《水浒传》写得锋芒毕露:赤裸裸的描写了人吃人、黑吃黑、恶对恶;人性、道德在腐败王朝的统治下支离破碎;社会黑暗的环境下,面目狰狞的众生相被刻画得入木三分。

那些看过水浒原著,还只能看到杀人、放火的人,该认真反思下自己,是不是真的看懂了?

那些没看过原著,就大放厥词的人,我劝你:哪凉快去哪歇着吧!

0 阅读:3

小二探经典

简介:探索经典名著;解锁另类视角;感悟跨时哲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