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英宗:上承仁宗盛世,为何一到他手上,就走了下坡路

有历史 2023-12-06 08:23:11

宋仁宗是北宋乃至历代封建王朝名声比较好的皇帝,以宽仁著称,他当政时北宋文化极为发达,但也就是这个时期,北宋一朝步入由盛转衰的阶段,在仁宗之后,经历英宗和神宗两代,彻底走上衰落之路。

为什么刚刚经历了繁华与热闹,就突然走上下坡路了呢?今天我们要讲的这段历史,就将带你回顾,在后宋仁宗时代,大宋王朝究竟发生了什么重大变化。

第一部分,说说宋英宗、神宗两代的政治变化,主要是从以前的包容大度,走向了极端化,用赵冬梅教授的一个概念,就是“恶性分裂”。

第二部分,说说司马光与王安石的分歧和斗争,以及宋神宗的拉偏架行为;

第三部分,说说司马光在洛阳闲居期间,对王安石变法的持续对抗。

最后,第四部分,说说神宗死后司马光重新当上宰相,试图扭转政治走向,但直到去世也没能如愿,宋朝政治走向不可逆转的深渊。

现在就进入正题。先说第一部分,宋英宗、神宗两代的政治变化,主要是从以前的包容大度,走向了极端化。

以往大家提到宋神宗,大概都认为这是一个变法的时代,充满着积极向上的气氛。但历史往往有着不为人知的细节,宋神宗1085年去年后,又过了41年就爆发了靖康之耻,北宋灭亡。宋神宗在位的18年,宋朝在政治层面的深刻变化,与国家灭亡有着密切的关联性。

这个变化要从宋英宗继位说起。1063年宋仁宗去世,由于他的亲生儿子全都夭折,只能由过继的皇子赵曙继承帝位,这就是宋英宗。表面看起来宋英宗挺幸运的,其实过程非常曲折,由于宋仁宗十分抵触这个没有血缘关系的儿子,导致赵曙从四岁一直等到三十一岁,才被正式承认继承人身份。在这二十七年的超长待机中,赵曙始终提心吊胆、战战兢兢,生怕哪天仁宗有了儿子,自己就会被一脚踢出皇宫。

大家设身处地想一想,谁能受得了如此漫长的精神折磨?宋英宗继位时犯了两次疯病,与之前的经历是有直接关系的。

宋英宗上台之初,因为生病无法处理政务,由宋仁宗的皇后,也就是曹太后垂帘听政了一年多时间。宋英宗又怨又怕,怕曹太后趁他地位不稳再把他废了,于是干脆装聋作哑,不和曹太后来往。皇帝和太后这么僵持着总归不行,这个时候,就轮到司马光等大臣们出场了。

当时的首席宰相是大名鼎鼎的老臣韩琦,他直接去后宫和曹太后面谈,并当面逼她停止听政。

按理说宋英宗该满意了,但他接下来做的一件事,再度激化了矛盾。这就是宋朝有名的濮议事件。

事情并不复杂,宋英宗想给亲生父亲濮王赵允让一个皇帝的名分,称其为皇考。但按封建礼制,宋英宗只能称仁宗为皇考,而称濮王为皇伯。

因为触及王朝基本政治内核,朝中大臣分裂为两派,进行了激烈的争论。欧阳修、韩琦等人支持宋英宗,司马光等台谏官员则坚决反对,宁可被罢官也不妥协。

父以子贵,宋英宗给亲爹一个虚名,对朝廷并没有什么实质影响,为什么司马光要死咬着不放呢?

其实问题的关键不在于皇帝跟谁叫爹,而是皇帝和大臣们处理这件事的作风。

司马光敏锐地看到,大臣们支持皇帝,不是为了维护礼法正义,而考虑的是自己的新朝的位置、利益。为了利益,正反两派不惜互相抹黑、泼脏水、搞人身攻击,不斗倒对方决不罢休。大宋朝以往那种宽容和谐、容许政治异见的氛围被破坏了。

风气颓坏了,礼仪松动了,国家就完了。这才是根本性的问题。

濮议事件后来不了了之,正反两方各退一步,宋英宗称濮王为父但不能称皇。但皇帝很满意,因为他达到了驾驭百官意志的目的。

英宗仅仅在位四年就死了,儿子神宗上台后,憋着一股劲要为父亲正名。刚满二十岁的神宗要树立绝对权威,要施展手中的无边权力,他试图打破传统,并摆脱朝中一帮老臣的约束。这和宋仁宗时代的政治风格完全不同,而司马光正是宽容政治与传统士大夫风格的维护者,君臣之间发生了好几次强烈碰撞。

其中最典型的是关于军事策略。宋神宗要发动对西夏的战争,建立伟大的功绩。但司马光强烈反对,理由是朝廷财政困难,准备不充分,不能贸然兴兵。宋神宗十分恼怒,后来找了个理由把司马光御史中丞调任经筵侍讲,成了陪皇上读经讲史的闲职。

之后,司马光宿命中的敌人王安石进入朝廷,担任翰林学士。其实最初司马光并不排斥王安石,在政治道德层面两个人是一类人,都极度讲究原则、绝不妥协。

但可惜的是,两人的人生经历、学术倾向、政治理念都有着巨大的差别,所以,越是讲原则、越是不妥协,两人的斗争就越剧烈。

王安石一到开封,就向神宗提出了著名的“民不加赋而国用饶”的论断,劝说神宗变法强国。这一论断的确具有超前的经济思想,但在作者赵冬梅看来,把变法从特定的历史情境中抽提出来,用现代经济思想去演说并不客观。

司马光旗帜鲜明地反对王安石,他说:“天地所生货财百物,止有此数,不在民间则在公家。”并指责王安石不过是在玩弄西汉桑弘羊敛财的老一套。两位大政治家斗法,一上来就从具体操作层面上升到思想理念,朝廷充满了火药味儿。

年轻的宋神宗要有作为,有作为的前提是国库要有钱,所以他深深地被王安石折服,或者说,是被王安石描绘的宏伟蓝图所吸引。这就从根本上注定了司马光在这场斗争中的失败命运。

时代变了,连司马光自己都没意识到,神宗并没有恢复仁宗时代的包容政治,而是走向了极端法家化的道路。仁宗时代是对事不对人,而英宗以后,就是对人不对事。大臣之间斗争的标准不再是事情的对与错,而看你怎么站队。这不仅是司马光的悲哀,更是大宋王朝的悲哀。

5 阅读:614
评论列表
  • 2024-03-30 09:49

    包容性政治不是宋朝衰落的根本,并不能拯救宋朝,宋朝根本的原因是政治制度和政治腐败,如果能维持王安石变法,并严格落实执行,也就有了转机,至于司马光的维持旧制只能是苟延残喘,灭亡只是时间问题而已

  • 2023-12-07 11:14

    我操,还有人替司马光洗

    大千世界 回复:
    我也是第一次看见[滑稽笑]
  • Czz 3
    2023-12-06 20:38

    嘿嘿,有意思

  • 2023-12-07 23:01

    司马光砸[点赞]光

有历史

简介:专注解放战争、开国将帅、国军高级将领的深度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