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怕冷、充电快、用10年!突破欧美封锁的钠电池,2024年将爆发?

多一点奇闻 2024-03-21 15:41:44

就在前不久,一款名叫“国晟钠电1号”的国产新型动力电池发布,引起了网友们的广泛讨论。

美国一些媒体得知此消息后,搭配了中国电车碰撞地球的图片。

专家预测,国晟钠电1号标志着钠电池元年已经来袭。

什么是钠电池?为什么它的出现让欧美国家这么紧张?

虽然大家对钠电池并不了解,可大家一定听说过锂电池。在我们生活当中用到的充电电池,基本上都是锂电池。

尤其是新能源电动汽车搭载的电池,不管是三元锂还是碳酸铁锂,本质都是锂电池。

在今年年初发布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2023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达到了全球产销量总比的60%。

尤其是我国自主品牌的乘用车销量,也实现了首次超越合资车,出口量直接超越日本,成为了世界第一。

中国的新能源汽车发展势头越来越强劲,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这也意味着欧美等诸多国家,想要在这个领域超越中国,困难技术直线上升。

可一向吃独食的他们,根本不想让中国分到这块蛋糕,没办法在技术上超越我们,就开始在背地里搞小动作。

今年年初新能源汽车迎来了一波大范围降价,不少人感慨迎来了内卷之年,有些二手车商贩因为触动到了利益蛋糕,讽刺比亚迪这么做是在自掘坟墓,想靠超低利润抢占市场,消费者只想要更便宜的车。

没有利润空间,再大的车企也得玩玩。

事实上,这些急眼的说法,没有任何科学依据,因为我们的锂电池材料价格迎来了大幅度下降。

不少新能源车企纷纷降价让利,看起来好像亏损了很多利润,实际上他们可能赚的更多。

毕竟电池成本是新能源电动汽车的主要成本,电池成本一旦下降,整车价格自然也将迎来大幅的下探。

这一项福利的出现,正是因为中国把研究重点放在了钠离子电池上,那些希望通过把控锂矿而对中国新能源电动汽车发展进行制约的国家,现在也傻眼了。

刚开始研究电动汽车的时候,大家想要发展的动力电池其实是钠电池。但由于当时的技术受到限制,钠电池没办法达到预期要求,只能退而求其次,先使用锂电池过渡。

这么做的风险其实很大。

全球目前已经查明的锂资源量只有1200多万吨,中国的锂矿资源相当稀缺,并且开采技术,利用技术也并不完善。

锂矿资源集中在美洲,可以说大部分都在美国的操纵之下。

如果我们过度依赖锂电池,肯定会遭到美国的卡脖子。尤其是前几年锂电池成本不断上升,就和美国背后搞动作有关。

美国本想通过这种方式限制中国的电动汽车发展,但他们没想到,中国早就想转型了,如今对中国实行的封锁和垄断,反而倒退了中国的进步。

锂电池的缺点有很多。

首先是价格问题,毕竟原材料掌握在其他国家手中,我们的生产技术也不是那么完善,成本价格自然会高。尤其是新能源电动汽车,绝大多数成本都花在了动力电池上。

只有将动力电池的价格打下来,电动汽车的成本才能下降。汽车价格一旦下降,人们的购买欲望肯定会增加,对中国新能源电动汽车的布局也很有帮助。

所以锂电池注定没办法成为主流电池。

其次是使用体验。

新能源电动汽车车主吐槽最多的问题,还是电动车的续航问题。夏天的时候还好一些,可到了冬天,尤其是北方的车主朋友们,续航大打折扣,让人产生续航焦虑。

可这也不能完全赖我们的电动汽车技术不行,毕竟锂电池的缺点在那摆着,没办法让续航特别大。

现在的主流车型基本上是300公里左右的续航,到了冬天基本上是对半砍,还剩下100多公里。

这是因为锂电池遇到低温电池容量会减少,想要增加续航,就只能使用更大功率的锂电池。

锂电池一旦受到损坏或者使用不正确,很容易造成电池短路和爆炸,所以电池厂家根本不敢生产特别大功率的锂动力电池。

至于经常被大家吐槽的续航虚标问题,也不能全怪车企有猫腻,因为这也是锂电池本身的弊端。

和锂电池相比,咱们国家把重点放在钠离子电池上,优势就非常多了。

第一,很容易进行转型。

从发电原理上来说,钠电池和锂电池的工作流程都差不多,现有的电池生产线就可以完成转型,不需要其他的金额投资,也很容易实现量产。

第二,成本降低。

同样是金属元素,钠可比锂便宜多了,毕竟它广泛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中,锂的产量仅为钠的2%左右。既不用被欧美国家卡脖子,更不用高价购买,原材料成本大大下降。

假如同样是想实现400公里的续航,钠电池的成本只有铅酸电池的25%~50%,电动汽车价格下降1/3,甚至是腰斩都有可能。

第三,续航能力更强。

钠有更多的自由电子,所以电导率更高,比锂电池拥有更高的能量密度。

同等体积的两块电池,钠电池比锂电池能储存更多的电量,而且使用寿命也会更长。

第四,充电速度更快。

不少电动汽车都搭配有快充功能,只需要30分钟的时间,就能完成80%的电量补给。了解电池的朋友们也知道,不管是我们的手机还是汽车,将电量充到80%的状态,对电池而言是最好的状态。

现在充电时间要30分钟,出行的时候遇到需要补充电量,这个时间会让很多车主不得不在充电桩前排队。

有人分析过,什么时候充电的时间可以控制在5分钟左右,那么人们购买燃油车的意愿将大大降低。

毕竟加油和充电的时间差不多,大家也更愿意选择智能化的新能源电车。

钠电池的出现,让这件事有了可能。

2021年时,宁德时代就发布了第1代锂离子电池,电芯单体能量密度160Wh/kg,常温下充电15分钟,电量可达80%以上。

奇瑞汽车iCAR就是宁德时代,将钠电池放入电动汽车的第一次市场实验。

虽然还没有达到大家的理想要求,从30分钟进步到15分钟,这个跨度已经非常惊人。

而且同等体积下,钠电池的续航能力比锂电池要高。

所以哪怕你只拿出5分钟的时间进行快充,电池没办法做到80%的电量,但5分钟的充电时间产生的续航,可能比现在很多车型30分钟充满了续航还要长。

我们的技术还在不断进步,相信电动车5分钟快充时间达到了续航,超过燃油车满油状态的续航,这一天不会太迟。

参考资料:

[1] 证券时报《中国新能源汽车遥遥领先 产销量占全球比重超60%》2024-03-06

[2] 经济观察报《赚441亿元,豪掷百亿分红 宁德时代2023年是怎么赚钱的》2024-03-19

5 阅读:2286
评论列表
  • 2024-03-22 02:58

    说了半天全是废话,没有提钠离子电池的特性、价格、产品参数等,全是口水话。

  • 2024-03-22 07:05

    谢谢您的指点

  • 2024-03-22 14:32

    期待出成品,把锂电池换掉。

  • 2024-03-22 12:43

    首先可以肯定钠离电池安全性更可靠。

  • 2024-03-22 13:53

    先和铅电池比一下介格再谈。

  • 2024-03-22 13:38

    至少比铅酸电池好多了。快点量产普及吧。我的雅迪电动车都等不及了。

  • 2024-03-22 07:20

    致命缺点是能量密度低,体积重量大。

多一点奇闻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