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史上九大“五维全满”的牛人:五帝王,四名将!

时间如白马过隙 2024-05-07 19:05:35

何为五维全满?就是在武力、智力、统御、政治、魅力五个方面都有超人一等的表现,也可以被称作统帅界的“五边形战士”。

为了将这五个方面具象化,定如下标准:

武力:至少有亲身陷阵或杀贼的经历,武力值超同时代的大多数人。

智力:至少不会中别人的计。

统御:作为统帅作战胜率90%以上。

政治:不会被人忌惮背后捅刀子。

魅力:人格魅力很高。

那么历史上有几人能达到这个标准呢?

一、赵匡胤

武力:高平之战,亲身陷阵,大败北汉军;清流关之战,生擒敌将皇甫晖、姚凤;另有太祖长拳、盘龙棍传世,前者被誉为“百拳之母”,赫赫有名的戚家拳、太极拳、洪洞通背缠拳都是参考它演变而来,后者则是双节棍的前身,简练实用且难以防御,赵匡胤首创之。

智力:杯酒释兵权,以金帛田宅为诱,以武力身份相胁,不费吹灰之力解除武将兵权,既避免了大杀功臣的恶名,又实现了中央集权,称得上千古名计。

统御:前期是柴荣手下名将,后期灭荆湖、后蜀,使南唐、吴越臣服,基本实现了全国统一。

政治:三权分立,中央集权;锁院、弥封、誊录,创设殿试,使科举达到顶峰;右文抑武、尊孔崇儒,彻底扭转武夫专权的局面,虽然使华夏积弱,但也造就赵宋三百年。

魅力:赵匡胤具有完美的人格魅力,他心地清正,嫉恶如仇;他宽仁大度,虚怀若谷;他勤政爱民,严于律己;他不近声色,崇尚节俭,个人魅力不输任何一位帝王。

黄袍加身,被推举为帝,就是对他个人魅力的最好注脚。

二、刘裕

武力:一人追杀千人,武力值超过史上任何一位帝王。

智力:作为从草根杀上来的一代枭雄,智商情商肯定低不了。尤其是在与刘毅的“首领”之争、智除诸葛长民的权利之争中,将对方耍得团团转。

统御:平桓玄、卢循,讨刘毅、司马休之,灭西蜀,这样的“小仗”就不用说了,仅是两次北伐就足够说明刘裕在统御力上的优秀,第一次亡南燕,第二次败北魏,灭后秦,收复河南、关中,光复两京,除了朱元璋那次,是史上历次北伐中成果最大的。要知道不同于朱元璋坐镇南京,刘裕是全程亲身参与了的。

政治:虽然政治上稍弱,但作为开国皇帝还是有所建树的,比如实行“土断”,抑制土地兼并;重拾九品中正制,重用寒族;整顿赋役制度,“与民和市”等等。两年时间能做到这些,已经极为不易了。

魅力:作为被史家称为奋起寒微、烈于曹操的定乱代兴之君,从不缺个人魅力,比如他打仗身先士卒,亲冒矢石;比如他拆毁寺庙,病重不求鬼神;比如他念旧,不问罪王谧;比如他大度,王镇恶称他寄奴小儿,他也不恼;比如他崇尚节俭,不忘患难发妻……

三、李世民

武力:作为喜欢冲锋陷阵的马上皇帝,李世民的个人武力是被严重低估了的,史书说他擅骑射,能拉硬弓,一箭之威,百步之外能“射洞门阖”,他自己也曾说:尉迟恭拿槊,他拿弓,虽千万人亦能杀个七进七出。

智力:能在那般弱势下,完成玄武门之变,杀弟弑兄囚父,还能在史书中留下天可汗的美名,智力这块绝对拉满。

统御:开国之主之名不如继位者,唯李渊也!朱元璋甚至都没把他放进历代帝王庙,能把父亲身后之名逼到这份上,历史上也就李世民了吧?!

政治:文治武功都是后世帝王的标杆,也是他将太宗文皇帝这一庙号谥号相加的特定称谓锁定为后世帝王最想得到的殊荣,政治上绝对无懈可击。

魅力:史上最具个人魅力的帝王之一,一生无所畏惧,敢做敢当,以天下为己任,建功立业,是树中之苍松,虽过千年,却挺立依旧。李靖、李勣、秦琼、程咬金、尉迟恭等降唐与其说是看中了李唐的实力,不如说是被李世民的个人魅力所折服。

四、朱棣

武力:朱棣虽然不以武力知名,却是一员实打实的骁将,七次亲征漠北(就藩时两次)就不说了,靖难时多次深陷险境,尤其是在攻打大名府时差点被铁铉的诈降之计诱杀,如果没有相当的武力值,又怎会数次化险为夷。

智力:作为史上唯一以藩王身份武力造反成功的帝王,朱棣不缺智慧,起事前装疯卖傻,计擒杀张昺、谢贵,计赚朵颜三卫,一遍遍忽悠自己英武的二儿子,使朱高煦屡次在危难时刻救父……

统御:马上皇帝,七征漠北统兵何止百万。

政治:置内阁,柔性削藩,迁都北京,下西洋,纂修永乐大典,万国来朝,开创永乐盛世,史上仅次于李世民的太宗文皇帝。

魅力:朱棣文武全才,宽严并济,知人善任,谗间不行,靖难四年,振臂一呼,群罗响应,无一人降允炆,只有如张玉、谭渊、王真等战死沙场。

五、努尔哈赤

武力:以十三副遗甲起兵,统一女真,也有过单骑追着一群人打的逆天记录,《清太祖实录》称他:“身体高耸,骨格雄伟,武艺超群,英勇盖世。”

智力:将结盟背盟玩到极致的谋略家,用蒙古文拼写女真语的文字学家,萨尔浒之战中“恁尔几路来,我只一路去”,用兵如神的军事统帅。

统御:作为满清的奠基人,席卷辽东统一女真,戎马生涯长达44年的优秀军事统帅,统御力自然没的说。

政治:创立八旗,凝聚涣散的女真部落,优待蒙汉,奠定了仅九万八旗兵入关的基础。

魅力:尊礼谋士,赏罚分明,锄强扶弱,敬老慈幼,恤孤怜寡,阐微言,创金书……一个优秀帝王的美德他都具有,因此“人皆悦服”。

六、慕容恪

武力:十五岁第一次出征就亲率三千铁骑大破石虎,斩首三万级,史称其冲锋陷阵,英勇无敌;二十一岁,作为三先锋之一,随慕容皝攻宇文部,克紫蒙川,逐宇文逸豆于漠北。

智力:军事上是一员智将、战略家,政治上,诛灭政敌,行周公事,总摄朝政。

统御:驱高丽、连环马生擒冉闵、攻前秦、战东晋,纵横沙场数十载,未尝一败,十六国时期第一名帅。

政治:官至太宰,辅佐幼主慕容暐,虚怀若谷,知人善任,前燕政局的稳定,多赖慕容恪之功。史称其辅少主如“成王之周公,宣帝之霍光也!”

魅力:慕容恪是完人一个,他打仗不愿多伤士卒,即便俘虏也不轻易相害,但却百战百胜;他治军严苛,对百姓秋毫无犯,士民称颂;他对待兄弟、同僚多有爱护之举。当年慕容垂劝他杀死一同辅政的太师慕舆根,被他严词拒绝,后来后者诬他谋反,他也没有发作,直到后者想裹挟幼主回龙城老家,才忍无可忍,将其杀死。

对于幼主他真心辅佐,从不擅越,一待时机成熟,就欣然归政。对于五弟慕容垂更是爱护备至,多次向慕容暐推荐——“吴王将相之才在臣十倍以上”,从未有妒贤嫉能之时。

慕容恪之人品贵重,世所称颂,青史留名。

七、李勣

武力:不同于演义中神神叨叨的谋士形象,李勣不仅是帅才,还是一员猛将。他自己曾说:“我年十二三为无赖贼,逢人则杀;十四五为难当贼,有所不快者,无不杀之;十七八为好贼,上阵乃杀人;年二十,便为天下大将,用兵以救人死。”

智力:李勣军事天赋极高,最擅长见机行事,无论是阴山之战中首倡趁谈判时发动袭击,还是平薛延陀部叛乱时的审时度势,以天子之名征调灵州突厥军,都体现了他的“临敌应变,动合事机。”

统御:李勣为帅三十八载,有破东突厥、平薛延陀、灭高句丽之功,与李靖并称大唐双子星。

政治:李勣虽然自称“老翁不识字”,却是政治上的怪才,玄武门之变,他口头上支持李世民,实际上却是两不相帮,因为以他当时当日的地位,已经无须再立什么“拥立”之功。

当李世民病重,下诏,将时任中书门下三品的他贬为叠州都督时,他二话不说,“不至家而去”,因为他知道李世民是在观察他的态度,若是欣然赴任,则我黜你用,若是稍有怨言迟疑,则杀之可也。

当李治因为皇权和舅舅争得不可开交之时,他又毅然倒向了李治,支持其废后,从而全了后十五年富贵。

谋国先谋身,在政治上,李勣无疑是成功的。

另外,李勣还是出将入相的典型,他拜相后,主要负责大唐的对外战略,高宗朝能开拓出规模空前的疆域,他是真正的幕后英雄。

魅力:李勣十七岁就投身瓦岗,随李密冲锋陷阵,二十岁独领一军,南征北战,刚满二十七就助李世民一统天下,后来又成为唐王朝开疆拓土的主要战将之一,武将生涯辉煌得就像开了挂一样。

武将的魅力可以说已臻顶峰,人臣其实李勣也做到了极致,李世民曾评价说:“有李勣在并州,胜过万里长城。”而在李治眼中李勣更是大唐的定海神针,他曾说:“自李勣亡,遂无善将。”以至于李勣死时,陵墓都模拟了霍去病的——三个坟堆拟成阴山、铁山、乌德犍山形状。

李勣之所以在史书中评价不高,归根结底还是他的那句:“此(废后)陛下家事,无须问外人。”但细细追究,“废王立武”发生在永徽六年,距武氏代李,相差了整整35年,就算距离李勣逝世也差了21年,地下的李勣不可能对21年后的武氏代唐而负责。

另外,李治废后,看似是帝王家事,但根子上是成长起来的皇帝不满长孙无忌把持朝政,要从舅舅乃至关陇集团手中夺权。于公,李勣既受遗诏辅佐李治,就应该站在皇帝一边。

当年,李密降唐,独自领军在外的李勣也没有因他的失败而弃主,依旧坚持以李密部下的身份归唐,甚至将自己占据地盘的民户账册、地理图籍全部交给故主,让他自己献给李渊。

因为这个举动,他受到了李渊的五星好评,也得到了李世民的认可,所以才有后者“不负李密,岂负朕哉”之语。

李勣虽然多次改换门庭,但每次都能站稳立场,从不摇摆。

这样一个人何愁无个人魅力?

八、张辽

武力:阵斩蹋顿;攻陈兰先登;逍遥津率800勇士冲击东吴十万大军,将自己打成了张八百,把孙权揍成了孙十万。

统御:张辽身为“五子良将”之首,曹魏唯一入选武庙的六十四名将之一,统御力自不待提。

曹操对他的礼遇也超过任何一人,曾两度亲身出迎:一是建安十年,张辽收复东莱诸县,回邺时,亲自迎接,并和他同乘一车;二是建安二十四年,樊城之围,张辽抵摩陂会师,又亲出到其营劳军。

对曹操来说,褒扬诸将极重分寸,史载夏侯惇与其同车一次,徐晃被曹操出迎过一回,唯有张辽因军功显赫,与主公既曾同车又被迎候,在诸帅中无人出其右。

智力:突袭过孙权,暴打过刘关张,有过劝降,没中过计,没被埋伏过,史书上以“果敢沉稳”著称。

政治:虽然没什么建树,但最起码没被手下背刺过,也没被君主猜忌过。

魅力:连有杀亲之仇的李典都没捅他刀子,魅力方面也不低。

九、辛弃疾

武力:22岁旦夕杀义端和尚,得“辛青兕”之名;23岁率50勇士突入金营,擒叛徒张安国,实打实的万军丛中取敌将首级,个人武力值没得说。

统御:这确实是“猛将兄”唯一的短板,因为不得志的原因,他从未统领过十万以上的大军,但作为义军的“掌书记”,以一介文人身份却活成了“义军灵魂”、“另类领袖”,统御力也不可小觑。

智力:著有《美芹十论》、《九议》等守战之策,虽未被采纳,但不妨其智将之名。

政治:辛弃疾曾任江西安抚使、福建安抚使、绍兴知府、镇江知府、枢密都承旨等一类重要的地方官职,任上他治理荒政、整顿治安,深受百姓称诵,称得上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如果不是不得重用,政治上应该会有更大的成就吧。

魅力:文人里最能打的,武将里最会写诗的,人格魅力没得说。

0 阅读:3

时间如白马过隙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