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1970年,徐州一主任医生趁妻子不在,偷偷服用了4克毒性极强的曼陀罗花,所有人都

1970年,徐州一主任医生趁妻子不在,偷偷服用了4克毒性极强的曼陀罗花,所有人都以为他疯了,殊不知正是他的这一壮举,造福了无数病患!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1970年,在徐州医学院附属医院,手术室里摆放着最先进的设备,即便在先进,没有麻醉剂依然是个大问题。 因为特殊年代的缘故,进口乙醚全面停用,连一台最普通的阑尾炎手术都做不了,更别提截肢、剖腹这样的大手术。 没有麻药,手术就成了酷刑,家属们围堵着麻醉科主任“王延涛”,哭喊着质问:“等麻药,和等死有什么区别?” 这个问题,像一把手术刀,剖开了王延涛的心,他翻遍了所有能找到的西方医学文献,一无所获。 在这绝望中,一位曾被截肢的老兵无意间提起了华佗和他的“麻沸散”,这句闲谈,却成了王延涛唯一的救命稻草。 他一头扎进图书馆的故纸堆,从《后汉书》追到唐宋元明清的古籍,终于从书中找到了几个可疑的“毒物”:曼陀罗花等这些植物都有剧毒,古籍中却记载了它们或麻醉或镇痛的功效。 可是,方子早就失传,剂量更是个谜。 最初的动物实验很不顺利,兔子没反应,狗却直接中毒没了生命,有同事的内心开始动摇,王延涛心里也没底,但他横下一条心:“动物不行,就在自己身上试!” 1970年6月下旬,他瞅准妻子外出的空隙,哄睡孩子,便在自家开始了一个人的秘密实验,他先是吞下1克晒干的曼陀罗花瓣,十分钟后,只觉得口干舌燥、脸颊发烫,但用针扎皮肤,剧痛感依旧存在。 两天后,他把剂量加到2克,人昏睡了三个小时,醒来后发现痛觉还在。 几天后,他将4克曼陀罗花和少量乌头、川芎等,熬成一碗浓褐色的药汁,一口气喝了下去,瞬间,他感觉自己的心跳非常快,紧接着,眼前一黑,彻底昏睡过去。 当妻子“辛治娟”回家时,看到的是一幅恐怖的景象:丈夫躺在床上一动不动,她冲上去一摸,身体冰凉,呼吸心跳都已极其微弱。 急忙送回医院抢救,整整九个小时后,王延涛才奇迹般地睁开了眼睛,妻子冲上来,一边捶打他一边哭喊:“你不要命了吗?” 他却咧开嘴,虚弱又满足地笑了:“成功了,我睡了这么久,头不疼心也不慌。” 这次以命相搏的实验,终于证实了曼陀罗花的麻醉效果,他昏迷期间血压、呼吸平稳,醒来后神志清晰,没有留下任何后遗症。 谁知,王延涛的疯狂并没就此停止,他又悄悄藏起9克闹羊花,准备继续验证古籍里的另一种麻醉药。 妻子辛治娟发现后,既恐惧又心疼,她担心丈夫再次踏入鬼门关,竟做出一个更惊人的决定,她抢在丈夫之前,自己煮服了那包闹羊花。 剧毒瞬间发作,辛治娟剧烈呕吐,经过抢救,她才脱离危险,这次冒险,差点让这个家庭付出生命的代价,也证实了闹羊花并无麻醉作用,只有剧毒。 王延涛的“以身试药”震动了医院,在那个特殊时期,院党委迅速批准了临床试用。 1970年7月8日,一位女教师被推进手术室,她喝下改良后的曼陀罗花汤剂,五分钟后就沉沉睡去,甲状腺切除术顺利完成,全程病人生命体征平稳,毫无痛觉。 几个小时后,她自然苏醒,茫然地问医生:“手术做完了,我好像做了场很长的梦。” 半个月内,二十多台手术接连成功,王延涛团队趁热打铁,将汤剂改良为“复方洋金花注射液”,实现了剂量精准控制,并创造性地加入东莨菪碱,用于扩张血管、对抗休克。 很快,这种成本极低、操作简便的中药麻醉法,在全国推广开来,尤其是在医疗条件简陋的偏远地区和野战医院,它取代了昂贵稀缺的进口乙醚,拯救了无数生命。 两年内,全国完成了超过4.6万例中药麻醉手术,周总理也盛赞这项成果是“打开中医宝库的一把钥匙”。 王延涛的故事,或许不是一个值得人人效仿的模板,而是一个特殊时代背景下的特殊选择,在那个连最基本的手术都无法进行的时刻,“敬畏生命”的含义,首先是指向那些在痛苦中挣扎的病人。 他的探索,是被现实逼出来的,可以说,他的“不敬畏”自己的生命,恰恰是为了“敬畏”更多人的生命。 直到1987年,他在编写《临床麻醉学》教材时,把这段惊心动魄的经历写了进去,却不是为了炫耀,而是为了警示后辈:“医学进步需要勇气,但更需要敬畏生命。” 到了晚年,因试药留下的肝损伤日益严重,他坦然签下遗体捐献协议,笑着对学生说:“医学院缺大体老师,我这把老骨头正好补缺。” 王延涛以身为桥,让失传千年的智慧重返人间,但他留给后世更宝贵的财富,也许是他用亲身经历写下的那句警示,勇气用来开路,而敬畏之心,则用来守住医学的底线。 【信源】中药麻醉开拓人王延涛:再回讲台,做学生的“无言良师”——中国江苏网

评论列表

用户10xxx19
用户10xxx19 2
2025-07-15 18:09
王延涛冒着中毒的危险以身试药的精神,是最崇高的救死扶伤精神。
无名
无名 1
2025-07-15 18:01
此A文I得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