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国在干嘛,中国参战了吗

咸菜时事辣评 2024-01-06 18:12:45

01.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过程

在20世纪初,资本主义国家向帝国主义过渡,政治和经济的发展不平衡,导致了全球级的帝国主义战争——第一次世界大战。这场战争,被人们称为“一战”,旨在重新瓜分世界和争夺全球霸权。这场战争在1914年7月28日爆发,一直持续到1918年11月11日。参战双方主要是以德国和奥匈帝国为首的同盟国,以及以英国、法国和俄罗斯为核心的协约国。

战争初期,双方在西欧展开了战略进攻,但都遭到了阻碍。随后,战争转变为了阵地战,双方陷入了僵局。在1917年,美国、中国等国加入战争,德国在东线和西线都转入了防御状态。最终,协约国夺回了主动权,在各个战场上展开了全面反攻。在1918年11月,《贡比涅停战协定》签订,战争以同盟国失败而结束。

02.当时的中国现状

当时的中国,恰逢中华民国时期(1912年—1949年)的北洋政府执政,也成为北洋军阀统治时期。虽然西方列强在中国仍占据了大片的土地,但我们的主权并未完全丧失。这片古老的土地,虽然遭受了殖民的创伤,却依然坚韧地屹立不倒,保持着那份独特的尊严与骄傲。

03.关于北洋政府

当时的中国正处于北洋政府时期,国家内政混乱,政治腐败,经济落后,社会动荡不安。在战争爆发前,中国与欧洲列强之间的联系也很少,对中国的影响也有限。

北洋政府是指1912年至1928年期间由北洋系军阀所控制的中华民国北京政府。这个名称常用来与孙中山领导的改组后的国民党在南方成立的广州军政府作对比。北洋政府的确立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具有重要意义的时期。

1912年,辛亥革命成功后,中华民国成立,北洋政府迅速崛起,尽管面临诸多挑战和困难。北洋政府的掌权者是北洋系军阀,他们以北京为中心,实行中央集权的政治体制。

在那个风起云涌的时代,他们凭借着强大的北洋军阀力量,在中国政治舞台上占据了主导地位。作为中国历史上首个和平继承前朝疆域的政权,北洋政府也是清朝灭亡后首个得到国际承认的中国政府,开创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

然而,由于军阀之间的争斗和北方局势的不稳定,北洋政府的统治一直存在许多问题和弊端。袁世凯过世后,北洋政府内部开始分崩离析,形成了皖系和直系两大派系,他们相互争斗,轮流控制中央政府。而后,在第二次直奉战争之后,奉系军阀迅速崛起并控制了北洋政府。

中华民国国民政府完成了短暂的形式统一,但好景不长,规模远超北洋历届政府内斗的中原大战和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相继爆发。

北洋政府时期,中国社会面临着许多内外困扰。外部压力包括列强的掠夺和领土割让,如日本的二十一条要求和盟国租借权。内部问题包括民生困苦、军阀割据、政府腐败等等。北洋政府在应对这些问题上常常显得手足无措,无法彻底解决。

04.尽管北洋政府存在诸多问题,但也有几个重要的成就。

它在建设现代化国家和推进政治改革方面付出了努力。北洋政府设立了许多重要机构,如司法院、外交部、陆军军事委员会等,推动了政治体制的重整和国家机构的发展。此外,北洋政府还尝试进行一系列的改革和现代化建设,如整顿国家财政、推动教育发展等。

然而,由于内忧外患的挤压以及军阀之间的权力争夺,到了1928年,南京国民政府领导的北伐战争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北洋政府彻底覆灭。

北洋与国民党,虽同为中国的历史篇章,却有着截然不同的命运。国民党政府取代了北洋政府,象征着一个时代的结束和另一个时代的开始。北洋政府,犹如一棵大树,依赖英美帝国主义的养分,对内则以汉族官绅势力为支撑,以北洋军队为铁腕。它致力于民族经济的发展和教育的普及,倡导言论自由,让自治化的统治在全国生根发芽。

北洋政府的存在虽然短暂,却对中国历史产生了重要影响。它展示了中国在建立现代国家机构和推进改革开放方面所面临的挑战和困难,也为后来的政治进程提供了重要的借鉴和经验。

05.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时,中国并没有直接参战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场上,欧洲是主战场,但这场大战的烽火也波及到了远在亚洲的中国。尽管中国参战时间相对较晚,且是以劳工的形式加入协约国,大约有十余万劳工远赴欧洲,积极参与了挖筑工事等活动。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时,中国并没有直接参战,也没有明确表态支持哪一方。在一开始,中国选择了一种明智的策略——置身事外。

1914年8月6日,北京政府果断地宣布中立,希望这场欧洲的战火不要波及到中国的土地。那么,选择中立有哪些好处呢?从当时的国际国内形势来看,保持中立是非常符合中国国情的自然选择。这个决策不仅让中国能够远离战争的硝烟,还能够集中精力发展经济和提升综合国力。

06.日本侵占济南

在中国的领土上,我国曾怀揣着限制战区的希望,然而却遭到了日本的强烈反对。当时,欧洲的列强们深陷战事,无暇他顾,而日本则暗自欢喜,期待战火能早日燃遍亚洲,以便他们有更大的空间和机会侵略中国。8月7日的夜晚,日本内阁做出了参战的决定。令人震惊的是,就在中国宣布中立的第二天,即8月8日,日本舰队便气势汹汹地出现在德国租借地胶州湾海岸之外,显然是打算趁火打劫。

8月15日,日本对德国发出了最后通牒,要求德国在8月23日之前将胶州租借地交给日本。随后,日本在8月23日正式对德宣战。9月2日,日军在远离胶州湾的山东半岛北岸龙口登陆。为了限制战火在中国境内蔓延,中国政府不得不再次做出让步,在自己的领土上划定了交战区域,以限制日军的活动范围。

9月3日,北京政府照会各国公使,声明将龙口、莱州及连接胶州湾附近各地设为“战区”。然而,日本对此视若无睹,置之不理。登陆的日军无视规定,沿着铁路向西推进,迅速占领了济南,控制了胶济铁路。最终,日军在11月7日攻占了青岛。面对中国的抗议,日本竟然傲慢地警告中国政府:“中国方面的任何抵抗都将被认为是援助日本的敌人,中国必须为由此而产生的一切严重后果承担责任。”

07.中国被迫参战

至此,中国政府的一切努力化为乌有,避开战火的愿望化为泡影,陷入了“中而不能立”的困境。中国政府深知,在英法俄与德奥意之间的对决中,山东的主权问题对中国的影响最大、变数最多。而日本对山东的野心早已昭然若揭。

此时随着战争的深入,中国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局势也受到了影响。一方面,中国的民族工业和商业得到了发展机会,一些企业家和商人在战争中获得了商业利益。另一方面,中国的政治局势也变得更加动荡不安,各派系政治力量之间的斗争更加激烈,社会矛盾也更加尖锐。

在这种情况下,中国政府和人民对战争的态度也逐渐发生了变化。中国政府开始意识到战争对世界格局的影响,同时也看到了参战可能给中国带来的机会和挑战。因此,在1917年,中国政府决定向德国宣战,正式加入了协约国一方。中国的参战对于战争的胜利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同时也为中国的国际地位和政治发展带来了深远的影响。

08.一战造成的影响

这场战争是欧洲历史上破坏性最严重的战争之一,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灾难。参战国家达到了33个,超过7亿人卷入了战争,军队总人数超过7000万。850万士兵和1300万平民死亡,2100万人受伤。这次战争的经济损失达到了2700亿美元。然而,在某种程度上,这次战争也推动了科学技术的发展,并促进了各国政治、经济和文化等多个领域的长足发展。战后,民族意识形成并迅速蔓延,同时形成了以“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为代表的新的国际秩序。

09.一战结束以后对我国的影响

虽然一战中国没有派兵,但中国在战争中的贡献并未被忽视。尽管是以工代兵的方式参与,中国仍作为胜利国,战后被国际社会承认了主权,从此以后摆脱了许多不平等条约的束缚。

一战中,中国虽未派兵参战,但通过提供大量劳工支持协约国作战,为战争的胜利作出了贡献。这些劳工在欧洲战场承担了大量的工作,包括修筑工事、运送物资和埋葬死者等。他们的工作对于协约国的战争计划和战后重建起到了重要作用。然而,尽管中国在战争中作出了重要贡献,但在战后分赃会议上,西方列强并没有给中国应有的尊重和地位。相反,他们将德国在中国的权益转让给了日本,这进一步激发了中国民族主义的情绪。这一事件成为五四运动的导火索之一,促进了中国国内对于民族独立和主权的追求。

在此背景下,中国政府开始重新审视其国际地位和外交政策。中国开始努力摆脱西方列强的控制和压迫,积极寻求在国际社会中获得更多的尊重和地位。同时,中国政府也意识到,要想真正实现民族独立和主权完整,必须依靠自身的力量和智慧。

10.结语

虽然一战中,中国没有直接派兵参战,只是派出了10余万劳工,但是代表着中国参战其中,加入了协议国,其在战争中的贡献对于国际格局的演变依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因此,中国政府开始积极推进国内改革和发展,努力提升自身实力。在接下来的几十年里,中国经历了多次政治、经济和社会变革,逐渐从一个封闭落后的国家发展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在这个过程中,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影响力也得到了显著提升。

3 阅读:1004

咸菜时事辣评

简介:新发现,新观点,新思想,感谢大家的关注和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