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舍投湖自尽,到底是不堪其辱,还是为爱赴死?

非朱非墨 2023-02-28 16:09:34

老舍先生的死,众所周知是跳湖自杀,外界流传最多的,是因为受不了“运动”的折磨,而含冤自尽。然而据一些知情人士披露,实际上是因为夫人胡絜青对他的冷淡和不包容,才造成了他心灰意冷,投湖自尽。然而那段灰色的历史真的是这样的吗?

人们都曾经形容过那段失去理智的日子,我母亲说那简直就是与天斗、与地斗、夫妻对斗、父子相斗的混沌岁月。

据老舍的一些朋友回忆,老舍先生的家中,也是这样的情况。以至于后来他的儿子舒乙提起那个被岁月凝结了的时光时,是含混不清,刻意回避的。

老舍先生那日应是在外挨了“运动”的巴掌,被斗到深夜才得以回家,没想到回到家中,不仅没有一口饭吃,甚至连一口热水也没有。

而等待他的是妻子的冷漠和继续“批斗”,就是在这样心灰意冷的情况下,老舍先生出了门,他出门前把一件血衣和一封给周总理的信交给他的妻子,就出去了。

这种反常的行为已经很明显了,然而他的妻子却并没有多问一句,多拦他一步。就这样一代名家老舍先生深夜投湖自尽。

但是婚姻中的事情,真的是我们看到的这个样子吗?老舍先生的妻子为何能如此绝情?对自己的丈夫就没有一丝温暖和眷恋吗?

其实知道老舍先生往事的人,都应该清楚的知道老舍先生后来在上海有一位生死恋人,这个人叫赵清阁,是老舍先生从济南泉城“抛妻弃子,投身抗战”时,来到大后方武汉时,周总理给他配的一位贴身秘书。

赵清阁是位非常有才气有作为有成就的女性,是我国著名的女作家、编辑家、画家。

这样的一位美女才女,安排在中年孤独一人,又感性浪漫的作家老舍身边,任谁也难坐怀不乱。

就这样他们二人忠于才华、忠于信仰,此后再难舍难分,便顺理成章的同居在一起。

他们二人一起从武汉又到重庆,五年间一直以同居状态,生活在一起,并且一起写作,一起署名搞文学创作。

老舍先生此时深深的迷恋着这位单身才女,但是现实终究会到来,在济南为老舍养育着三个孩子的胡絜青,终于等不起了,带着三个孩子来到了重庆找他,这时候老舍才如梦初醒,他心里很乱,没有马上把母子三人接到他当时的居住地北碚。

十多天后,老舍已经都安顿好,赵清阁也已经逃离去了上海,母子三人才在辗转了几个月的行程中,得以和丈夫团聚。

而让胡絜青最难以接受的是,她和孩子们的来到并没有栓住老舍的心,为了赵清阁,老舍竟然追去了上海,而胡絜青此后也追到了上海。

这样一段秦香莲千里寻夫的大戏,被胡絜青不幸碰上了,她的人生里可想而知,又该是怎样的一番不甘、幽怨甚至也许还有恨吧!

纵然我们是应该承认老舍先生在文学上的贡献和成就,但是从一段婚姻,一个女人的情感世界里,我深深的理解并同情胡絜青。

老舍离开她时,日本鬼子正逼近泉城,正是兵荒马乱的时候,而彼时长女4岁,儿子2岁,幼女还不满3个月,老舍先生却只身离开——去了“大后方”武汉。

当然如果没有赵清阁事件,我们能够理解他是弃笔从戎,积极抗战,要求上进。

然而当老舍先生的后半生都和赵清阁再也难以解开这段不该有的情缘后,作为他的妻子和被冷落的孩子们,又怎么可能在那个时代,仍然义无反顾的和他站在一起呢?

1946年老舍赴美讲学,1948年,老舍从美国给赵清阁写了一封信:“我在马尼拉买好房子,为了重逢,我们到那儿定居吧。”

不知何故,赵清阁未能成行。后老舍在周恩来等人的邀请下,才得以回国。

【非朱非墨视角写真】

但是在这段岁月里,老舍有没有想过自己的妻?夫人胡絜青1931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国文系。自幼酷爱文艺,嗜绘画书法。曾受著名画家汪采白(汪礼祁)、杨仲子、孙诵昭影响,解放后专业从事绘画。她也是一位具有先进思想的独立女性啊。

因此也许历史给了老舍先生一笔冤案,但是对于众多版本,对他的妻子胡絜青的指责中,我想替她说一句:你没有过我的生活,没有指责我的权力!

冷漠吗?

我认为:不冷!换我也许亦会如此。换了沈从文的“三三”也是如此。因为他们负了一个女人的一生。

他也许是人民心中的精神导师,是伟大的文学家、著名作家,杰出的语言大师、人民艺术家。

但是于胡絜青,他却是一个陈世美,是一个出轨的丈夫,是一个不负责任的父亲!

但是他们的婚姻,却因赵清阁女士的高洁而最终保住了,人生就这样阴错阳差,后来赵女士写过一本以她和老舍为原型的短篇小说,叫《落叶无限愁》,这才把这段历史得以一点一滴浮出水面,而赵女士因为真爱,终身未嫁!最后临死前,把老舍先生写给她的七八十封情书付之一炬。

0 阅读:28

非朱非墨

简介: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才能过好这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