菏泽:“归雁兴菏”筑梦乡村振兴

牡丹晚报 2024-05-14 10:15:25

菏泽报业全媒体记者 姜培军 郭卫东

近年来,菏泽市大力推动返乡创业工作,持续打造“归雁兴菏”品牌。越来越多的创业者乘着政策的“春风”返回菏泽,“飞雁变归雁”,激活乡村振兴“一池春水”。展望未来,菏泽市将继续围绕乡村振兴、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重大战略,打好亲情牌、搭好创业台、唱好家乡戏。

1.5亿双袜子畅销欧美

“目前我们年产袜子1.5亿双左右,产品远销北美、欧洲、东南亚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5月11日,在位于牡丹区李村镇的山东慈航针纺有限公司,有关负责人连红国说。

生产车间内,一台台自动化电脑织袜设备高速运转,工人们在各自的岗位上忙碌着。经过织造、缝头、翻袜、定型、包装等工序,一双双款式新颖的袜子便加工完毕。

不到10年时间,连红国从“飞雁”变“归雁”,从打工仔到企业老板,以自身经历生动诠释了“归雁兴菏”的真谛。

1988年,连红国出生于牡丹区李村镇,早年外出打工,在河北唐山做过建筑模板,在浙江慈溪当过车间主任。“在外打拼越久,对家乡的牵念就越浓,经过深思熟虑,我最终决定回乡创业。”连红国说。

2016年,在外闯荡多年的连红国选择返乡创业。“虽然铁了心要干出点成绩证明自己,但我当时缺少实践经验。”连红国回忆,“在创业前期,家人、合作伙伴在很多方面也给了支持和建议。”当时,他持续关注家乡的发展变化,不断返乡实地考察,经过长达半年的奔波,终于在市有关部门和牡丹区李村镇党委、政府帮助下,于2018年创办了山东慈航针纺有限公司。

“目前我们的厂区占地面积20000平方米,主要包括6套标准化厂房、1栋现代化职工宿舍及一栋综合办公大楼。”连红国一边介绍相关情况,一边带领记者在厂区内参观。“我们先后从德国、意大利、日本等国家和地区,引进全球领先的自动化电脑织袜设备200余台套、拼裆设备100台。”连红国说,目前该公司已经建成了集织造、缝合、裁剪、定型、包装于一体的生产平台,专业生产袜子、鞋子、打底裤等针纺织品。

家门口实现“增收梦”

在市场竞争日渐激烈的环境下,企业发展不进则退。连红国介绍,为提高产品竞争力,山东慈航针纺有限公司于2019年投入200多万元,成立科研部,聘请了一批创新能力强、专业技术精的专业人才,打造了一支集产品设计、样品开发制作为主的人才队伍,完成了从来样订做加工模式向自主创新设计模式的转型。

“我们的产品主要瞄准北美、欧洲、东南亚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中高端市场,由于原材料不同,我们的产品价格从每双几十元到168元都有。”连红国的姐姐连红娟介绍,产品的畅销,带动了附近约300名村民就业,“我们的包装工,按照计件付费、多劳多得、灵活就业原则,引导带动广大群众积极融入市场经济,用双手创造美好生活。”据她介绍,心灵手巧的包装工每天可以包装5000双袜子。

“我家就在工厂附近,在家务农收入不固定,自从来到工厂后,我不仅有了稳定的收入,还学到了不少纺织技术。”一名王姓女工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这几年为了照顾家庭和孩子,她始终没有出门打工,家门口就业让她做到了顾家和赚钱两不误。据了解,山东慈航针纺有限公司的技术工月工资达到七八千元,包装工根据工作量月工资在3000至6000元左右。

“下一步,我们将扩大生产规模,带动更多人就近就业,助力乡村振兴。”连红国表示。

黄河岸边芍药红

“经过多日忙碌,我们的芍药鲜切花销售工作暂告一段落,今年花季我们共销售芍药鲜切花七八十万枝。”5月11日,菏泽誉文花木种植有限公司总经理闫春河说。

告别连红国,记者奔赴位于黄河岸边的菏泽誉文花木种植有限公司。天高云淡,一望无际的芍药长势正旺,芍药鲜切花基本结束,只剩下绿油油的植株。闫春河当天接待了好几拨慕名而来的客人,有调研的有取经的有洽谈合作的。

“2018年我返乡创业,立足黄河滩区自然环境,引进种植进口芍药新品种,一期基地种植460亩。”48岁的闫春河介绍,依据本地气温土壤自然条件、地理区位优势和农村富余劳动力,目前已经形成了“公司+基地”花卉产业种植模式。2023年10月扩大生产规模,扩建500亩,引进优质芍药、牡丹品种,建立了黄河牡丹芍药产业园。

菏泽誉文花木种植有限公司芍药种植基地内,多名工人正在锄地、进行田间管理。闫春河介绍,这些工人都是附近的村民。“我们目前以种苗种植培育、鲜切花生产为主导发展方向,需要大量的工人,有效带动了周边地区村民就业。”闫春河说,在公司的带动下,周边20余户花农从事鲜切花行业,统一种植、统一管理。芍药种植带动周边500多人就业,有效增加了农民收入。

“我们以‘黄河滩莎拉’品牌创建带动产品质量提升,致力于打造‘菏泽大芍药’拳头品牌。”闫春河介绍。他于2022年注册了“黄河滩莎拉”商标,突出有机农产品、地理特色标志。“黄河滩土壤肥沃,我们的‘黄河滩莎拉’花蕾直径达5.2厘米,花茎挺拔粗壮,枝条可切长度在60厘米以上,目前已经在业界形成一定的知名度。”

闫春河介绍,通过科研攻关,他们计划每年选育1-2个高档优质切花芍药品种,大力实施种苗高效培育,以满足市场需求。“我们积极推动花卉种植、营销与文旅产业的有机融合,努力打造集牡丹文化、生态农业、休闲观光于一体的产业发展新高地。”闫春河说。

“头雁效应”激发“群雁活力”

从打工仔到企业老板,连红国、闫春河是“归雁兴菏”的优秀代表,他们返乡创业带动广大农民就业,“头雁效应”正在激发“群雁活力”。

近年来,菏泽市聚焦菏泽之外的“菏泽”,持续打造“归雁兴菏”品牌,全力支持在外人员返乡创业就业,聚力推动“资源回流、产业回乡、人才回归”。近五年来,菏泽由省外迁入企业2052家,其中1625家为返乡创业企业,占迁入企业的79.19%。强化政策供给,“返乡创业20条”提供政策性支持,2.7亿元担保贷款贴息牢牢扶持创业主体,“一对一”跟踪式服务解决“要素问题”。近年来,全市累计发放各类创业担保贷款110亿元,扶持创业主体6.4万个。创建平台载体,“3免4提供”服务叫响返乡创业孵化基地,产业链项目关联引入,培育成就创业示范园区,盘活利用乡村资源,建设返乡人员创业车间,铺展了多个返乡创业大舞台。返乡创业载体升级,孵化了创业项目,引入了产业投资,集聚了技能人才,带动了农民就业。截至目前,全市累计返乡创业就业46.6万人,领办创办经济实体19.6万家,带动就业52万人,返乡创业已成为菏泽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引擎”。

未来,菏泽将持续围绕乡村振兴、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重大战略,打好亲情牌、搭好创业台、唱好家乡戏,吸引更多外出人员返乡创业,助推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0 阅读:8

牡丹晚报

简介:菏泽最大的生活类日报,每日提供菏泽最新新闻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