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年时,有四大元老支持邓公复出,他们都是谁?

海豚历史故事 2023-09-22 20:57:34

古人常说:“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邓公的经历恰如此言,他的人生历程中经历了“三起三落”,每一次都极为艰辛。

然而,邓公始终对革命抱有坚定的信心,无论面对何种困境,他都保持着积极的态度和热情,这种热情使他成功地渡过了最后的难关,并成为第二代集体领导的核心。

在邓公第三次复出之时,仍然面临着不少阻力。幸得四位党内元老的大力支持,才得以顺利解决问题、实现拨乱反正。那么,当时是哪些人不同意邓公复出呢?又有哪四位人对邓公提供了大量支持呢?

回顾邓公的“三起三落”,实际上都是因为他坚持做了自己认为正确的事情。

首次“落”的经历发生在中央苏区,当时王明的“左”倾思想占据主导地位,总是不顾实际,迫使持不同意见者被排患边缘。

毛主席一直提倡从农村包围城市,因此受到特别排斥。在1932年宁都会议之后,毛主席实际上失去了权力,而支持毛主席观点的人也并不被容忍。邓公因为拥护毛主席的理念而遭到撤职、批判,甚至受到党内严重警告处分。

面对这些不公正待遇,邓公肯定会有情绪,但他默默地忍受了下来,直到遵义会议确认了毛主席的领导地位后,邓公的处境才开始好转。

第二次“落”发生在特殊年代早期。邓公身上贴着许多污名,并被下放到江西劳动,直到“九一三”事件发生后,他主动给毛主席写信,表达了自己“希望为人民工作”的决心,而毛主席予以积极回应。随后,周总理健康状况恶化,邓公曾一度代理国务院工作。

第三次“落”发生在特殊年代末期,由于邓公不认同一些政策,遭到了某些人的抨击。然而,幸好“四人帮”被粉碎,华国锋与汪东兴、叶帅、李先念等老同志合力解救了局势。1976年10月10日,中央正式公布这一喜讯,全国人民欢庆,邓公也特别高兴,立即给中央写信表示“对这个伟大胜利感到万分喜悦”。

由于以前邓公曾受到“四人帮”的打压,这一错误被纠正后,复出问题便成为需要考虑的事项。邓公随时准备着投入工作,为迅速恢复国家作出努力。

然而,华国锋同志提出了“两个凡是”的方针,如果按照这个方针进行,邓公的复出将非常困难。许多人也持有这个观点,包括汪东兴在内。

汪东兴曾受到毛主席的高度信任,在主席生前就表达过类似观点:

如今有人要请邓出来,说他如何如何能干。那个人我很了解,他确实有能力,但错误更多。1975年毛主席想让他当总理,结果怎样?试了试还是不行,他在能力方面远比华同志差。最终毛主席还是选了华同志作为接班人。

陈永贵也在一次私下谈话中劝告邓公:我们一定要吸取教训,否则很容易再次犯错误。您现在年纪不小了,就别再折腾了,还是按照毛主席的指示行事吧。

军队中的苏振华也发表了观点:我们对待华国锋应该像对待毛主席一样,紧跟着他的步伐。这些人都位高权重,可以想象他们造成的阻力有多大。然而,在这关键时刻,四位党内元老出面支持邓公。

首先是陈云,他在历史上长期负责组织部门和经济建设方面的工作。之前与邓公接触较少,但在特殊时期,陈云也被下放到江西从事工作。在“九一三”之后,陈云复出并担任国务院职务,这一阶段与邓公的交往增多。

通过共同工作,陈云清楚地了解到邓公的能力,并深深地敬佩他。因此,当邓公复出的问题提出时,陈云率先建议并全力支持,后来也与邓公紧密合作,成功推动了改革开放,使我国经济腾飞。

第二位是王震,在建国初期,王震将军为维护西北边疆的稳定做出了重大贡献,是军队中的重要人物。然而,在特殊时期,他也遭受打击,并直到1972年才复出并参与国务院的领导工作。

由于对邓公与他协同工作时局势变化的观察,王震相信邓公有能力挽救危局。因此在陈云提出应该让邓公复出之后,王震立即表示支持。

第三位是李先念,他与邓公的接触比前两位元老更早一些,在解放战争时期,李先念担任中原局第二副书记和晋冀鲁豫野战军副司令员,属于邓公的上级。

之后,李先念也受到打击,并在复出后在国务院协助邓公工作。然而,李先念的地位比陈云和王震更高一些,他也是粉碎“四人帮”时的主要决策者之一。因此,他的支持使得邓公的复出变得更加顺利。

第四位是叶剑英,一直以来都是党的领导人。他具有一项特别厉害的技能,即无论参与的重大事件能否改变历史走向,他总是做出正确的选择,并在其中发挥重要作用。

首先是促成了南昌起义。1927年,叶剑英担任国民革命军第四军参谋长,与第四军军长张发奎关系良好。他从张发奎那里得知汪精卫对叶挺、贺龙等忠于革命的进步将领有不利意图,因此迅速传达了这一消息,中共中央随即发动了南昌起义。

如果不是叶剑英密报,汪精卫得到了张发奎的合作,很可能会控制住叶挺、贺龙等人,那么起义发生的可能性就成了未知数。

其次是草地分兵时的绝密电报。毛主席在1937年3月30日的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讲过这个事情:

当左、右路军分兵的时候,叶剑英将秘密命令偷偷交给我看,我们只能单独北上,因为电报上说:“南下,彻底开展党内斗争。”当时稍有不慎重,就可能会引发战争。后来主席多次说叶剑英“救了党、救了红军,救了我们这些人”。

最后是粉碎“四人帮”。叶剑英在“九一三”之后长期负责军委工作,在军队中具有很高的威望。华国锋得到叶剑英肯定的答复后,才敢着手行动。

对于邓公复出的问题,叶剑英认为邓公与毛主席的“实事求是”思想契合,因此选择支持。

有了这四位党内元老的表率,许多干部也做出了选择,最终邓公于1977年7月恢复职务,并逐渐成为第二代集体领导的核心,中国也进入了一个新时代。

9 阅读:4024

海豚历史故事

简介:做一个有干货的小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