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颗红矮星正向太阳奔来,留给我们的时间有多久?会撞击地球吗?

星空承载梦想 2024-01-08 09:03:33
在阅读此文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深度长文,希望您能够认真看完,感谢您的支持!

根据科学家的研究得出,地球是一颗有生命存在的星球,在地球是生活着各种各样的生物,有海洋生物、有陆地生物、有两栖生物和微生物等等,人类是地球上最有智慧的生命,根据达尔文的进化论我们能够知道,地球上的生命都是由简单生物进化而来的,有最初的单细胞生物进化为多细胞生物,由多细胞生物进化为海洋生物,由海洋生物进化为两栖生物,由两栖生物进化为陆地生物,人类就是由猿类生物猿类进化而来的,在200多万年前,猿类生活在地球上,当时地球上还生活着各种其它凶猛的生物,猿类生物为了能够长久的发展下去,于是它们选择了群居生活,群居生活不仅仅能够有效的促进彼此之间的交流,还能够抵抗外来侵略者,频繁的交流能够使猿类的大脑变得越来越聪明,最终成功进化为人类。

人类从诞生以后就开始不断的研究和探索世界的奥秘,经过几千年的科技发展,现在人类已经能够走出地球探索宇宙,这说明人类科技发展的速度很快,当人类走出地球之后,人类才对宇宙有了大概的认知,根据科学家的研究我们能够知道,宇宙是一个浩瀚无边的星际空间,在宇宙中有各种各样天体,我们的地球其实就是一颗行星,在太阳系中一共有八大行星,它们分别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在海王星的外面还有一颗冥王星,曾经冥王星也属于一颗行星,但是后来科学家认为冥王星的体积和质量都太小了,于是将它踢出了行星的行列,在太阳系的八大行星当中,地球是唯一一颗诞生了生命的星球。

人类作为地球上最有智慧的生命,现在已经走上了探索宇宙的道路,不过由于人类的科技有限,所以现在人类探索最多的还是太阳系,在太阳系中除了行星之外,还有很多彗星、小行星等等,这些天体都在太阳的引力下移动,在太阳系的边缘还有一个非常大的圈子,科学家将它称为是奥尔特星云,这个奥尔特星云是由数万亿个超级冷的小天体组成,它们离太阳非常遥远,大概在1到2光年的范围,奥尔特星云可以说是太阳系的外围,也是太阳系和其它恒星之间的界限所在,不过有时候,这个边界并不是坚固的,外来的恒星偶尔会闯入,打破太阳系的平衡,根据科学家的研究发现,目前有两颗红矮星正在朝太阳系飞来,这两颗天体就是巴纳德星和Gliese710。

巴纳德星是除比邻星系统中三颗恒星以外距离太阳最近的恒星。它到太阳的距离大约6光年远。6光年有多远呢?光年是天文学上用来衡量天体之间距离的长度单位。1光年的距离大约是94607亿公里。所以6光年的距离大约是57万亿公里。这样的距离对于我们现在的人类来讲是一个遥不可及的距离,但是对于直径10万光年的银河系来说,这6光年的距离就如同是太阳系的后院一般。巴纳德星是一颗质量非常小的红矮星。它有多小呢?巴纳德星的质量大约只有太阳的七分之一,木星质量的180倍,直径仅仅有太阳的大约五分之一,木星直径的2倍左右。这是一颗迷你型的太阳。它的表面温度只有2800℃左右,仅仅是太阳表面温度的一半。它的亮度只有太阳的万分之四。

如果把巴纳德星放在太阳的位置上,那么地球上的白天也只有满月时亮度的100倍。而太阳的亮度大约是满月亮度的40万倍。巴纳德星这么暗淡,我们在地球上看不到它也就不奇怪了。根据科学家的研究发现,这颗恒星正在以每秒钟140公里的速度朝太阳系飞来,它是相对于太阳运行速度最大的恒星,为什么这颗恒星会朝着太阳系飞来?其本质原因就是引力在起作用,引力是一种存在于所有物质之间的力量,它的大小和物质的质量以及它们之间的距离有关,根据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得出,物质的质量越大、距离越近它的引力就越大,这种力量能够让物质相互吸引,也能够让物质围绕更大的物质旋转,比如说太阳系的八大行星都在围绕太阳转动,是因为它们受到了太阳引力的影响。

巴纳德星和Gliese710其实就是银河系中的天体,它们位于银盘之上,和太阳的距离分别是5.96光年和63光年,它们同样受到银河系核心黑洞的引力作用,围绕银河系中心黑洞转动,不过它们的运动轨迹不同于太阳,有些倾斜和偏心,这意味着它们的运动方向和速度回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有时候会接近太阳系,有的时候会远离,所以他们冲向太阳系并不是专门的,而是受到了银河系中心黑洞引力的影响,如果说这两颗天体闯入太阳系,会对太阳系造成影响吗?科学家认为,如果这两颗天体闯入太阳系,那么一定会对太阳系中的天体造成非常大的影响,可能会导致太阳系内部的小行星和彗星到处乱飞,这会加大小行星撞击地球的概率,小行星撞击地球所产生的威力非常巨大。

曾经在6500万年前,有一颗直径10公里的小行星撞击了地球,导致地球上百分之90的生物都灭绝了,当时地球上的霸主是恐龙,恐龙在地球上统治了1.6亿年,如果不是小行星的撞击,可能恐龙到现在还活着,虽然我们没有亲眼见到6500万年前小行星撞击地球的场景,但是我们却看到了彗星撞击木星的场景,在1994年7月,全世界范围内的科学家将目光聚焦到了木星,因为那里有一颗被称为SL9的彗星在撞击木星,在短短六天时间内,木星被彗星碎片撞击了21次,产生的羽流高达3000公里,这次撞击的爆炸力,相当于3亿颗原子弹的能量,当时彗星碎片以每秒60公里的惊人速度飞行,其最大的碎片达到了2公里,撞击产生的巨大碎片云在几个月的时间内都能够清晰可见。

并且在木星的大气层中留下了一个比大红斑还大的疤痕,如果说这颗彗星撞击到地球上,那么后果不堪设想,而这次科学家观测到的巴纳德星还带着一颗超级地球,这个超级地球的质量大约是地球的3倍,最早的时候科学家认为这颗超级地球上面并不适合生命生存,因为它的表面非常寒冷,最低温度可能有零下170摄氏度,不过有一些科学家经过研究发现,这颗超级地球的内部环境比我们想象的要好,这颗超级地球和我们地球一样,拥有地热,所以它的表面温度应该不是很冷,或许在这颗超级地球上面, 已经诞生了最原始的生命,不过目前科学家还无法确定,科学家现在能够确定的是,这颗红矮星和超级地球,将会在7800年后到达太阳系附近。

由于巴纳德星是一颗红矮星,所以他的寿命非常长,红矮星是一种质量相对较小,表面温度较低,呈现红色的恒星,寿命能够达到惊人的1万亿年或者是10万亿年,这相当于红矮星的寿命是太阳寿命的100倍左右,为什么红矮星的寿命这么长?科学家认为红矮星寿命长的主要原因是红矮星的核聚变速度相对缓慢,和太阳等其他类型的恒星相比,红矮星消耗能量的速度更慢,因此其寿命也更长,其次红矮星的体积相对较小,较小的体积意味着较小的引力,因此红矮星不会像太阳那样膨胀甚至爆炸,在宇宙演化的过程中,红矮星能够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从而延长了其寿命,而且红矮星的质量也很小,一般来说质量较小的恒星寿命都很长,这是因为质量大的恒星内部燃烧消耗的更快。

根据科学家的计算得出,恒星寿命=燃料量/消耗率,用于核聚变的燃料量与恒星最初通过核反应产生能量时的总质量成正比。所以燃料量=kx初始质量,消耗速率就是恒星的光度,所以恒星将作为主序星存在的时间=kx初始质量/光度,简单来说就是大质量的恒星消耗的能量要比小质量的恒星消耗的能量快,如果一颗恒星表面以下100万公里可以进行核聚变,那么直径200万公里的恒星只能够在最核心处聚变,但是直径300万公里的恒星能够在200万公里的区域内进行核聚变,由于恒星体积很大,所以内部温度非常高,星体活动就会越来越剧烈,核聚变进行速度也会越来越快,质量越大的恒星寿命就越短,所以红矮星的寿命要比太阳的寿命长。

在宇宙中除了红矮星之外,还有白矮星、黄矮星、棕矮星、黑矮星,白矮星是一种低光度、高密度、高温度的恒星,黑矮星是类似太阳大小的白矮星继续演变的产物,其表面温度下降,停止发光发热,棕矮星的质量大约是5到90个木星的质量,和一般恒星不同,棕矮星由于质量不足,其核心并不会融合氢原子来发光发热,黄矮星是主序恒星的一种,其质量大约是太阳的1.0-1.4倍,光谱分类多为G型,黄矮星是宇宙中最常见的恒星之一,占到宇宙数量的百分之71,由于其稳定的能力输出和长寿命,黄矮星被认为是最适合生命存在的恒星类型,黄矮星的寿命一般也是很长的,能够持续数十亿年,所以他们能够提供稳定的能量输出,我们的太阳就是一颗黄矮星,太阳的寿命大约是100亿年,到现在为止,太阳的寿命已经燃烧了50亿年,所以它的寿命还剩下50亿年。

一般来说,恒星死亡以后会变成三种形态,分别是白矮星、中子星和黑洞,小质量的恒星死亡以后会变成白矮星,中等质量的恒星死亡以后会变成中子星,超大质量的恒星死亡以后会变成黑洞,我们的太阳在恒星当中属于小质量的恒星,所以它死亡以后会变成白矮星,对于人类来说,7800年非常漫长,所以我们现在还不需要担心这颗红矮星会撞击太阳系,如果真的等到那一天,人类或许早已经实现了星际移民的梦想,从人类走出地球之后,人类就一直都在寻找类似地球的行星,毕竟地球不可能成为人类永远的家园,地球上的资源是有限的,而且地球的寿命也是有限的,随着人类科技的进步,人类对地球资源的利用越来越多,而且人类对地球环境的破坏也非常严重,如果长久的发展下去,那么人类移民是必然的。

人类为了满足自己的物质需求,大规模的砍伐森林、开垦荒地、不仅仅破坏了大量的珍贵的生物栖息地,还导致了水土流失、气候变化等严重的后果,为了获取食物,人类对动物进行了各种各样的虐待和滥杀,我们忽略了动物是地球的一部分,它们有自己的尊严和权力,人类因为贪婪而争斗,不断发动战争,为了所谓的利益而夺取他人的生命和财富,战争带给了我们的是毁灭和痛苦,由于人类对地球环境的破坏非常重要,所以现在地球的温度持续升高,全球变暖也越来越严重,科学家经过研究发现,如果长久的发展下去,那么南极和北极的冰川将会全部融化,南极冰川平均厚度大约是1700米,最厚的地方超过了4000米,冰川的总体积大约是2800万立方千米。

南极地区有一块很大的陆地,被称为是世界第七大陆,面积大约是1400万平方千米,陆地储热能力不强,夏季获得的热量很快就辐射掉了,所以冰块很多,而北极海区最冷的1月,平均气温在-40℃—-20℃,7-8月是暖季,平均气温多在8℃以下。北冰洋中部的气候比边缘温和,最冷的地区在西伯利亚的勒拿河下游以东和格陵兰岛中部,俄罗斯的维尔霍扬斯克最低气温是-68℃。而在北极地区,冰川的分布面积比南极的小得多,厚度一般约2-4米,冰川的总体积,不到南极的十分之一。北极地区北冰洋占去了很大面积,约1310万平方千米,水的热容量大,能够吸收较多的热量再慢慢地发散出来,所以冰比南极少,而且绝大部分冰是积存在格陵兰岛上。

北极冰川融化以后,会加速南极冰川融化的速度,这是因为北极的冰川基本上都是白色的,白色能够反射太阳光的热量,这会使得地球吸收太阳光的热量会减少,如果北极的冰川全部融化,那么地球接收到的热量就会大大增加,从而加速南极冰川的融化,科学家通过计算得出,如果南极和北极的冰川全部融化,海平面至少会上升70米左右,到时候所有的沿海城市都会被淹没,这会导致地球上的陆地面积变得越来越少,如果人类文明想要长久的发展下去,最好的办法就是移民到其它星球上面,现在科学家已经在宇宙中发现了很多类似地球的行星。比如说开普勒452b,这颗行星被称为是目前发现的最像地球的行星,它位于天琴座,距离地球大约有1400光年。

它围绕一颗和太阳非常相似的恒星,而且正好处于宜居地带,它的半径比地球大百分之60,质量是地球的5倍,它的公转周期是385天,比地球多20天,科学家认为这颗星球上面可能存在液态水、大气层和岩石表面,或许上面存在生命,格利泽581g,这颗行星位于天秤座,距离地球大约是20.5光年,它围绕一颗红矮星,也在适宜带中,它的直径大约是地球的1.4倍,质量是地球的4倍左右,它的表面温度介于零下31度到零上12度左右,这颗行星有一个特点,他总是一面背向恒星,也就是说它没有自转,所以它的一面非常炎热,另一面非常寒冷,科学家认为这颗行星上面百分之100存在生命。不过这些行星上面是不是真的存在生命?目前科学家还在积极的研究当中。

想要知道这颗行星上面是不是真的存在生命,最好的办法就是亲自登陆这些行星,这样我们才能够知道上面的环境,不过目前人类的飞行速度还无法飞到这些行星上面,毕竟它们距离地球有几十光年或者是几千年光年远,对于宇宙来说,这个距离非常短,毕竟宇宙的范围已经达到了几百亿光年,而这还仅仅是人类可观测的范围,宇宙到底有多大?现在科学家还在积极的研究当中,曾经在46年前,科学家发射了旅行者1号和2号探测器,发射这两个探测器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让他们飞出太阳系,探索太阳系之外的奥秘,但是这么多年过去了,这两个探测器并没有完全飞出太阳系,科学家经过研究得出,按照他们的飞行速度,想要完全飞出太阳系, 至少需要上万年的时间,对于人类来说,上万年的时间实在是太漫长了。

所以现在科学家也在积极的研究超光速飞行技术,比如说曲速引擎,曲速引擎的想法最早是由墨西哥理论物理学家米格尔·阿尔库比耶雷提出来的。1994年,他在一篇文章中设想,如果飞船被包裹在一个时空泡泡中,飞船前面的时空在收缩,在飞船后面重新展开,像传送带一样运作,就有可能让飞船以超光速旅行到目的地。要达到这个目的,这个时空泡泡需要独立于周围的时空,这样,不论周围的时空收缩或膨胀,它都不受影响,就好比一个人需要悬在传送带上方,不能被传送带带着走。要制造出这样一个时空泡泡,这就需要让飞船附近的时空剧烈变形,让飞船能够“躲进小楼自成一统”。如何办到呢?我们知道,密度越大的物体,其附近的时空弯曲得越厉害(譬如黑洞),所以这需要用极高密度的奇异物质(如中子星物质)来做飞船的外壳。

奇异物质的强大引力将导致飞船前面的空间急剧收缩,与此同时,飞船后面的空间展开(或膨胀),其结果是,飞船即使静止,看起来也像在移动。这种方式能够达到光速或者是超越光速,如果说人类真的能够实现这项技术,那么人类飞出太阳系就非常容易了,而且移民到其它星球也是可以的,只不过现在科学家对于曲速引擎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想要彻底掌握曲速引擎的技术,还需要科学家进一步的研究和探索,小编认为,人类作为地球上最有智慧的生命,人类从诞生以后就开始不断的研究世界的奥秘,现在人类已经能够走出地球探索宇宙,这说明人类科技发展的速度非常快,只要人类能够坚持不懈的努力下去,未来随着人类科技的进步,人类一定能够实现这些梦想,对此大家有什么想说的吗?

6 阅读:1672
评论列表
  • 2024-01-08 23:34

    小编,救救我吧?算命先生说我有10000年的阳寿,我卡里还有120元的巨款。

  • 2024-01-09 07:40

    一派胡说八道!

  • 2024-06-01 22:40

    地球已经发生过五次生物大灭绝。。。(理论推测地磁反转,地球生物大灭绝)photon energy and photon behavior discussions 光是电磁粒子。危险在于,太阳发射更多负光子将导致其正的静电持续增长(十分缓慢但不可逆转),地球接受负光子带负电(静电自旋产生地磁场),太阳地球间电和磁都是引力,到了一定阶段,地球太阳距离处于低谷,地球高温,太阳内部静电斥力破坏它的结构稳定,耀斑增多。在某些扰动条件下,太阳耀斑大爆发(正电物质)射向地球,热不可当,伴随陨石,生物大灭绝。然后地球由带负电逐渐转向正电,地磁逐步反转,地球因电磁力反向远离太阳,靠近月亮,漫长冰河期,新的造山运动。。。不断周期循环。下一个灭绝与冰河期已经不远了,观测太阳的变化很重要………如果爆发时间不长,就有可能设法躲过灭绝灾难(学习逃过生物灭绝的动物)。迷信骗子悖论斯坦将导致人类无法逃脱第六次地球生物大灭绝,这应该是人类最重要的问题!!!………有趣的是,地磁场有明显的24小时周期变化,显然由太阳光子照射决定。详见论文“新沂台和马陵山台地电场日变化及潮汐响应初步分析”

  • [笑着哭][玫瑰]很抱歉品[玫瑰]三体其实我也不懂但[玫瑰][赞][静静吃瓜]iUf和三体带着希望在宇宙中狂奔[玫瑰][赞]也是人类自己也需要这样的比星[笑着哭][玫瑰][玫瑰][玫瑰][玫瑰]

  • 2024-04-22 20:26

    算一算有没有马上撞的那种

  • 2024-01-30 06:13

    不多了,只剩55.5亿年了

星空承载梦想

简介:本人爱好天文,擅长写科学领域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