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开花”产业“结果”山西省机电院伺服电机项目取得关键突破

太原日报 2024-04-05 08:35:57

本报讯 4月1日,记者从山西省机电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简称“省机电院”)获悉,通过两年多的科研攻关,该院自主研制的“大功率交流直驱力矩伺服电机系统”三类典型电机样机,日前全部通过第三方专业机构检测,主要参数指标比肩国际一流品牌水平,标志着我省工业母机及核心功能部件原创性科技攻关取得关键突破。

山西省机电设计研究院始建于1958年,于2020年完成省属科研院所转企改制,整体并入中国机械科学研究总院集团。近年来,省机电院在升级拓展现有的互感器标准及校验检测、机电产品检验检测等主营业务的同时,持续发力工业母机核心功能部件原创性科技攻关。

公司科技产业部部长赵琳介绍,从2021年年底开始,围绕“大功率交流直驱力矩伺服电机系统”关键技术,他们与哈尔滨工业大学、天津大学合作组建起一支高水平研发团队,展开联合攻关。去年,该项目被市科技局列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揭榜挂帅”项目。截至目前,已相继攻破交流永磁式力矩电机、高精度磁电式角位移传感器、全数字伺服驱动控制器等伺服电机系统“卡脖子”技术。同时,申报发明专利30项,已授权6项,申请实用新型专利4项并全部实现授权。

2023年4月,省机电院伺服电机实验室落户我市杏花岭区。2000平方米的场地内,拥有电磁兼容实验室、编码器标准实验室、电机力能实验室等10余个专业实验室,并配建有1000平方米的伺服电机中试验证线。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赵屹涛表示,加快科研成果的产业化应用,是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途径。“太原市在场地、资金、税费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实实在在地帮助企业解决了发展空间不足的难题。尤其是中试线的建设,打通了科研成果从‘实验室’到‘生产线’的‘最后一公里’。”

“我们完成了从0到1的跨越!这是最难的一步。”公司总经理吕迎玺介绍,“以替代进口为目标,我们将与国内知名机床制造企业合作,到产线上实际检测样机质效,这也是产品实现量产的最后一环。”

谈到产业化发展,赵屹涛信心十足:“年内,我们的电机肯定实现量产,预计年产值超1000万元。针对市场用户对伺服电机高精度、高刚性、高效率和高功率密度的需求变化,企业将坚持自主创新,不断攻克技术壁垒,带动产业提级增效,助推新质生产力发展,为太原打造国内最大的高效电机、特种电机制造基地作出应有贡献。”

(丁 洁、王春宇)

短 评

锚定赛道 向“新”提“质”

新质生产力究竟是什么?概括来说,它是代表新技术、创造新价值、适应新产业、重塑新动能的新型生产力。其中,创新是关键。

工业母机是什么?是各行各业从事装备制造加工的基础生产工具,是推进新型工业化的重要支撑。我国是工业母机生产和消费大国,但现实是“大而不强”,部分高端产品及部件的关键核心技术研发亟待加强。

发展新质生产力离不开生产工具的创新突破,像省机电院这样的工业母机行业企业,唯有专注技术突破与自主可控,才能在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的同时,为下游制造业企业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输出更强动力。此番成功攻克伺服电机行业“卡脖子”关键技术,既是其肩负国企使命的必然要求,也是长期坚持研发与创新的必然结果。

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建设国家先进制造业重要承载地,太原亟需省机电院这样自立自强的创新力量“加盟”。与国家发展战略同频、与城市发展定位同步,向“新”提“质”,时不我待。太原日报

0 阅读: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