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不仅是国民党的高级将领,还与陈诚、顾祝同、刘峙、蒋鼎文并称为“五虎上将”。
他在抗日战争中表现出色,曾指挥99个团英勇抗日,为国家的独立和民族的尊严付出了巨大的努力。
当他回到大陆时,六位元帅竟然亲自为他接风,毛主席也多次宴请他。那么他的身上究竟发生了什么呢?又是如何得到毛主席等人的重视和礼遇呢?
卫立煌的早年经历他就是卫立煌,于1897年诞生于安徽省合肥市一个风景如画的小乡村,他的童年并不顺遂。
卫立煌的父亲在他八岁那年,不幸感染瘟疫辞世,家庭的顶梁柱轰然倒塌,生活的重担压在了大哥的肩上。
大哥在县里任职,虽然收入微薄,但始终支撑着家庭的日常开销。然而,生活的艰辛并没有磨灭卫立煌的志气,他从小便展现出勤奋刻苦的品质,对于学习充满热情,颇有造诣。
辛亥革命的风暴席卷全国,带来了新的思想和观念。卫立煌深受革命思想的熏陶,内心深处开始萌生参加革命的想法。
他渴望通过自己的努力,为国家的进步和民族的解放贡献一份力量。为了实现这个梦想,他毅然决然地踏上了军事之路。
在湖北陆军学兵营的日子里,卫立煌接受了严格的军事训练,不仅磨练了意志,更增长了许多宝贵的军事见识。
结业后,卫立煌开始寻找自己的出路。他心怀壮志,希望能够在更大的舞台上展现自己的才华。最终,他选择了加入粤军,开始了自己的军事生涯。
在1917年,孙中山先生建立了护法军政府,卫立煌被选拔进入了孙中山的卫队。
在与孙中山先生的接触中,他的思想得到了进一步的深化,他的刻苦努力也得到了回报,被任命为警卫排长。
在1915年的战斗中,卫立煌的队伍不幸被冲散,但他并没有因此放弃,而是勇往直前,联合残部反败为胜。
他的战功卓著使他从连长晋升为团长,并在随后的战斗中身先士卒,职位得到了质的提升,成为了旅长。到了1925年,卫立煌所在的部队被蒋介石改编,归属于国民党阵营。
在1926年的北伐战争中,卫立煌展现出了出色的军事才能和勇敢坚毅的精神。他沉着应对各种复杂情况,最终成功地击败了周荫人的部队,因此被提拔为师长。
然而,到了1927年4月,蒋介石背叛了革命,发动了“四一二”,建立了南京国民政府。
同年8月,孙传芳进攻南京,面对这一形势,卫立煌与孙传芳进行殊死搏斗。经过六个日夜的激战,他成功地击溃了孙传芳的军队,展现了非凡的军事能力和决心。
卫立煌在北伐战争中表现突出,后因支持红军被任命为“鄂豫皖边区剿匪总指挥”,建立“立煌县”。
在蒋介石发动的第五次“围剿”中,他担任纵队指挥官,参与福建事变,最终接受改编,成为驻闽预备军总指挥兼司令官。
在国民党第五次代表大会上,他被选为中央执行委员,兼任徐海绥靖分区司令官,并获得陆军上将衔。
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准备了必要的前提,成为由国内战争到抗日战争的转折点。
在张学良、杨虎城发动西安事变后,卫立煌开始重新思考自己的立场和信仰。他逐渐认识到,只有团结一致抗日,才能挽救国家和民族的命运。
同时,他也看到了共产党在推动抗日方面的积极作用,以及始终以民族大义为重的精神。这些影响让卫立煌的思想发生了极大的转变,他开始更加积极地投身于抗日事业中。
最终,西安事变和平解决,蒋介石也在这次事件中选择了一致抗日的道路。
抗战烽火中的五虎上将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的爆发,标志着全面侵华的开始,全民族统一战线奋起抗争。
忻口战役是抗日战争中的一次重要战斗,旨在保卫山西的忻口地区,阻止日军进一步向西推进。
在这场战役中,卫立煌指挥的军队与日军展开了激战。他善于运用战术,灵活变换作战计划,成功地抵御了日军的进攻。
此外,他还积极协调与其他军区的合作,共同抗击日军。最终,在全体将士的英勇奋战下,忻口战役取得了胜利,有力地支援了平型关大捷后的华北抗日根据地建设,为全民族抗战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
在太原失守后,卫立煌并未选择退缩,而是率领部队坚守阵地,继续与日军进行殊死搏斗。
在与共产党的协同抗日过程中,他亲眼目睹了八路军的英勇善战和卓越的战略部署,对此他深感钦佩。
他认为,八路军才是真正以人民利益为重,全心全意投入抗日事业的队伍。
在抗日战争爆发后的第一个春节,卫立煌甚至亲自带着军团前往朱德驻地拜年,为表达对他的敬意和欢迎,还特地召开了一场盛大的欢迎会。
这些举动不仅展现了卫立煌对抗日事业的坚定信念,也体现了他对八路军的高度认可和尊重。
1938年,卫立煌肩负重任,担任总指挥一职,率部前往霍县展开对日军的顽强抵抗。
他深刻洞察敌军的作战意图,准确指出日军企图通过速战速决来取得胜利。针对这一特点,卫立煌提出了采用持久战策略,以消磨敌军锐气、争取时间。
他精心策划战术,部署一支部队主动出击,吸引敌军注意力,而另一支部队则绕至敌后,实施突袭,以打乱敌军阵脚。
经过深思熟虑,卫立煌决定选择韩信岭作为狙击点。他亲自指挥部队,在韩信岭与敌军展开了激烈的战斗。
经过多日的激战,敌军始终未能踏入我方领土一步,卫立煌的指挥才能和战略眼光得到了充分展现。
然而,在前往中条山的途中,卫立煌在大宁不幸遭遇了日军的伏击。面对突如其来的危险,他迅速反应,立即向朱德发出求援电报。
朱德接到电报后,没有丝毫犹豫,立即调派八路军部队前往增援。在八路军的及时支援下,卫立煌成功摆脱了险境。这次经历让卫立煌对八路军的英勇和团结精神深感敬佩和感激。
卫立煌与八路军的战火情谊1938年4月,卫立煌将军率领其部属一行人抵达延安。他的到来,受到了毛主席等领导人的热烈欢迎和盛情款待。
在延安期间,毛主席对卫立煌将军在战场上的英勇表现给予了高度评价,并与其进行了深入的交谈。
两位军事家的对话中,不仅涉及了战局和战略,更展现了他们对国家和民族未来的共同关切。
离开延安后,卫立煌将军返回西安,他深知八路军在抗战中的重要作用,因此决定提供物资支持。
他慷慨地捐赠了100万发子弹和25万枚手榴弹,极大地增强了他们的战斗力。
卫立煌将军认为,这些物资是军队在战斗中不可或缺的,他希望通过自己的实际行动,为抗战胜利贡献一份力量。
此外,卫立煌与八路军的关系非常紧密。他常常与朱德一同探讨世界形势和战局发展。
在卫立煌将军看来,八路军是一支英勇善战、值得尊敬的队伍,他愿意与八路军并肩作战,共同抵御外敌入侵。
由于卫立煌与八路军来往非常密切,且他在国民党内部拥有较高的职位,这使得一些人在权力争夺中将他作为攻击对象。
一些人以他“怀有异心”向蒋介石高密,并试图通过此手段来陷害卫立煌。然而,这种无端的指责并没有使卫立煌屈服。在这次斗争中,一些无辜的人员被牵连其中,蒋介石也因此对他有所忌惮。
在随后的蒋介石政府命令中,卫立煌坚决拒绝与共产党发生冲突。当蒋介石要求他北上太行山时,他与朱德进行了友好的交往,并未产生任何摩擦。
他的心中充满了对抗日的坚定信念,不愿意与自己人发生争斗。然而,蒋介石却以偏袒八路军为由,调离了第一战区并解除了他的职务。同时剥夺了他的军权,还让人监视他的行动。
在1942年,中国组建了远征军,深入缅甸与英军并肩作战打击日军。然而,由于卫立煌司令官与八路军之间的密切关系被曝光,蒋介石因此发怒并撤了他的职务。但随后作战失利,蒋介石不得不重新启用他。
卫立煌作为中国远征军的领导者,在那场战斗中展现出了卓越的指挥才能和坚定的战斗意志。他运筹帷幄,精心部署,与英军紧密配合,共同打击日军,为保卫缅甸和国家的尊严付出了巨大的努力。
在他的带领下,中国远征军英勇奋战,不惧强敌,取得了显著的战果。这场战斗不仅彰显了卫立煌的军事才能,也展现了中国军队的英勇和顽强。
在抗日战争胜利后,蒋介石政府试图通过发动内战来巩固其统治地位。然而,卫立煌将军却选择在外进行考察工作,以避免直接参与这场冲突。
当他回国后,蒋介石命令他驻守东北,但他一直按兵不动,拒绝执行蒋介石的命令。
随着时间的推移,双方的矛盾日益加深,最终导致了卫立煌被撤职和软禁。从此,他与蒋介石彻底决裂,不再为蒋介石效力。
1955年,卫立煌将军回到大陆,受到了周恩来和毛主席的热情接见和宴请。他回国后仍然心系国家大事,积极参与革命工作,为国家的建设和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结语卫立煌始终坚守爱国初心,无论身处何种境地,始终不忘国家与民族的利益,这种坚定的信仰和责任感,是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学习的。
他的卓越的军事才能和领导力,让他能够在复杂多变的战场环境中,灵活应对,取得胜利。这种能力和智慧,对我们在工作中面对挑战和解决问题,同样具有指导意义。
卫立煌将军的一生,是一部充满智慧和力量的传奇,他的精神品质和人生经历,是我们宝贵的财富和学习的典范。
参考资料
【延安记忆】卫立煌访问延安
张文达编:《中国军事人物辞典》,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卢兴顺,刘波著:《1941悲情中条山 中条山会战影像全纪录》,长城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