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技术如何惠及更多患者?2024紫金山心血管论坛聚焦前沿临床研究和转化

扬眼 2024-03-31 11:25:33

3月30日-31日,2024紫金山心血管论坛暨江苏省研究型医院学会心血管内外科一体化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暨江苏省心脏康复研讨会在南京召开。本次论坛以心血管内外科创新发展与转化为主题,重点关注心血管前沿临床研究、基础研究与临床应用、未来生物医学工程与产业转化,邀请心血管临床、转化以及相关领域知名专家就3D打印、人工智能、微创瓣膜等创新科技在心血管领域的应用进行授课,以推动先进科技在心血管领域的转化。

大会执行主席、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院长李庆国教授介绍,根据中国心血管病报告白皮书显示,心血管病已经成为危害国人健康的第一大杀手。目前全国有2.9亿心血管病患者,心血管病死亡的人数占总疾病死亡人数的40%。而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心血管疾病的治疗以康复的方法越来越丰富,界限也越来越模糊。

“早在十年前,南医大二附院就创新提出了把心血管疾病诊疗、康复等相关整合在一起,成立了心血管中心。”李庆国教授介绍说,中心集心外科、心内科、血管科、心脏重症监护、心脏麻醉、体外循环、ECMO 团队、心脏超声、心电图、心脏电生理、心脏复合手术室以及心脏康复等学科为一体,为每一名心血管病患者提供整合化诊疗方案。让病人不再“奔波”于各个科室,艰难做“选择题”,真正实现了以病人为中心。心血管一体化发展,不仅仅是物理和空间的整合,最终目的是能为患者提供高质量医疗服务。

“ 当然新技术的应用也助推了疾病诊疗手段的发展。”李庆国教授说,以传统心衰为例,从药物治疗、除颤、导管介入、心室辅助人工心脏植入,新技术、新材料正在临床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据统计,我国有100万的终末期心力衰竭患者,在心脏供体缺乏是普遍的情况,人工心脏是终末期心力衰竭治疗的有效手段。记者了解到,人工心脏作为一种新型医疗装置,正是工程技术和医学知识的结合。李庆国教授介绍说,现在国内的人工心脏研发与临床应用已非常成熟,适用于心衰终末期以及等待心脏移植的患者,南医大二附院心血管中心已经成功实施了10例人工心脏手术。

值得一提的是,2014年起,李庆国教授带领团队发起“心佑工程”健康扶贫项目,专门对困难家庭先天性心脏病患儿进行免费筛查、帮扶救治。“对基层先心病人群做心脏的筛查,过去都是医生用听诊器一个个听。我们有医生一天听2000多名患者,把耳朵都磨破了。”李庆国教授说,如今创新科技也运用在了“心佑工程”的筛查上,医生用上了人工智能辅助的听诊器,这样可以减少漏诊,效率也更高。

该论坛由《中国心血管病研究》杂志、中国未来研究学会未来生物医学工程分会、江苏省研究型医院学会、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主办,北京屈正爱心基金承办。论坛期间还举行了江苏省研究型医院学会心血管外科一体化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院长李庆国当选主委,同时还选举出副主委和专业委员会委员等。大会同步举行北京屈正爱心基金会专项基金(紫金山基金)授牌仪式。

通讯员 许慧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于丹丹

校对 徐珩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