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4年总参谋长空缺,彭总推荐两人毛主席未点头,最后任命了谁?

历年壹沫 2024-03-21 10:59:16

1954年,是新中国成立不久的重要一年。这一年,国家体制上发生了重大调整。原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军委会总参谋部更名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与此同时,时任总参谋长的聂荣臻因身体原因,主动请辞了这一重要职务。

一职空缺,很快就引发了党内权力机构的一番思量和评议。身为军委主席的毛泽东,自然是这场决策的最终裁定者。而刚刚结束朝鲜战争归国的"人民革命军总司令"彭德怀,同样是这一关键决策的核心参与者。

然而,在接任总参谋长人选的问题上,毛泽东和彭德怀竟然产生了分歧,打破了此前他们长期保持的高度默契。最终,彭德怀推荐的两人均被毛主席否决,由毛主席亲自延揽了另一位将军出任总参。

在聂荣臻辞职后,彭德怀首先向毛主席推荐了时任政府副主席的高岗出任总参谋长一职。作为开国上将之一,高岗在革命战争时期就已经树立了极高的威望。

他不仅领导过陕甘革命根据地,还指挥了包括平津战役在内的多次重大战役。高岗毫无疑问是当时最资深的军事将领之一。

不过,高岗的身份地位已经较为超脱于单纯的军事领域。因此,彭德怀还向毛主席推荐了第二个人选——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邓小平。

小平同志不仅出身军旅,在解放战争时期也颇有军功,他更是在朝鲜战争中展现出了过人的军事指挥才能。更为重要的是,邓小平作为党的核心领导层,已在政府系统工作多年,有资格和实力担任如此重要的军事职务。

很明显,彭德怀的考虑是希望能从党政最高层的军队元老中,选拔一位有丰富经验和最高威望的人物来主持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日常事务。

毕竟,总参谋长不仅负责军事建设和战备工作,在特殊时期还可能承担作战指挥的重任。因此,不论是高岗还是邓小平,都是极为合格的人选。

但是,毛泽东对于这两个人选的反应出乎意料地淡薄。他首先否决了高岗当总参谋长的建议。

毛泽东认为,虽然高岗的资历老到,作为政府要员又颇有分量,但他缺乏纯粹的军人背景。作为政府副主席,高岗更多是一位政治家而非军人。让这样一位"文官"来主持军队,恐怕难免牵强附会。

对于另一个人选邓小平,毛泽东的评价则更加复杂。一方面,他非常认可小平同志的军事指挥才能,认为小平同志完全胜任总参谋长这个职务。

但另一方面,毛主席也意识到小平同志此时的工作任务已经过于繁重——他不仅是中央政治局常委和国务院副总理,还兼任中央军委副主席,分管国防和军队工作。如果再让他兼任总参谋长,恐怕会力不从心。

"小同志的确是一位优秀的军事家,但他已是全国大事之人,真不应该再添重担去总参谋部了。" 毛主席当时如是说。

既然彭德怀推荐的两人都被毛泽东否决,那么最后由谁出任总参谋长这一重要职位呢?

毛泽东在深思熟虑之后,最终决定由老资格的抗战元勋、时任总参谋部副总参谋长粟裕来担任这一职务。

作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元老级将领,粟裕经历过漫长的军旅生涯。从参加红军的黎城起义开始,到后来的遵义会议。从激战延安,到南泥湾大捷,再到三大战役中的淮海战役和渡江战役......

这位从未离开过部队的老将军几乎参与了中国共产党革命武装斗争的全过程。同时,粟裕也是一位高超的军事指挥家,淮海战役的胜利就是凭着他的运筹帷幄取得的。

毛泽东选择粟裕出任总参谋长,绝非仅仅看重他过硬的军事功勋。更重要的是,粟裕自参加革命以来就一直駐扎在军队系统,纯粹的军人背景和经历正是毛主席所青睐的。

"粟同志只会打仗,只知道打仗。他就是出身军人,一路在部队摸爬滚打到现在,我们最需要这样的将军来主持总参谋部。"毛主席由衷地表示。

另一方面,毛主席也希望通过委以重任,进一步培养和锻炼粟裕的领导能力。

虽然粟裕在抗战时期就已小有名气,但到新中国成立时,他的资历和地位还不及已被调往中央任职的一些元老。让粟裕主理总参谋部,正是毛主席想要给他一个新的发展舞台。

"粟裕同志是名将,以后大有可为。但他在总参谋部的时间不长,有些军队工作还领会不深。我希望他在这个岗位上好好学一学,为将来扮演更重要的角色打下基础。"

虽然彭德怀推荐的高岗和邓小平都未能如愿,但最终他并没有对粟裕出任总参谋长置太多评论。作为党内资格最老的开国元勋,彭德怀自然要服从党中央和毛主席的决定。

不过在此后的日子里,粟裕与彭德怀之间的确没能完全遵从毛主席"要好好合作"的期望。由于两人的性格和作风存在差异,再加上双方都曾是军阀旧部,私下里难免会对彼此存有芥蒂。

这种低级别的隔阂和矛盾,最终在1958年军委扩大会议上演变成了一场惊心动魄的权力斗争。

不过回溯到1954年,当粟裕出任总参谋长时,他和毛主席的关系无疑是融洽的。毛主席这一人事决策,既考虑了军队系统的需求,也是对粟裕个人前途的殷切期望。

在毛主席心中,他不仅要围绕自己重新壮大一支效忠的军队,同时也要从中发掘和培养新一代的军事人才。

这一决策无疑体现了毛泽东别具匠心的治军理念——既珍视资历和阅历,又留有发展和培养后继者的空间。这份权力才是共和国崭新政权的最有力支撑,也是开国元勋们用鲜血铺就的基石。

4 阅读:1536

历年壹沫

简介:历史上最突出偶然的机遇,是赫赫名人伟大人物的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