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经天发疯,让我们体验了一把“去贪嗔痴”

心链读书 2024-03-07 17:07:36

1

种其因者须食其果

《周处除三害》,这部电影是近年来不可多得的好电影。

它表面上讲的是个爽片,是陈桂林(阮经天饰)除三害的故事,而内核其实是佛家讲的“去贪去嗔去痴”,陈桂林的小猪手表,和许伟强林禄和的蛇鸽文身,就是“痴,嗔,贪”的隐喻。

我们看这部电影,要去了解佛教,了解轮回图。

轮回图

阎罗王怀抱的这个轮回图,最外圈是众生在六道里生死轮回的十二因缘,再往里一圈是六道。

再往里是善业和恶业所致往生的原因,而最里一圈,则是蛇,猪,鸽子的首尾衔接——贪嗔痴三毒互为因果,环环相扣。

这个电影,让我想起了《天龙八部》里的珍珑棋局这一节,天龙八部也是通篇讲佛教思想的著作。

珍珑棋局有着极强的隐喻意义,甚至已经不是隐喻了,金庸生怕读者看不懂,在原文中有这样一段描述。

“这个珍珑变幻百端,因人而施,爱财者因贪失误,易怒者由愤坏事。段誉之败,在于爱心太重,不肯弃子;

慕容复之失,由于执着权势,勇于弃子,却说什么也不肯失势。

段延庆生平第一恨事,乃是残废之后,不得不抛开本门正宗武功,改习旁门左道的邪术,一到全神贯注之时,外魔入侵,竟尔心神荡漾,难以自制。”

段誉是贪,慕容复是痴,段延庆是嗔,这些邪魔外道的心态,只能在珍珑棋局里碰壁。

在《周处除三害》中也是一样,导演也说了要消灭的就是这三毒,而消灭三毒的具体执行,交给了主角陈桂林。

陈桂林杀人的动机,表面上看是“得癌症”,是“凭什么通缉榜有人在我前面?”。

但其实深层次的原因是“怕自己死了都没人记得。”只要是人就会产生需要,有需要就会产生动机。

“我有名有姓,我叫陈桂林,别叫我什么桂林仔了。”

电影《周处除三害》

2

因嗔犯戒,弃舍众生

陈桂林第一个要杀的是许伟强,香港仔,也就是“蛇”。

蛇这个东西,是冷血动物,没有感情,哪怕被农夫抱在怀里温热救活,醒来的第一件事也是咬人一口。

所以香港仔贩毒的时候,可以不讲道义,人家把货给他了,他不给钱反而一刀捅过去然后扬长而去。

所以追随他的小弟只因为笑了一下,就用酒瓶子把人家的头砸流血,所以他捅人的凶器和蛇头一个形状。

电影《周处除三害》

嗔这个内核,外化了是愤怒,愤怒在心理学上分十一种,分别为回避型,怯懦型,内向型,突发型,羞耻型,故意型,兴奋型,习惯型,恐惧型,道德型,仇恨型。

香港仔的愤怒,在心理学上叫故意型愤怒。

不是真急,他的愤怒是惺惺作态,是为了用愤怒震慑别人,为的是获得权力,所以这种愤怒其实是没有任何情绪波动的。

香港仔本来也没有真的生气,他愤怒的时候,反而是更加冷静的。

香港仔打马仔的时候,全程都很稳,先是喝了杯酒,然后语言慑服对方“你如果连笑的原因都讲不出来,那我只能理解为你心里藏着说不出口的东西。”

接下来问清楚对方喝了几瓶,七瓶是吧,那我用酒瓶子砸你7下头吧。

强迫小美为他解决生理问题时,小美不愿意,这时候他同样是等了一等。

等了一下之后才扇了一个不轻不重的耳光,你可以发现他的行为都是设计好的。

电影《周处除三害》

这种愤怒的明显特点就是,暴怒和冷静是完美融为一体的。

你看黑帮老大都是这样的,不怒自威,这种人的愤怒本质都是在演。

我们在社交时,谈恋爱时,能不能通过嗔的方式慑服别人呢?

答案是不能,你嗔怒,别人怕你,不敢惹你,甚至能为你所用,但他们的内心绝不会认同你。

导演在电影中隐晦地告诉我们,香港仔用剃刀威胁陈桂林时,小美透过镜子已经看见陈桂林手里有枪。

但她选择的居然不是帮相处10年的香港仔,而是去保护一个素未谋面的陌生人。

这就是嗔的弱点,你嗔怒,你比我厉害,我不敢惹你,我给你效力,我没有办法。

但这只是表象,我不会认同你,一旦有机会,马上就众叛亲离。

这就是嗔怒的下场。

3

贪欲火焚心,正法生则难

林禄和,轮回盘里的鸽子,代表贪,为什么说鸽子贪?

您要见过鸽子吃东西就会发现,鸽子吃东西是没有停的,随吃随拉,实在吃不下就吃进嗉囊(用以储存食物),嘴不停。

贪的心理动力是什么?是控制欲。

电视剧 《黑冰》里有这么一段,大毒枭郭小鹏是美国藤校化学博士,靠着办药厂已经成为著名青年企业家,这种人为什么会跑去贩毒?

因为贩毒是控制人最有效的手段,你能控制思想,但你不能控制心跳和血压,他想要达成对人彻彻底底的控制,而这只有毒品才能做到。

林禄和比郭小鹏还厉害。

电影《周处除三害》

林禄和是控制欲极强的人,控制欲强的人有一个特点,永远没有控制够的时候。

圆越大周长越长,将要碰到的点就越多,控制得越多越觉得还不够。

所以他要不择手段吸引信众,洗脑不保险了就动用药物,所以他即便席卷了不知道多少家庭的钱财,十辈子花不完了还要贪。

最后给孩子母亲戒指一个特写,那个戒指细、小、旧,上面只有两个不起眼的小碎钻。

就是为了让观众看到这个戒指根本不值钱,但就这么不值钱的林禄和也要贪。

万贯家财不嫌多,一个小钱不嫌少。

香港仔的嗔,是小美的反水破功的,那贪是什么时候破功的?

是孩子妈妈被洗脑,被全场人逼迫“杀杀杀”的情况下,义所不敌,挥刀自戕的时候破功的。

逼死了这位母亲的肉体,却最终没能控制她的精神,此刻,“贪”破功了。

电影《周处除三害》

所以接下来一幕,一定是陈桂林对“贪”的处决。

但林禄和死了之后,这些信众全都转身朝向陈桂林,说明这些人被洗脑洗彻底了,谁是强权就跟随谁。

后面陈桂林一出门,里面音乐一响还跟着唱的桥段,表达的是一个意思,这些人已经“脑死亡”了。

不少观众觉得电影有BUG,陈桂林开枪血洗教堂的时候,为什么这些人只是观望,不跑呢?而这恰恰是导演高明的地方。

电影《周处除三害》

首先,这是符合现实逻辑的,现实中的邪教甚至比这更厉害,用不着别人开枪。

信众集体自杀的比比皆是,邪教通过催眠和诱导,让信众的意识场极度收窄,这时候人相信的极其绝对,他们会认为死了会上天堂的。

从电影符号来说,这是对“贪”的彻底消灭,这些人是火种,已经和现代社会格格不入。

如果这些人不被消灭,“贪”永远都会死灰复燃。

可以被教化的人要么在倒计时之前跑了,要么在枪“卡壳”,天道饶了他一命的时候也跑掉了,最后剩下的人,无一不是冥顽不灵,必须要裁决掉的极恶存在。

这像是一场消灭“贪”的审判,枪不是攥在陈桂林手里,是上天假借陈桂林之手将其消灭。

这是写意。

4

树叶沙沙响,必定有风来

我看了大家的反响,有很多观众觉得结尾是画蛇添足,假大空,所有人都说这是为了过审才这么拍,但大家是不是忘了什么东西?

“死了都要有人记住”,这句话在电影里重复了很多次,这是导演十分想要大家记住的信号。

在《周处出三害》中,有没有看懂这句话,关乎你有没有看懂结尾。

是的,陈桂林自己的“痴”,恰恰是这个“假大空”的结尾破除的,而这个“去痴”的设计,是最高明,最隐晦,最无声的。

“痴”这个东西,心理学上是偏执,怨恨,陈桂林在童年一定遭遇了太多不公正的待遇。

一个体验过爱的人,不会如此视人命如草芥,所有的反社会人格,大多数的连环杀手,都是和母亲的关系出了大问题。

我看了几十个连环杀手的案例,这几十个人没有一个是在童年被爱的。

所以,陈桂林不仅视别人如草芥,自己的命也当作草芥,他的自我实现已近魔道,“死了也要有人记得”,而自己唯一能被人记得的地方,就是杀人。

陈桂林也的确成功了,他杀了两个名满天下的连环杀手,可以“青史留名”了。

所以他在进警车前,冲大家喊话“我是陈桂林”,那时候的他是笑的,是自豪的,按照心理学的说法说得更准确些,他是“自恋”的。

电影《周处除三害》

但进了监狱之后,他才发现,此前自己追求的“记住”是虚假的,是梦幻泡影。

因为没有一个人来看望他,所有人只把他当作一个茶余饭后的谈资罢了,他就孤零零地蹲在一个小黑屋里,哪有什么记住?

剧情到了这里,是一个无声又惊人的反转。

小美来看了他。

只有小美来看他。

小美戴了泡沫和剃须刀,亲手为他刮上次没有刮完的胡子。

小美是他唯一帮助过的人,他唯一种下的一个善因,变成了善果,他经历过那么多人,只有小美的记得,是真的记得。

这场电影里面,所有的毛发都给了特写,毛发在这里同样是电影符号。

佛教喻为“三千烦恼丝”,香港仔割破他的眉毛,林禄和剃去他的头发,此为“去嗔去贪”,而小美最后的刮胡子,乃“去痴”。

电影《周处除三害》

所以,不要误以为陈桂林的哭是“感动”,如果是感动地哭,那应该是“眼含热泪”,但陈桂林得到哭泣是什么?

闭眼,落泪,无声,这是大彻大悟,痛改前非的忏悔之泪,是一种触及内心最柔软地方。

内在小孩此刻方得安抚的委屈之泪,他最后一刻才发现自己一生全然错了,自己恶业满身。

“我是个多么该死的人啊。”

如果按照一开始的剧情,陈桂林的遗言应该是什么,我大致猜一下,应该会是“我这辈子,值了”,“十八年后又是一条好汉”之类的话。

而他最后说的是什么?

是“对不起,我对不起大家,对不起社会。”

所以他最后时刻的笑容是平和的,所以他不要麻醉剂,他要欣然赎罪,他放下了一切。

至此,电影中的贪嗔痴三毒,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全部破灭了。

以上。

- End -

0 阅读:76

心链读书

简介:用心理学链接每一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