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为何要剿灭乌桓而不像袁绍一样和亲?背后的原因引人深思

了一画历史 2024-01-21 12:48:13

在历史的长河中,有些故事被岁月遗忘,有些故事却被永远铭记。今天,我们要讲述的就是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关于乌桓的故事。

乌桓,亦作乌丸,是中国古代北方游牧民族之一。乌桓族原为东胡部落联盟中的一支,与鲜卑同为东胡部落之一。关于其族属和语言系属,学界尚无定论,有突厥、蒙古、通古斯诸说。

公元前3世纪末,匈奴冒顿单于破东胡后,他们迁至乌桓山 (又曰乌丸山),遂以山名为族号,主要活动于今西拉木伦河两岸及归喇里。

西汉卫青霍去病大破匈奴后,将匈奴逐出漠南,乌桓臣属汉朝,被南迁至上谷、渔阳、右北平、辽西、辽东五郡塞外驻牧。

公元49年,乌桓又从五郡塞外南迁至塞内的辽东、渔阳及朔方边缘十郡。然而在东汉末期的群雄争霸时期,蹋顿这位英勇的英雄豪杰出现,成功地合并了乌桓近大半的部众,使乌桓成为当时不可小觑的力量。

乌桓,这个曾经在汉朝时期活跃的民族,趁东汉末年天下乱,袭扰东汉北方郡县,势力强大到略有汉民十馀万户,野心也随之膨胀。当时,他们想南下,首先面对的是公孙瓒。

公孙瓒抵抗乌桓

公孙瓒与乌桓的关系是相当复杂的。公孙瓒出身辽西郡,这个地方一直以来都是乌桓、鲜卑袭扰的重灾区,因此公孙瓒自少年时期起,就一直在与乌桓、鲜卑进行作战。

他对乌桓人的态度是轻视和敌对的,这可能源于他早年在讨伐西凉羌乱时的经历。当时,他率领了一批乌桓突骑到西凉,但由于朝廷粮饷发派出了问题,乌桓人跑了个精光,导致公孙瓒被责罚,此事使公孙瓒对乌桓人怀有深深的不满。

因渔阳郡人张纯引诱辽西乌桓丘力居等起兵叛乱,寇幽、冀二州,朝廷派遣骑都尉公孙瓒进行讨伐。

在中平五年(188年)冬,公孙瓒一路追击敌军,并在辽东属国石门与敌展开大战。张纯等人战败,留下妻子和儿子,仓皇逃往塞外。这场战斗后,公孙瓒成功夺回了张纯掳掠的所有人口。

然而,他并未因此停下追击的步伐,而是深入敌后,希望进一步打击敌军。但过于深入的军事行动使他陷入了困境,反被胡人首领丘力居率领的大军围困在辽西管子城,长达二百多天。

在这艰难的时期,公孙瓒的军队粮食耗尽,人员伤亡严重,死亡的士兵达到了全军的五分之二到五分之三。在食物短缺至极的情况下,他们不得不杀马作为食物来源,甚至煮弩和盾来吃。最终,公孙瓒只得下令撤军,退守柳城休整。

刘虞怀柔乌桓

汉庭发现公孙瓒被乌桓搞得很惨,就想起了刘虞。刘虞担任幽州刺史期间,他的主要工作地点在北方的幽州,这个地方与乌桓等外族的活动区域紧密相接。刘虞对待这些外族主要是施行德政,用仁厚的态度赢得了乌桓人的尊重和好感。

因此,朝廷让刘虞再次到幽州安定局面。刘虞到任幽州牧后,立即派人去向乌桓人陈述利害,

并要求他们交出张举和张纯的首级。为了增加吸引力,刘虞还承诺给予丰厚的赏金。由于刘虞素来在乌桓人心目中的地位很高,他们听闻刘虞到幽州之后纷纷表示愿意归顺朝廷。

丘力居等人听说刘虞到来,都非常高兴,各自派遣使者前来归顺。张举和张纯逃出塞外,其余的人或降或散。

刘虞上奏朝廷,请求解散各屯兵,只留下降虏校尉公孙瓒,率领一万步兵和骑兵驻扎在右北平。这一举措不仅成功地解决了乌桓入侵的问题,也为后来的北方边疆稳定打下了基础。

之后的中平六年,张纯的客卿王政杀了张纯,并把张纯的首级送到了刘虞那里。

而公孙瓒想要扫灭乌桓,但刘虞希望通过恩信来招降他们,因此与公孙瓒产生了矛盾。公孙瓒强烈反对刘虞的怀柔政策,经常与刘虞唱反调,破坏刚刚建立起来的良好关系。

另一方面,公孙瓒放纵自己的部队多次掠夺百姓,而刘虞则对百姓十分仁爱。这种对待百姓的态度差异也加深了他们之间的矛盾。最终,这些矛盾激化,导致公孙瓒与刘虞之间的关系破裂。

公孙瓒最终击败刘虞并杀害了他。

刘虞的死亡对乌桓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的旧部鲜于辅、齐周、鲜于银推举阎柔为乌桓司马,联合乌桓峭王及刘虞之子刘和,反抗公孙瓒。

袁绍的"和亲政策"

公孙瓒被袁绍击败后,袁绍也面临如何对待乌桓的问题。

袁绍与乌桓的关系复杂且微妙。早在袁绍同公孙瓒征战的时候,乌桓曾经出兵帮助袁绍击败了公孙瓒。这一行动不仅展现了乌桓人对袁绍的支持,也反映出他们对袁绍的尊重和信任。

为了报答乌桓的援助之情,袁绍以矫诏的形式封蹋顿等四位乌桓首领为乌桓单于,尽管蹋顿后来将单于之位让给了上一代单于的儿子,但他依然是实际掌权的人,并且能够号令3个部落的乌桓人。

此外,乌桓的力量,让当时北方的霸主袁绍都不敢小觑。

袁绍驾驭乌桓的方式,却让人感到惊讶。他没有选择用武力去征服乌桓,而是选择了一个和他们和平共处的方式。将乌桓的酋豪立为单于,甚至将袁氏家族中的女孩子作为自己的女儿嫁给他们。

这个方式与西汉对匈奴的和亲政策几乎一模一样。这一政策赢得了一众乌桓首领的支持,进一步巩固了他与乌桓的盟友关系。

建安七年袁绍病死后,曹操开始侵吞袁氏的领土。袁尚和袁熙两兄弟被迫离开自己的地盘,逃亡到了辽西的乌桓,投奔蹋顿。

曹操为何要剿灭乌桓?

袁尚和袁熙的逃亡,使得曹操与乌桓之间开始弥漫战争的硝烟。袁绍势力的联合乌桓是导致曹操征讨乌桓的主要原因之一。

在如何对待乌桓的问题上,曹操势力内部意见最初并不统一,曹操为了防止袁氏家族东山再起,最终采纳了郭嘉的建议,做出了一个决定:出兵乌桓。

然而,由于乌桓位于河北省北部和辽宁西南部地区,与曹操的大本营邺城相距甚远,交通十分不便。因此,为了解决这个难题并为战争提供物资支持,曹操在建安十一年(206年)开凿了沟通呼沱河、鲍丘水的平虏渠和泉州渠,用于输送军需。

次年夏,曹操统军出无终,东攻乌桓。然而,由于时雨涝道路阻塞,乌桓军扼守要道,曹军受阻。在这个关键时刻,曹操采纳了当地名士田畴的建议,回师并诈称待秋冬进军。

乌桓军因此戒备松弛。随后,曹操以田畴率部曲为向导,上徐无山,轻骑出卢龙塞,于崇山峻岭中疾行数百里。最终,两军相遇于白狼山。

在白狼山之战中,曹军大获全胜,蹋顿及名王被杀,投降的人多达二十多万。

曹操选择闪电战和血洗战的原因有二:一是为迅速消灭乌桓势力,不给其喘息之机;二是为震慑其他民族,展示中原王朝的强大实力。此外,曹操选择傍海道作为行军路线,是因为这条路线既可以迅速到达目的地,又可以避开乌桓人的主要活动区域。

总的来说,曹操北征乌桓的战役不仅成功消除了袁氏家族的威胁,也巩固了曹操在北方的统治地位,对于后来的历史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此次北征乌桓的胜利,不仅将北疆分立的各政权纳入自己的管辖之下,实现了对北部地区的统一,而且为整军南下,专力于对付割据江东的孙权以及亡命南方的刘备等军事行动解除了后顾之忧。

结语:

曹操为了尽快统一天下,需要尽早安定北方,为南下解除后顾之忧。而袁氏势力逃入乌桓,并与乌桓联合,就是曹操势力北方最大的不安定因素。

因此,曹操无法像袁绍一样采取和亲政策对待乌桓。另外,为震慑其他民族,展示中原王朝的强大实力,曹操也无需像袁绍一样,选择用女人换取和平。

毕竟,曹操的军力在当时算得上是巅峰了。

本文为原创文章,转载请标明出处

原创:了一画历史

墨石白滩层浪迆,川涌东边,一道红阳起。万里山河青史壁。千年梦有英雄几。

关注了一,让我们一起在历史的长河中寻找倒映着红阳的那一朵朵浪花吧

0 阅读:42

了一画历史

简介:川涌东边,一道红阳起。万里山河青史壁。千年梦有英雄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