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宁一医院六天两起轻生,痛心疾首:为何学医者却救不了自己

四月琼思01 2024-03-22 12:12:18

3月20日,南宁市第一人民医院一份特殊病历登上了热搜。一名22岁的规培生在医院宿舍里烧炭自杀,室友发现后,立即做了心肺复苏,同时拨打了急救电话。救护人员到达现场后,发现他已经失去了生命体征,呼吸消失,体温不升。

而在6天前(3月14日的晚上),还是这家医院,27岁在读研三的麻醉科规培生林生(化名),在职工宿舍的卫生间割颈自杀。会诊记录显示,林生在120到达时,已无自主呼吸,无心跳。

然而,令人痛心的是,就在一个月前,湖南省人民医院一名研三规培生小丽(化名)因不堪工作压力,最终在医院卫生间割颈自杀。

此时,距离她研究生毕业仅有3个月。她只需要完成实习,拿到住院医师规培合格证、执业医师资格证,8年学医生涯便有了出头之日。可为什么到头来她却选择了轻生呢?为什么以救死扶伤为己任的学医者却救不了自己呢?

或许,从她的聊天记录和遗书中,我们便可窥探一二。

作为一名学生,课题进展不顺利,不能拿到住院医师规培合格证都将直接影响着她是否能顺利毕业。

这就导致许多人在规培过程中,即使遇到问题,也不敢提出反对的声音。一位内科规培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因为这些权力在他们(上级)手上。轻则延迟毕业,延长培训时间,没办法正常工作入职,重则退培,三年白读。”

也就是说,这些规培生在医院的实习中,每天不仅要面对高强度的体力工作,还要承受来自管教医生的各种打压以及PUA。所以,他们长期处于身体和精神的双重消耗中。久而久之,就会出现焦虑、抑郁、易怒、失眠、血压升高、心率过速等各种状况。

正如小丽在遗书中所写:

“从大年初六到现在没有好好休息过,大年初六上了三十多个小时班,不眠不休,可事情还是做不完,每天都在加班。”

“源源不断的事情,根本不可能做得完。”

“我以为熬过几天就好了,没想到是个死循环。”

是啊,8年的学医生涯,多么不易呀,可没想到换来的却是个死循环。这对于普通家庭的孩子来说,8年的沉没成本显得太高了,很难让他们做出放弃的选择。来自心理的压力、家庭的压力,以及外人的指摘,足以击垮他们对生活的热爱与希望。

小丽说,“因为是医学生,所以选择了颈动脉。”

或许,这就是她选择在元宵节前夕对自己动手的原因。

不是他们不想活,而是长时间的高压情绪,让他们没有了重来一次的勇气。正如B站上一个医学生所说,

很多人忍着就是怕考核不过还得再来一次,再体验一次这地狱一般的生活。很多人在即将结束时选择结束生命,就会有人说再坚持一下就好了,但我想说,好不了的,规培不光摧残身体,更摧残了医学生对未来的向往,怀着一腔热血进临床,结果看到的面对的都是残酷的事实,他们对未来感到无望,规培三年只是开始,往后余生如果不改行就会永远陷在这沼泽里,而学医的沉没成本太大,没有后路的人就会选择早点结束生命,脱离苦海。

为什么拿手术刀的人最终却将刀子捅向了自己呢?为什么他们救得了别人,却救不了自己呢?因为长期处于高压之下,他们已经在潜意识里已经接受了别人的PUA。他们就会觉得,自己真的好差劲。

可事实上呢,能考上医学院的学生已经打败了80%的竞争者,而能考上医学院研究生的人已经称得上是人中龙凤了。然而,长时间被打压、否定后,他们对于自我的认可,就会变得很低。

他们很容易接受外部给他们的这个设定,比如,“你怎么这么笨,这么点事都做不好。”

“你这病历写的都是些什么?”

“这么长时间了,怎么连换药这样的小事都做不好?”

久而久之,他们就会接受这个设定。觉得自己很差劲。觉得自己付出的8年时光,特别的没有意义。然而,他们却不敢轻易放弃。因为,这8年学医生涯,他们付出了巨大的成本,其中一部分是经济上的,另一部分是时间、精力上的成本。

这些付出的成本,是没办法收回来的,所以又被称为沉没成本。当一个人,不能接受放弃这么高的沉没成本时,他可能就会做出过激的行为。

所以,我们的规培体制、评级制度什么时候可以改一改呢?要不然,我们的医学生也会像国外一样,越来越少。

0 阅读:0

四月琼思01

简介:你有没有爱过一个人,你有没有恨过一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