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真正的命脉揭秘:斯大林的重要告示震撼世界!

斌哥说世界 2024-01-22 17:29:40

近代战争中,海洋国家通常比陆地国家更具优势。以鸦片战争为例,20万清军轻易被不到2万的英法联军击溃。这不仅与战斗力和武器装备有关,还与双方调兵速度的差异密不可分。英法联军到达珠海口可能只需两周,而清军却需要长达3个月的时间才能集结并赶赴战场。等清军撤退后,英法联军又能迅速重返并打击清政府。

"要发财,先修路"这句话曾深刻体现在清政府的亏损上。19世纪鸦片战争中,中国军队以10倍的兵力惨败于英法联军。失败的原因众多,包括武器装备落后和统帅疏忽,但最容易被忽视的原因是军队调动速度的差异。英法舰队迅速抵达广东港口,而清军却难以及时集结应对。此外,英法舰队的灵活机动也让清军应对不及,使得粮草运输问题凸显。

鸦片战争过后,外国曾有修建中国铁路的想法,尽管此举对外国有利,但对清朝也有利。然而,清廷却否决了这一建议,直到19世纪末才开始陆续修建铁路。截然相反的是,清政府极其重视海军建设,甚至成立了多个舰队,其中北洋水师规模最为庞大。然而,甲午战争中全军覆没,洋务运动遭遇挫折,清政府最终不得不接受列强的割地要求。

相较之下,俄罗斯选择了不同的强国之路——修建铁路。虽然当时的俄国处境明显落后于其他列强,甚至面临被日本超越的局面,但在西扩多次受挫后,俄国将目光转向西伯利亚。西伯利亚不仅拥有丰富的资源长期处于未开发状态,而且成为沙俄战略重心向远东转移的地方。

1890年,沙皇亚历山大三世正式发布修建西伯利亚铁路的命令,次年,铁路从最东端的海参崴开始动工。然而,铁路的实际修建过程异常艰难,受到密集的河流和广阔的冻土层的阻碍,同时还要应对冬季零下50多度和盛夏40多度的极端气温,这些因素使得设备施工困难,工人生命安全面临威胁,无数工人因此丧生。

当时的日本也密切关注着俄国的动向,渴望分享远东利益。一方面,日本在国际上试图阻止铁路的修建,另一方面积极备战。就在西伯利亚铁路即将完成之际,日本发动了进攻,由于准备不足和兵力调配困难,俄国很快落入下风。俄国只能加紧施工,铁路竣工后,大量俄国军队迅速运抵远东,最终在战争末期挽回了一些劣势,日俄战争中,日本惨胜。然而,由于有底气的俄国表示愿意继续战斗,战后签订的条约也体现了双方的妥协,日本并没有获得太大的好处。

1904年,西伯利亚铁路仅剩100多公里未完成,日本对沙俄宣战。战争初期,由于准备不足和轻敌,沙俄很快陷入劣势。然而,五个月后,西伯利亚铁路竣工,欧洲军队得以快速调配至远东,沙俄很快挽回了一些劣势。

最终,日本获得了惨胜,但在签订条约时,并未占到太多便宜,与此同时,沙俄也具备再战的气魄,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西伯利亚铁路的修建。

在二战期间,西伯利亚铁路也发挥了重要作用。战争初期,日本在诺门坎战役中失利,此后备感忧虑,不敢轻举妄动。在战争中后期,苏联红军利用西伯利亚铁路调动兵力,最终以压倒性优势击败了日本关东军。

苏联高度重视西伯利亚铁路,斯大林曾表示,西伯利亚铁路是苏联的命脉,一旦该铁路在中间某处被切断,苏联就会陷入危机。这足以显示西伯利亚铁路的非凡政治和战略意义。

同时,西伯利亚也为苏联以及现今的俄罗斯经济做出了巨大贡献。曾经荒芜的西伯利亚如今在农牧业、采矿业和旅游业方面都取得了巨大发展,成为苏联乃至俄罗斯经济的命脉,时代在进步,西伯利亚大铁路让所有人意识到交通的必要性,很可能在国家关键时期起到的重要作用,那么大家是怎么看待的呢?

0 阅读:6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