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埔军校建在远离广州市区的荒凉小岛上,后来证明的确是英明之举

读万卷书破万里浪 2024-02-02 16:02:22

来百度APP畅享高清图片

1922年6月,由孙中山一手扶植起来的粤军总司令陈炯明背叛革命,并在帝国主义和直系军阀的怂恿下在广州发动政变,炮轰总统府,妄图置孙中山于死地。孙中山在叶剑英等人拼死护卫下避难于永丰舰,靠着依然忠诚的一部分海军舰艇侥幸逃出包围,但随着形势的日益恶化,孙中山不得不于8月9日再次离开广州,退往上海。

广州市内,滇桂两军和商团武装桀骜不驯

陈炯明的反叛之举,使孙中山认识到依靠一派军阀去打到另一派军阀是绝对不可能的,必须寻找新的道路,建立属于自己的革命武装。1923年1月中旬,在广西境内的滇军和桂军各一部,以拥护孙中山的名义进军广州,驱逐了陈炯明叛军。2月,孙中山再回广州,重建大元帅府,立即做出了创建革命军队的决策,并准备仿效苏俄红军建军经验,先创办军官学校,作为建立革命军队的基础。

虽然孙中山有决心、有设想,可惜此时他这位大元帅只是名义上的领袖,在广州这块地盘上话语权有限。当初陈炯明叛乱占领广州,是刘震寰的桂军和杨希闵的滇军等武装联合从广西出兵,一举击退了叛军,此后这些家伙就长期盘踞广州市区,把持着税收大权,横征暴敛,不断壮大力量。其中,仅杨希闵就已经号称“3万雄兵”了。此外,广州当地商会在英国支持下,也组建了数千人的商团武装,在市区公开训练,不服从革命政府法令。

广州周边,两大军阀虎视眈眈

在广州以外的广东其他地区,各路敌人也始终对革命政权虎视眈眈,已经败退出广州的陈炯明依然号称“10万大军”,就驻扎在惠州等地,随时准备反扑;在广东南部及海南岛地区,土著军阀邓本殷虽然打着中立的幌子,但暗地里已经投靠了张作霖、吴佩孚等掌控的北京政府,积极扩军备战,随时有可能派兵袭击广州。

因此,黄埔军校的选址,首先要考虑广大师生的安全问题,由于杨希闵、刘震寰等军阀加上帝国主义势力控制的商团武装在市区兵力庞大,桀骜不驯,随时可能发动突然袭击,因此军校选址必须离开市区,但如果距离太远,又可能遭到陈炯明、邓本殷等外敌的打击。为此,黄埔军校最终选址在在远离市区的黄埔岛上。

黄埔岛易守难攻,防备遭人偷袭

这是一个四面环水的孤岛,因为正好扼守珠江口的位置,曾经建有军事要塞,但此时早已废弃,只是一个供当地渔民打渔休息的荒凉小岛。但正是因为荒凉、不起眼,因此在这里办军校正可以避开各路军阀的控制和干扰,而且这里距离广州的距离也并不远,乘当时的汽船行驶约1小时就可到达,一旦遭遇敌人大规模袭击,可以随时增援。

此外,早在清道光年间,民族英雄林则徐奉命来广州禁烟,并有了“虎门销烟”的历史壮举。当时为了防止英帝国主义报复,林则徐及广东水师提督关天培等人特地在这里修筑了多处炮台,以后又建立了军事要塞,用来抵御船坚炮利的英国侵略者。虽然随着时光的流逝,这里的各类防御设施已经年久失修,但与其隔江相望的鱼珠炮台和侧面的沙路炮台尚在,可以与黄埔岛形成三足鼎立之势,抵御来自水面的威胁。

军校正式选址在黄埔岛上

从经济角度考虑,这座岛上有清朝末年设立的陆军小学堂,后来又设立了广东陆军学校和海军学校,旧址校舍虽然残破,但在此基础上修葺总比原地重新建设要方便得多,也可节省大量人力、武力,最重要的是,可以节省下更多宝贵的时间,使得黄埔军校早日建立。因此,1924年1月28日,孙中山在宣布筹委会名单的同时,正式选定以广州近郊黄埔长洲岛为陆军军官学校校址。

后来的事实证明,选定黄埔孤岛作为军校校址是非常正确的。因为随着军校中革命力量的不断壮大,各路反动势力均感到了巨大的威胁,尤其是距离最近的杨希闵、刘震寰等人,仿佛感觉到自己的末日即将来临,因此先后多次扬言派兵来犯,要武装解散黄埔军校,只是由于黄埔岛进可攻退可守的地形才迟迟没有动手。

黄埔学生军壮大后,迅速铲除各路威胁

1924年10月,刚刚在黄埔岛上经过数月训练的军校师生组成学生军,离岛上岸,配合其他部队首先解除了为虎作伥的广东商团武装;次年,又东征陈炯明,连克淡水等要地,陈炯明仅剩2万余残兵退守惠州老巢;此时杨希闵、刘震寰率部在广州发动叛乱,学生军星夜回援,经过2天激战,全歼两部叛军,彻底肃清了广州革命政权的心腹之患。

0 阅读:6

读万卷书破万里浪

简介:笑谈风云,闲说历史,另眼看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