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期刑犯”老到不能动,监狱会给他们养老吗?答案真令人心酸

郭嘉聊健康 2024-05-18 07:53:39

因头条改版,增加了广告解锁功能,当广告打开后,静等5秒钟,您再伸出发财的小手,点击右上角的叉号关闭,就可以继续阅读我的文章了

新闻报道中出现的令人发指的犯罪行为,让人不禁对罪犯的命运产生了疑问。

被警方抓获后,这些罪犯通常会被判下无期徒刑。

那么他们是否会在监狱中直到老去,直到去世呢?一旦到了老年,监狱又会不会给他们养老呢?

其实在一场轰动全国的案件中,这些问题可以得到解答。

2008年,三鹿奶粉的质量问题被揭露,震惊全国,其劣质奶粉导致近30万婴儿受害,在社会上引起了巨大反响。

作为三鹿集团的董事长,田文华因制造和销售伪劣产品罪行严重,最终被判处无期徒刑。

令人震惊的是,明明曾经被判处无期徒刑,而现在田文华却有望在2027年,以85岁高龄走出监狱的那一刻,发生巨大的转折。

这个案件引起了网友对无期徒刑犯人监狱生活的真实面貌的关注,也在意她为何能够提前获得自由的原因。

一、监狱罪犯居然周休两天

田文化作为无期徒刑的罪犯,每天都过着“5+1+1”的生活。

也就是一周5天的劳动,1天的学习,1天的休息,每一分钟的时间都是经过合理安排的。

在我国,除了对罪犯进行处罚控制之外,更重要的是对罪犯进行教育和改造。

一般无期徒刑的罪犯必须在六点钟之前,在指定的地方集合,确认所有人都到齐了,然后回到各自的牢房里,开始梳洗。

洗漱完毕吃早餐,囚犯们的伙食在监狱中还是很重要的。

各种营养都有,但也不是什么山珍海味。

不好吃、不喜欢的食物,都要吃掉,不能浪费食物,一顿饭下来,已经是八点了。

这个时候,囚犯们开始“打工”,他们犯了罪,政府管饭管住,当然要回报。

最普通的就是制衣、机械、体力等各种体力劳动,所谓“踩缝纫机”,就是由此而来。

每天上班八个小时,早上八点工作,中午吃饭休息,下午两点继续工作,晚上六点到七点吃饭。

犯人在监狱工作,虽然也有报酬,但报酬并不高

这是为了让他们知道,没有付出,就没有收获。

一周有五天的时间工作,剩下是一天学习,一天休息。

在休息这一天,罪犯们可以参加各种各样的活动,充实自己的精神世界。

可以选择参加篮球、乒乓球、羽毛球等体育活动,既能强身健体,又能培养团队意识,提高集体荣誉感。

罪犯也可以通过阅读、观看电影等方式来丰富自己的思想生活,从而进一步了解这个世界,了解自己。

不过,虽然是休息日,但还是要严格遵守监狱的规定。

比如,无论干什么,都要求三人以上,不得擅自行动,以保证监狱的安全与秩序。

在监狱之中,学习成为了不可或缺的一环。

只有通过学习,他们曾经误入歧途的思想观念才能得以拨乱反正。

他们所阅读的书籍,在外界是不流通的,因为这些书籍是监狱管理机构为改造他们的思想而专门编撰的。

这些书籍不仅能够帮助他们反思过错,更能引导他们重新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从而在未来的生活中重新找到属于自己的方向。

监狱劳动通常是体力劳动,体力劳动可能涉及重体力劳动,如搬运、挖掘、制造等,这些工作往往需要消耗大量的体力和精力。

劳动的时间通常比较长,可能会超过正常的工作时间。

长时间的劳动会使罪犯感到疲劳和不适,增加工作的辛苦程度。

监狱劳动的环境相对较差,如工作场所狭小、设备简陋、卫生条件不佳等。

这些因素都可能影响罪犯的工作体验和身体健康,增加工作的辛苦程度。

最重要的是监狱中的罪犯通常面临着来自社会、家庭、自身等多个方面的压力。

这些压力可能使罪犯感到焦虑、抑郁、孤独等,增加劳动的心理负担。

当他们每天工作八小时,上五休二的作息时间传开后,很多人都表达了自己的羡慕之情。

但这是不对的,都是一天24小时,外面的人想要做什么,都是自己决定的。

别想着在监狱里度过余生,一旦越过了法律的红线,就等于失去了自由。

二、无期徒刑会给罪犯养老吗

答案是不会的,因为我国独具减刑制度,田文华无期变有期,依靠的就是这个减刑制度。

只要不是死刑立即执行,就都可以获得减刑。

无论犯罪分子是被判处有期徒刑、无期徒刑还是死刑。

只要他在服刑期间有认罪后悔的表现,有积极改造的事实,那么他们都可以获得减刑。

这样一来,他们的刑期就变成了实刑,即可以算得到日子的刑期。

再两年后,就可以观察其改造成绩的好坏,进行实际的减刑了。

这种减刑,减了多少,刑期就实实在在少了多少。

如果一个人被判处无期徒刑,那么最好的情况是:两年后改判为二十五年。

其后每两年减9个月,整个服刑期间可以减到9次刑,实际服刑年限21年。

目前的减刑办法,一次减刑的幅度最长不得超过九个月,两次减刑期间至少要间隔两年。

不过这种最好的情况只存在于理论中,真正能够做到这个地步的人,凤毛麟角,万中无一。

而且在这20年服刑生涯中,他应该至少可以碰到3次減刑办法改革。

每改革一次,减刑的绳子就会收紧一点,他的后期减刑幅度就要损失一点。

实话说,现阶段的减刑办法,比过去的老办法要严格了不少,而且可以预见的是,未来的减刑办法仍将继续更加严格。

也就是说,我国政府在通过不断收紧减刑这根绳子,来不断增加犯罪分子的违法犯罪成本。

其实在我国,即便被判处无期徒刑,也不是就一定会老死在监狱。

况且,只要不是突发性的恶性重疾造成的病亡,监狱可以在犯人病危的最后关头,启动紧急保外程序,让其家人接回。

因此被判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也大概率不会在监狱养老,但又有多少人愿意接受这样一个“负担”。

但事实上,无期徒刑跟死刑的区别可能只差那么一口气。

无期徒刑的人,即便二十年后释放,20岁的小伙子变成了40岁大叔,40岁的大叔变成了60岁大爷。

60岁的大爷人生基本已经没有希望可言。

三、到底减刑是好是坏

田文华让三十万无辜的婴幼儿受害,使无数家庭饱受苦难,她究竟有何资格在如此短的时间内获得减刑。

面对社会各界对此事的强烈质疑,田文华的家属却站出来为她辩解,声称她在监狱内表现优异,屡获考核奖励,这样的回应,无疑让公众更加气愤。

无期徒刑主要适用于性质最严重、社会危害极大的犯罪,比如颠覆国家政权、分裂国家等。

这类犯罪对国家和社会的危害极大,因此法律规定了对这些犯罪可以判处无期徒刑。

故意杀人、抢劫、绑架、强奸、贩毒等严重危害生命财产安全的犯罪行为。

在这些犯罪中,如果犯罪分子的行为极其恶劣,后果特别严重,或者具有其他严重情节,如累犯、主犯等,就可能会被判处无期徒刑。

那么,这些社会的“害虫”,凭什么减刑呢?

有人认为,刑法设置减刑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激励犯罪分子在服刑期间积极改造。

通过认罪悔罪、遵守监规、接受教育和劳动等表现,促进其早日回归社会,成为守法的公民。

通过减刑的激励,鼓励犯罪分子在服刑期间积极表现,给予犯罪分子改过自新的机会。

体现了对人的尊重和人道主义精神,使犯罪分子感受到法律的公正和宽容。

刑法的另一个功能是教育,减刑就是教育的一环。

另一部分人强烈建议废除减刑,减刑是对受害者的践踏,更是助长了恶人更恶。

甚至有网友表示:社会缺一个人判处无期徒刑的人做贡献吗,减刑那不是肉包子打狗么?

结语

无论狱中的日子是好是坏,法律始终是支撑社会,维护公平正义的基石。

它规定每一个公民所享有的权益和应尽的义务,清晰划定了合法行为与违法行为的界限。

作为公民,我们肩负着义不容辞的责任去遵守法律,因为只有每个个体都恪守法律,我们才能够共同构建一个安全无忧、秩序井然、公正无私的社会环境。

参考资料:

交流谈说2024-03-26《“无期刑犯”老到不能动,监狱会给他们养老吗?答案真令人心酸》

历史有点冷2024-04-01《“无期刑犯”老到不能动,监狱会给他们养老吗?答案真令人心酸》

盖秦聊事2024-04-08《“无期刑犯”老到不能动,监狱会给他们养老吗?答案真令人心酸》

0 阅读:0

郭嘉聊健康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