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解读·人物篇(十三)贾宝玉甄宝玉蒋玉涵通灵宝玉

半月方塘 2022-11-18 14:18:57

贾宝玉、甄宝玉、蒋玉涵、通灵宝玉,四个玉实际指的是同样的寓意,即政权。但又有不同:寓意不同,结局也不同。

贾宝玉在两府男玉字辈排行老四,按年龄依次是贾珍、贾珠、贾琏、贾宝玉、贾琮、贾环,看看他们的寓意:

贾珍、贾珠:珍珠,古人把珍珠和玉器并列为宝贝,可以作为祭祀时用品,这是表层意思,从字面看,“珍”字右边指”头发茂密“,头发茂密就是汉人,反衬清朝剃发,故贾珍指明朝朱姓藩王,娶妻尤氏,”尤“是多余累赘的意思,指明朝朱姓王冗多累赘,住宁国府也指地方藩王;贾珠的”珠“,拆开是朱王,更直接说明是明朝的王,住荣国府,指皇帝。

贾琏:”琏“指祭祀时盛谷物的玉器盘子。”琏“字拆开是王的连接,指皇位的传承。

贾琮:指祭祀时象征美好的八角玉,”琮“字拆开是宗王,指明朝宗室亲王,所以贾琮经常出现在贾府祭祀、年拜的家族活动仪式上,排名靠前。

贾环:环也是玉,玉按照”玉肉“的多少常分”璧、环、瑗、玦“,这四类又可指女性的少女、少妇、熟妇和老年妇女,环指玉肉和空隙一般大的玉,指少妇初熟阶段。环字拆开是不王,指势力已成,欲篡位的王;和宝玉同父,指是皇帝亲王。

分析可知,贾家玉字辈的男子都代表祭祀时的珍珠玉器,在商制巫政的明朝,非常重视祭祀活动,完整的祭祀活动都要在祭祀结束时,埋一块玉于场所,可见玉的地位。宝玉更是玉中之宝--玉玺,指政权。

宝玉集众人所宠,是众女子都想得到的,他自己也喜欢吃红,这些都和玉玺的魅力和特征相符。

贾宝玉即朱家的政权;甄宝玉即郑家的政权。

宝玉和通灵宝玉的关系:

通灵宝玉是指自秦以来的传国玉玺,上面的”莫失莫忘,仙寿恒昌“和和氏璧传国玉玺上的”受命于天,既寿永昌“非常接近。传国玉玺自秦开始,用至唐朝,被李世民随葬入地下后,各朝都自己制作本朝的玉玺,此后的玉玺已非传国玉玺,玉玺也并非一朝一玺,宋徽宗搞文化革新、欲打破神权,曾制作二十多个玉玺。传国玉玺虽已不在,但它的神圣唯一性深入人心,代表的是政权的灵魂,而非只后世玉玺的那块玉。宝玉是后世玉玺的玉,指当朝的政权,通灵宝玉才是传国玉玺的灵魂,指符合天地之道的大一统政权。

宝玉离开通灵宝玉就是”臭皮囊子“,就是没有太多实质或偏居一隅的政权,也就是和蒋玉涵一样的”令人官“而已。

通灵宝玉是大荒山女娲制作的吸天地之灵气的远古灵器;贾宝玉是有劫要渡的一个小神仙,两者本不想干。通灵宝玉与薛宝钗的劫,神瑛侍者转世的贾宝玉是不知道的。薛宝钗的热毒来自前世女娲的炼石过程,故薛宝钗只追求通灵宝玉而非贾宝玉。小说里,薛宝钗在贾宝玉丢玉后,对贾宝玉很冷淡,在和贾宝玉成婚后,每天最重要的事是”宝玉每晚睡后,宝钗都要亲自把玉小心放在奁中“;宝玉睡梦中曾嚷道”什么金玉良缘,我偏说是木石前缘“,说明宝玉并不知道有金玉良缘,而只认木石前缘。是和尚道士把他们像钗一样,把两股簪纠缠在一起,在宝钗和黛玉来说,一个代表守旧势力;一个代表求新势力;在宝玉和通灵宝玉来说,一个代表当时政权,一个代表汉人大一统政权。

在众神仙红楼之梦结束,回到太虚仙境时,神瑛侍者和绛珠仙草都受到高规格待遇,而宝钗却什么都不是,说明他们的前世并不相干。黛玉完成度劫,是以滴墨来还泪;宝钗完成了度劫,是将传国玉玺带回大荒山。

宝玉与蒋玉涵的关系:

蒋玉涵谐音”将玉含“,是盛玉玺的盒子,指没有政权治理,空有政权架子的”令人官“,是形似而无实质的”伶官“,好像戏子的模仿而已。蒋玉涵早前被忠顺王府和北静王争来争去,指李自成的大顺军和吴三桂的势力虽然想但都没有实质的朝廷治理。忠顺王府即忠于大顺的势力,指大顺起义军,是贾府的明面上的敌人,对贾府粗鲁而无礼;北静王指北方靖王,是贾府身边的不可靠的自私势力,贾府抄家,北静王并没有多大的出手帮助,相反,保住了自己的地位。他说的”雏凤清于老凤声“,体现了他认为清是雏凤,明是老凤的精明而不可靠的投降观点,送的蓑衣、斗笠预示他将搏世而杀,只为自己而求前途。

在冯紫英请客(指孔有德叛变,是明金战场转折点)宴会上,宝玉和蒋玉涵交换汗巾,”汗巾“谐音”汉金“,交换汗巾指明朝和后金都有人互相叛变,蒋玉涵汗巾是北静王的,说明吴三桂是叛金的典型代表。

汗巾后来到了袭人手里,袭人--龙衣人,指汉人皇帝,袭人后来嫁给了蒋玉涵,指汉族明朝此时成了空架子;蒋玉涵最后休了袭人,指南明皇帝最后连空架子都丧失殆尽。

这一切的转化转折点在蒋玉涵从忠顺王府逃跑,躲在紫檀堡,忠顺王府来贾府要人,再加上”金钏之死“,宝玉被贾政毒打这一章节。紫檀堡指紫禁城,蒋玉涵进紫檀堡指紫禁城已是空架子,贾政毒打宝玉指政事失望、政权重创。这个过程背后影射的是李自成打下北京城,崇祯朝灭亡。

这里稍微解读一下红楼重头戏之一的”金钏投井“。背后是写魏忠贤之死,崇祯初的”迷魂香案“案发,魏忠贤上吊。

金钏是手腕上的玩物,即”腕物“,魏忠贤字”完吾“,谐音相同,金钏即魏忠贤,是皇权身边的最大最得力的下人。金钏因和贾宝玉调情,一路上,调戏宝玉吃口红,说她家也有,进房后,王夫人睡着了,宝玉摘了金钏耳坠子(指魏忠贤导演的客氏假怀孕被识破,”耳坠子“即坠儿子),喂了香雪润津丹(即”为了想血刃金“),说要和金钏在一起过(即交付政权),金钏笑答应。王夫人猛醒,怒打金钏,逐金钏出院(即崇祯突然出手,发落魏忠贤去凤阳)。金钏投井而死(即魏忠贤投颈上吊,井谐音颈)。宝钗给尸体盖衣,(即说明这是阉党一伙)。这个消息是贾环透露给贾政的,指这次事件性质是谋权篡位。另篇细论。

历史上,崇祯抓魏忠贤,不像小说“王夫人猛醒”那么简单,魏忠贤爱养花,手里有”迷魂香“,可以杀人于麻醉至死,魏忠贤手下给崇祯下了药,整个过程和金钏魅惑宝玉过程相似,魏忠贤的所作所为,崇祯一直装不知,此时崇祯识破,才有了治魏忠贤罪的证据,这个迷魂香草又叫唇形草,所以小说里说到”口红“,说到“王夫人睡着”。

阉党被除,朝廷政事一下削弱,是好是坏难说,但崇祯朝政权开始空虚却是事实。

贾宝玉和甄宝玉的关系:

两人极相似,指郑成功家完全照搬明朝朱家的政权体制;两家关系好,指郑家一直尊明朝南明为正统;甄宝玉送通灵宝玉,指郑家不称帝,只称王。

宝玉和石头的构思应该来源于卞和三献玉的“夫宝玉而题之为石,贞士而名之为诳”,提示了贾宝玉不是世人口里的“顽石”,不是“混世魔王”,是有贞节操守的政权,这也符合明朝”不和亲、不赔款、不割地、不纳贡,天子守国门“的史实。纵观全书,宝玉确实始终志向不改。

一是讨厌读经书。却喜欢读野书《西厢记》《会真传》,”西厢“即西方,”会真“即求真,作者影射的是明朝需要学习西方科学,才是振兴家国的之道,这点和林黛玉东林党一致。

二是一直喜欢黛玉,不喜欢宝钗。指明朝政权(不是皇权)一直在极力创新,一直和守旧势力抗争。

三是一直积极结交各方异人,讨厌场面上的应酬,吸取各人的新奇,讨厌陈规老套之辞。如好朋友柳湘莲,即指水军和草莽结合的势力,水军指明郑,草莽指义军。(尤三姐篇细论)

宝玉当为”贞士“,而非”诳士“。

1 阅读:66
评论列表
  • 2022-11-24 20:24

    你们一思索,老曹就发笑。

  • 2022-11-29 18:50

    这蛋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