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娜ˑ卡列尼娜》:婚姻的三重境界,你在哪一层?

悠悠读书会 2024-04-12 16:52:25

《安娜ˑ卡列尼娜》写了三种婚姻状态,还有一种是托尔斯泰推崇的但也是可望不可即状态,也就是灵魂伴侣。

01

陶丽和奥博朗斯基:消耗人的婚姻

34岁的奥博朗斯基和妻子陶丽结婚9年,陶丽生了7个孩子,活着的有5个,陶丽整天忙于孩子和家务。

而奥博朗斯基崇尚享乐主义,而且天生是乐天派,在外面的应酬场合他会如鱼得水,常常能撑得起欢乐的场面,所以人人喜欢他。

罗兰小姐是孩子们的家庭教师,看到罗兰调皮的小眼睛和美丽的笑靥,就禁不住与她暧昧偷。

陶丽发现后痛苦万分,要与他离婚。

可奥博朗斯基觉得自己还是爱妻子的,但是妻子已人老色衰,做好贤妻良母就行了,理应宽宏大量才对。

后经妹妹安娜调解,两人重归于好。

但奥博朗斯基根本不会打理家产,把陶丽从娘家带来的田产也便宜出售,他的工资并不高,陶丽带着孩子们,只能节俭过活。

以至于当她去看望安娜时,发现自己穿的衣服都不如安娜家里的仆人穿得靓丽。

陶丽的经历是许多女性在婚姻中付出与牺牲的真实写照。

她的生活几乎完全被家庭和孩子占据,她的付出和牺牲,往往被忽视,甚至被视为理所当然。

她在婚姻中承担了太多的责任,而奥博朗斯基却似乎一直在逃避。这种不平衡,让陶丽感到孤立无援。

面对幼小的孩子们,陶丽也陷入了深深的无奈。

伍尔夫说:“每个人都需要一个属于自己的房间。”

当你努力承担起母亲和妻子责任的同时,也请为自己留一个房间,在这里整理身体和心情。

婚姻和家庭是生活的一部分,而不是全部。

每个人都应该有自己的生活和空间,有自己的幸福和追求。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地实现自我,也才能真正地享受家庭和婚姻带来的幸福。

02

安娜和卡列宁:孤独的婚姻

卡列宁成为省长时刚刚40来岁,对于省长这个职位来说,40岁简直太年轻了,这让人对他的前途充满了期待和幻想。

安娜的姑妈就是这样想的。

当时,因为卡列宁和这位贵妇都是虔诚的信徒,卡列宁经常到她家里来,16岁的安娜那时恰好在姑妈家住。

姑妈便把安娜介绍给卡列宁,卡列宁自小父母双亡,靠叔叔抚养长大,养成的性格孤僻而好强。

卡列宁的注意力都在工作上,他并没有安娜当会事儿。可是这个姑妈借口卡列宁影响了姑娘的声誉,逼着卡列宁娶了安娜。

婚后,卡列宁依然工作至上,每天的时刻表几乎不变,按部就班工作吃饭睡觉。

安娜却在家管理家务带孩子,没事儿的时候就一个人读读书,平静而沉闷。

只有在卡列宁带她出席各种上流社会的社交圈时,她才感到如鱼得水,轻松愉快。

但这也只是短暂的快乐,回到家就又会陷入孤独中。

直到遇到风流倜傥的伏伦斯基,安娜的热情被点燃,她觉得她的生气被婚姻压抑了9年。

这段婚姻从一开始就是个错误,卡列宁和安娜之间没有爱情,卡列宁不是出于爱慕求婚,而是出于宗教信仰和道德责任,这就为悲剧埋下了伏笔。

安娜与卡列宁的婚姻,虽然在外人看来光鲜亮丽,但实际上却充满了孤独和空虚。

这种缺乏爱情基础的婚姻,让安娜感到孤独和压抑,让她感到厌倦。

没有激情的生活,就像是一潭死水。

03

列文与吉娣:交流和信任

列文早就心仪吉娣,但吉娣却仰慕伏伦斯基。

伏伦斯基转头去爱安娜后,吉娣经过痛苦挣扎,发现了列文的很多优点,才明白自己其实是爱列文的。

他们结婚后,经常为一些小事发生争吵,但从不过夜,两人都很善于沟通。

比如列文的哥哥病重,列文要去照顾,吉娣也要去,列文坚决反对她去。

列文认为这种紧要关头,吉娣还只想到自己一个人在家很寂寞,非得跟去添乱。

可吉娣说她是去帮忙,是列文把她想得太自私了。

经过沟通,他们达成了一致。

事实证明,吉娣在现场帮了很大的忙。

再比如,维斯洛夫斯基到他们家做客,当列文发现他对吉娣格外关照甚至有些轻浮时,顿时醋意大发,他把维斯洛夫斯基赶走了。

吉娣刚开始觉得结了婚自己连这点交往的自由都没有了,很郁闷,后来经过两人沟通,吉娣感到这是列文对自己的爱意,她宁愿失去这种外界交往。

而当列文对安娜有好感时,他也能自我发觉,自动向吉娣坦白,并及时止住念头。

在列文和吉娣的婚姻中,他们之间真正做到了无私、忠诚、坦诚和信任。

苏格拉底说:“未经审视的生活不值得过。”在爱情中,我们也需要不断地审视自己和对方,理解彼此的需求和期望。

真正的爱情不仅仅是激情和浪漫,更是在平凡生活中相互扶持、共同成长。

写在最后

即便是吉娣和列文这么幸福的婚姻,他们也并不是灵魂伴侣。

列文一直挣扎着要弄明白“人为什么要有信仰?”但他从未将自己的精神探索告诉吉娣。

吉娣也保有自己的小秘密。

这种保留个人空间的做法,在很多健康的婚姻关系中都是常见的,它有助于保持个体的完整性和独立性。

相爱的伴侣,也需要在相互理解和支持的同时,尊重彼此的个人空间和隐私,这种平衡是维持长期关系健康和稳定的关键。

END

0 阅读: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