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5年贺龙女儿致信中央,恳求找寻父亲遗骸,毛主席看后流泪批准

愚鉴 2024-04-13 17:25:55

1975年,毛主席收到了一封特殊的来信。这封信是贺龙的长女贺捷生写的,内容就是请求中央找回父亲的遗骸,重新安葬。毛主席看后也想到了当初和贺龙元帅并肩作战的岁月,想到了贺龙为革命作出的巨大贡献,含泪批准了这一请求。

那么,为什么贺捷生会向中央提出重新安葬贺龙的请求呢?最后贺龙是否被重新安葬了呢?贺捷生又有着怎样的经历呢?

原来,自从1966年以后,贺捷生就和父亲聚少离多了,对父亲的病情也不太了解。直到1969年6月,几名干部才找到贺捷生,告诉她贺龙元帅已经病重,让她赶紧回去看看。

贺捷生立即赶到301医院看望父亲,但她赶到时贺龙已经不幸去世。贺捷生想起上次和父亲见面时他的身体还算健康,想起了与父亲相处的点点滴滴,不禁悲从中来。

而更令贺家人难以接受的是,由于处于特殊时期,第二天晚上贺龙的遗体就被有关部门匆匆火化了,骨灰盒上用的甚至都不是贺龙的名字,这就导致贺龙的骨灰难以寻找。

并且这一切都是在未通知贺龙家人的情况下进行的,贺捷生甚至不知道父亲的骨灰被放在了哪里,这令她悲痛万分。于私,贺龙是她的父亲。于公,贺龙作为开国元帅,在关键时刻为革命立下大功的元勋,骨灰盒上竟然写的不是自己的名字,也无法下葬。于公于私,贺捷生

都无法接受这样的待遇。

因此,此后贺捷生便一直在为重新安葬父亲而奔波。直到1975年4月,贺捷生被调到中国革命历史博物馆工作,也获得了直接向中央写信的机会。她立即写信给毛主席,表示贺龙这位开国元勋应该得到基本的尊重,理应光明正大地下葬,不应该连自己的名字都用不了。

毛主席收到信后也是热泪盈眶,不能自已。贺捷生的邻居就是毛主席秘书张玉凤的父母,张玉凤后来告诉贺捷生,毛主席当时把她的信放在胸前,望着天花板就流下泪来。

很快,毛主席就批准了贺捷生的请求,不但要找回贺龙元帅的骨灰盒,还要为他举办公开的追悼会,以认可这位开国元帅的功绩。此时周总理已经病重,但作为贺龙南昌起义时的老战友,周总理还是坚决揽下了安排追悼会的责任,拖着病体亲力亲为。他叮嘱工作人员,仪式一定要充分体现对贺龙元帅的重视,给历史一个交代。

在周总理的关心下,贺龙元帅的骨灰盒很快被找到。1975年6月,贺龙的追悼会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举行,周总理不顾身体虚弱,亲自主持仪式,贺龙的子女们也纷纷赶到追悼会现场。

贺捷生握着周总理的手泣不成声,又看到周总理如此虚弱,便请周总理保护身体。周总理望着贺捷生,也有些自责,感叹自己没有保护好贺龙元帅。但其实大家都知道,周总理已经尽力了。

贺龙的骨灰被隆重安葬后,贺捷生心里的一块大石头也终于放下了。此后,贺捷生投身文学创作,写出了一系列优秀的军旅文学作品。显然,父亲的经历给贺捷生提供了不少创作灵感。1996年贺捷生被授予少将军衔,成为了我军少有的女将之一。

不过,贺捷生的成就都是她自己打拼出来的。从出生开始,贺捷生其实就没怎么沾过父亲的光,反而受了不少磨难。但即便如此,她还是挺了过来,并开拓了自己的人生。

贺捷生的出生环境其实就并不安稳——她生于1935年11月,正是在红军长征过程中出生的,她的母亲蹇先任也是一名红军战士。

贺龙听到这一消息后也很高兴,当时他正率领红二方面军与国民党军激战,接连取得龙家寨、十万坪、板栗园等一系列胜利。一面是捷报频传,一面是喜得爱女,贺龙便给女儿命名为“捷生”,也就是在大捷时出生的意思。

此后,贺捷生就随父母踏上了长征之路,刚刚出生的她也成为了长征红军中年龄最小的成员之一。但她硬是挺过了长征之路,随红军一起抵达陕北。当时1岁的贺捷生已经是面黄肌瘦,体型远小于同龄婴儿。还是边区主席林伯渠特意买了只奶羊给她们母女俩补充营养,贺捷生的脸上才有了点血色。

但还没安稳多久,全面抗战又爆发了。贺龙要上前线指挥战斗,便把贺捷生托付给老部下秦光远、瞿玉屏,让他们把贺捷生送回湖南桑植老家。但桑植的条件也十分艰苦,贺捷生常年营养不良,直到1950年才和父母团聚。此时贺捷生已经患上了严重关节炎,双腿也有些瘸了。

即便如此,贺捷生也没有抱怨命运,而是一心为国奉献。从北京大学毕业后,贺捷生并没有选择留在首都,而是前往青海教书。

而在特殊时期,贺捷生的日子也不好过,但她还是以平常心面对。并且就在贺龙去世后不久,贺捷生的女儿也突然得病去世。面对父亲和女儿接连去世的双重打击,贺捷生还是挺了过来,终于“守得云开见月明”。

如今,贺捷生继续奋战在文学战线上,写下了一个又一个激动人心的军旅故事,这应该就是对她父亲在天之灵的最好安慰了。

1 阅读:184

愚鉴

简介:莫言离殇,大智者,愚之极至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