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吃降糖药,老太太险些丧命!错在哪?谨记三点不该有

王药师心血管讲堂 2023-12-26 08:50:19

吴老太太今年72岁,是一名糖尿病患者,一直口服降糖药控制血糖,血糖控制的还算稳定。最近由于天气变冷,老太太患上了重感冒,头晕鼻塞,自然也没了食欲,每天吃饭只吃一点点。这天晚上,老太太没吃晚饭,按照惯例吃完降糖药就上床睡觉去了。结果等到第二天一大早,老伴喊她起床散步,可叫了好几声,老太太都没反应,老伴意识到不对劲,赶紧拨打急救电话把老太太送往了医院。

经诊断:老太太是严重低血糖导致的意识障碍,进而发生昏迷,还好送医及时,又经长时间的抢救,老太太这才脱离了生命危险。医生强调,老太太的经历给广大糖友们敲响了警钟,长期服用降糖药,三个方面一定要注意。

一、学会合理选择药物

据了解,老太太常年服用的降糖药是格列本脲,格列本脲属于磺脲类降糖药,同属于此类的药物还有格列齐特、格列喹酮、格列美脲等,这类降糖药价格便宜,降糖效果强,但在使用过程中最明显的副作用就是会导致低血糖,这也是导致老太太昏迷的主要因素。

医生分析:降糖药的效果跟其不良反应呈现一定的相关性,一般来说,降糖效果越强,发生低血糖的风险也会越大。因此,糖友们在选择降糖药时,不能盲目进行,需要考虑以下三个方面的因素。

①自身血糖是否比较高。如果自身血糖比较高,可以选择降糖强度大的降糖药,但如果自身血糖轻度升高或年龄比较大,为避免低血糖,应该选用降糖强度偏弱的药物。从降糖强度来说,磺脲类、二甲双胍和胰岛素等药物的降糖作用较强,格列奈类、糖苷酶抑制剂等药物的降糖作用则稍微弱一些。

②体重是否超标。如果患者体重偏瘦,则应在控制血糖的基础上合理增加营养摄入,避免营养不良;如果患者体重超标,则应该选择既能控糖,又能减重的药物,例如二甲双胍、α糖苷酶抑制剂。

③胰岛功能是否完善。一般来说,对于1型糖尿病患者,绝大多数胰岛细胞都不能正常工作,必须靠注射胰岛素控制血糖;对于2型糖尿病患者,有些患者胰岛细胞轻度受损,只靠口服降糖药就可以合理控制血糖,也有些患者需要降糖药和胰岛素联合使用,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而定。

二、保持正常营养摄入

除了药物作用外,饮食营养摄入也是导致老太太低血糖的诱因。老太太近期没有食欲,营养摄入跟不上,机体缺乏充足的碳水化合物用来分解,以便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这才导致了低血糖昏迷的发生。

医生分析:糖尿病患者在服药治疗期间都有可能发生低血糖,特别是对于老年患者,低血糖的发生风险要比中青年患者高的多。有很多患者在治疗期间害怕自身的血糖升高,就严格控制饮食,这个不吃,那个不碰,结果导致碳水化合物摄入不足,引发低血糖,这是非常危险的。对于老年糖友们,控糖要把握一个“度”,既要严格控制血糖,又要防范低血糖的发生,不要过分限制碳水化合物的摄入,如果因为感冒、心脑血管病不能正常进食或腹泻影响吸收,要及时减少降糖药剂量。

三、定期监测血糖

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无论病情如何,定期监测血糖尤为重要,了解自身的血糖浓度可以帮助我们调节饮食、生活习惯以及用药方案。对于病情比较稳定、血糖控制比较好的患者,每个月可以监测5-10次血糖,包括空腹血糖、餐后血糖、夜间血糖,每次监测一种,轮流监测;对于病情不稳定,血糖容易波动的患者,要增加监测次数,根据自身情况监测,有时甚至每天需要监测5-8次,如此才能充分了解自身的血糖情况,谨防并发症的发生。

0 阅读:88

王药师心血管讲堂

简介:80后王药师,关注用药安全,致力于心血管健康科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