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四军中走出来的将帅(432)——滕海清中将

赵连军探史 2024-04-23 02:08:56

滕海清将军,1909年3月2日出生于安徽省金寨县南溪镇褚鸡石村一户贫苦农民家庭。父亲滕良炳,母亲廖氏,生有7个子女。全家9口人住在3间破草房内,靠租种地主3亩土地艰难度日。为维持家庭生计,滕海清7岁时便给地主家放牛。8岁时入私塾读书,一年后就因贫困辍学,回家继续给地主放牛,帮父母种地。到14岁时,他几乎所有农活都能独立操作,被乡亲夸为种田好手。此时,滕海清争强好胜敢说敢为性格逐渐显露出来,1925年夏,他瞒着父母和弟妹偷偷跑到皖西霍山县,冬、春季节帮人下窑烧木炭,夏、秋季节就打零工,开始艰难的独立谋生。

1929年11月,安徽六合、霍山地区爆发了六霍起义,开展了轰轰烈烈的革命斗争。滕海清深受鼓舞,将自己的衣物分送给烧窑的同伴,毅然跑到霍山县大花坪参加红军游击队。1930年1月30日凌晨,首次参加攻打霍山县城战斗,便因勇敢冲锋受到游击队长方晓武表扬。不久,他在方晓武动员下回到家乡参加苏维埃政府,任乡赤卫大队大队长。8月,经批准带领30余名赤卫队员参加了红一军独立旅。1931年1月,滕海清被编入红四军第十一师三十二团五连三班当战士。

1986年8月,滕海清看望原所在部队第二十一军指战员时为一八八团题词。左为滕海清夫人王彬。

参加红军主力后,滕海清先后了参加磨角楼、双桥镇、大山寨战斗。在大山寨攻坚战中,滕海清反复请求,连长批准他参加了由班、排长组成的10人敢死队。战斗中,敢死队冒着弹雨发起冲锋,滕海清第一个接近寨墙,被寨墙上民团推下石块击中头部,顿时血流满面昏倒在地。等苏醒过来,他得知自己受伤被战友抢救回来,安排在老乡家里养伤,战斗失利后部队已经转移。他听了急火攻心高烧4天4夜,退烧时身上又起了许多黄豆大的水痘。没等身上的水痘全消下去,就拄着木棍挣扎着摇摇晃晃走了两天两夜,才找到部队。连长见到滕海清活着回来十分高兴,晚点名时宣布他任第三班副班长。8月,经班长夏元斌介绍,滕海清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9月,夏元斌在张国焘推行的错误“肃反”中被错抓,他接任班长。11月,被选到彭杨军政干部学校学习。

1932年1月初滕海清结业后,被破格任命为第十一师三十二团八连副连长。参加商(城)潢(川)战役、苏家埠战役。他战斗中机智灵活,带领全连能攻善守战绩突出,受到团首长表扬。战后,任第三十二团五连连长。6月下旬,由师主要领导直接安排,滕海清被调任师部通信队一排排长。师部通信队是个特殊单位,虽然只有两个排,人数却相当于一个加强连。第一排3个班50多人中全部是在战斗中没打好仗的营连干部,到这里学习一段时间后,再根据需要陆续分配到部队任营长、连长之类职务。滕海清到通信队当一排长时,根本没想到职务是升还是降了,只想到这是证明自己没有被划进“改组派”范围,没有什么好计较的。

滕海清将军墨迹

10月10日,红四方面军第四次反“围剿”连连失利后,被迫撤出鄂豫皖根据地向西转移。在13日下午短兵相接激战中,滕海清被敌手榴弹炸成重伤,喷燃的火药烧肿眼睛,弹片打掉两颗门牙,击穿右臂。战至16日,张国焘决定营以下职务伤员就地遣散自找归宿,营以上的仍然用担架抬着随军行动。滕海清被当成营以下干部,没能随军行动。他便借助微弱视力,找来一根竹竿当拐杖,独自一人于深夜赶上后卫部队,正当野战医院不敢收留这个“排长”时,恰遇师长倪志亮来到野战医院,告诉院长说“通信队的一排长是管营连干部的,职务相当副团级!你要按营以上伤员待遇对待”,这才得以留在野战医院治疗。一个月后,滕海清随军行动左眼失明,右臂伤口愈合,便又独自一人上路,最终赶上了师部通信队。12月部队进入川北后,滕海清任师政治部保卫队指导员,十几天后奉倪志亮命令,带一名通信员到清江一带创建游击队,扩大红军主力队伍。到达清江渡东面四连场后,一个月时间便建立起一支300多人的游击队,由他任大队长兼政委。

1933年2月中旬,滕海清带领游击队编入红十一师序列,编为第三十一团特务连,任指导员,参加反“三路围攻”、反“六路围攻”作战。反“六路围攻作战”中,他被一颗子弹从喉部射入颈后穿出,受到重伤差点牺牲,再入野战医院治疗。伤情刚有好转便要求归队,任师政治部保卫队指导员。1934年春,滕海清任第三十三团一营政委。1936年4月,开始参加长征,先后3次过草地。第二次过草地时,滕海清被饿得瘫倒在地不能动弹,随行的一名排长赶紧让几名战士抖一抖自己的干粮袋,凑了一把残存的青稞面,用凉水拌和一下让他喝下,这才有了点精神继续艰难前行。10月长征结束后,滕海清任红四军第十师第二十八团政委。

1939年4月新四军游击支队部分团级干部在曹市集。左起:滕海清、李耀、谭友林、方中铎。

全民族抗日战争爆发后,滕海清任八路军第一二九师三八五旅七七O团一营副营长,第三八五旅教导大队大队长。1938年3月,入抗大学习。8月,因工作需要被抽调分配到河南省确山县竹沟镇工作,任西华县游击大队副大队长。9月中旬,在一小队日军乘坐橡皮艇袭击西华县城时,滕海清率一个中队利用河边荒芜地带设伏,一举将日军击退,在当地群众中产生了很大影响,到处传颂说日本鬼子也怕中国人!游击大队枪一响,就屁滚尿流逃跑了。

同年10月,滕海清任新四军游击支队第二大队大队长兼政委,随游击支队挺进豫东开创抗日游击战争新局面。10月27日新四军游击支队与日军首战窦楼,在司令员兼政委彭雪枫果断指挥下,滕海清率部与其他大队迎战围歼日军骑兵,经激战击毙日军小队长林津少尉以下10余人,首战告捷,群情振奋。1939年1月,新四军游击支队到达豫东鹿邑县白马驿,部队在此进行军政整训。第二大队编为第二团,滕海清任团长,谭友林任政委。6月,按照新四军游击支队“打击敌伪,扩大抗日根据地”指示,滕海清奉命率第二团进军淮上地区,在怀远、凤台、宿县、蒙城等广大地区,指挥所部灵活机动,主动出击,打据点、破铁路,诱敌深入,设伏歼敌。两个多月间,共歼敌近2000人,使淮上地区的抗日局面不断发展。叶挺军长、张云逸参谋长致信鼓励:“捷报频来,不胜欣慰。”

新四军时期的滕海清(中)

1940年2月,新四军游击支队改称第六支队,滕海清任第六支队二团团长。率部参加了山城集、新兴集战斗。6月,黄克诚率部南下到达新兴集,所部与新四军第六支队合编为八路军第四纵队,滕海清任第四纵队五旅旅长。11月下旬,驻徐州和蚌埠日伪军5000余人配属数架飞机和20多辆坦克,对淮上地区涡阳、蒙城进行“扫荡”,其中近2000日伪军直扑第五旅驻地板桥集。滕海清率部奋力反击,亲临前线指挥战士们白刃格斗,多次击退敌集团攻势,在主动撤离途中遭遇敌主力,又先敌开火,打得敌人措手不及。此战以少胜多,共歼敌1200余人,击毁敌汽车、坦克19辆,飞机一架,受到八路军总部发电嘉奖高度赞扬。

1941年1月皖南事变后,滕海清任新四军第四师十一旅旅长。1942年11月,率部参加淮北抗日根据地33天反“扫荡”。1943年3月,率部参加山子头反击战,此役全歼山子头地区顽军,俘韩德勤以下官兵1000余人,毙纵队司令、独立旅以下官兵数百人,彻底打破了国民党顽军争夺苏北、驱赶新四军企图。1944年1至8月,淮北根据地开展对日伪军攻势作战,滕海清指挥第十一旅先后攻克大回庄、板庄、吴楼、百善站、铁佛寺、五铺等日伪军据点。8月下旬,彭雪枫率第四师西征收复豫皖苏边区,滕海清指挥第十一旅作为西征主力,于9月23日首战萧县小朱庄顽军,毙敌纵队司令以下350余人,俘敌副司令以下1000余人,除掉了西进途中的“拦路虎”,为胜利西征立下第一功。之后,指挥第十一旅与兄弟部队协同作战,采用集中兵力歼其一部,而后各个击破战术,在山城集、保安山等地一举粉碎数倍于己之敌进攻,歼敌3600多人。11月下旬,滕海清调任第九旅旅长。

1944年8月下旬,于新四军第十一旅小朱庄战斗指挥所。左起:滕海清、张震、彭雪枫、周纯麟。

1945年10月,滕海清奉命和政委康志强率第九旅北上山东,参加津浦路中段战役。1946年1月,任山东野战军第二纵队九旅旅长。7月,滕海清率部秘密南下参加朝阳集战役,先后消灭尚桥、杨桥敌军,再担任攻击枕头山敌主阵地任务。12月中旬的宿北战役中,奉命率部主攻敌第六十九师指挥部所在地人和圩,经过一天一夜血战,攻克人和圩,迫敌第六十九师师长戴之奇自杀,俘敌副师长以下3000余人。1947年1月,滕海清任华东野战军第二纵队第六师师长。率部参加白塔埠战役、莱芜战役、孟良崮战役。7月,南麻攻坚战中,第六师担任主攻任务,面对敌军阵地1200多个子母堡的互相通联呼应,滕海清周密部署靠前指挥,率第六师与敌苦战四天四夜,歼国民党军6000余人。之后,参加了滨海、诸城、胶河战斗。

1947年10月下旬,滕海清任第十三纵队副司令员。1948年1月31日,任第二纵队司令员,率部在苏北兵团编成内挺进华中,3月中旬抵达苏北阜宁,参加益林战役。后参加涟水战斗、济南战役阻援战。11月,和康志强政委率第二纵队参加淮海战役,在历时65天奋战中,坚决执行命令,指挥所部南追北攻,敢打必胜,转战近2500里,出色完成了各阶段作战任务,共歼国民党军36000余人,被群众誉为淮海战场上的“蛟龙纵队”。1949年2月,滕海清任第三野战军第七兵团二十一军军长。和康志强政委率领第二十一军参加渡江战役,并千里追击攻取杭州城。接着,率第二十一军进军浙江东部沿海地区剿匪。

1945年冬,滕海清在攻克鲁南陶庄时留影。

1950年5月,滕海清指挥第二十一军协同兄弟部队解放舟山群岛。11月,兼第二十一军政委。1951年1月,入南京军事学院高级速成系第一期学习。1952年8月,以优异成绩毕业,留学院任高级系一班副主任兼党支部书记。1954年5月,任高级系副主任,兼系政治部副主任、战役法教授会副主任。

1955年9月,滕海清调任石家庄高级步兵学校校长。在他主持下,学校于1957年7月制定实施了《改进领导作风与领导方法的初步方案》,提出树立踏实深入、始终如一的作风,贯彻以“教学为中心”,扩大党内外民主生活、充分发扬民主等具体措施,并在不久后召开全校教学工作会议,总结交流党委、支部组织领导教学和教与学方面的典型经验,大张旗鼓地表彰先进,对改进全校领导工作和教学作风,起到了应有的促进作用。为提高教学质量,于1959年6月起,滕海清组织进行了近40天调研。调研结束后,他在训练部向全体教员作《关于如何提高教学质量》专题报告,在此基础上校党委作出《关于调查研究工作决定》,对提高教学质量发挥了重要指导作用。滕海清重视教学和学术研究,主持制定了《军事科学研究规划》,定期召开科研会,适时表彰宣扬军事科学研究中成绩突出的单位和个人,在学校营造了学术研究光荣、发明创造有功的浓厚氛围。

1972年秋,滕海清(前)率北京军区机关指战员进行长途野营拉练于河北省蓟县。

1961年10月,滕海清任北京军区副司令员。分管军区特种兵、学校(包括集训队)工作。1964年中央军委决定编写《战役学》,滕海清任北京军区战役学编写委员会副主任,负责具体工作。他定期组织召开编写小组会议,研究解决编写中遇到的难题;带领人员深入部队调查研究、征求意见;亲自查阅大量资料,提供编写依据,修改编写方案,为圆满完成编写任务做了大量有效工作。

1967年5月,滕海清兼任内蒙古军区代理司令员;11月,任内蒙古自治区革委会主任。1968年,内蒙古自治区发生了一起所谓以乌兰夫为首的“新内蒙古人民革命党案”(简称“新内人党”)。制造这起特大冤案的罪魁祸首是林彪、江青一伙,内蒙古自治区革委会负有领导责任。1969年4月,中共第九大在北京召开,滕海清作为正式代表参加,并被选为中央委员。1971年5月,滕海清回北京军区任副司令员。1975年1月,滕海清作为当选的全国人大代表,出席第四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11月,任济南军区副司令员。

1985年,滕海清(左)在济南军区和孔石泉研究新四军第四师战史。

1955年9月,滕海清被授予中将军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和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1980年1月,滕海清退居二线。1987年3月,离职休养。

1997年10月26日,滕海清在北京逝世,享年88岁。安葬于安徽省金寨县红军烈士陵园。(文章来自赵连军、童来喜等编著《金星璀璨——从新四军中走出来的共和国将帅(下)》)

0 阅读:34

赵连军探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