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成营在战场上根本不抗打,为何还要大规模组建?

热情的小狐狸 2024-05-19 21:18:35

在我国军改之后,合成营已经成为了解放军陆军机动作战的基本单元,媒体报道指出,这意味着陆军部队机动作战、立体攻防能力大幅跃升。

但也有人指出,俄乌冲突已经证明,在战场上合成营根本不抗打,俄军也并没有因此获得更多战斗优势,既然这样,为什么我们还要大规模组建合成营呢?

· 什么是合成营?

“营”是我们相当熟悉的军队组织,就算是不关注军事领域的人,也会在影视剧中听到神机营这样的词汇,而神机营正是明朝精锐的火器部队,负责京城的守卫。

根据历史记载,营是一个相当古老的军队编制,只不过其等级、编制的规模相差很大,从汉代时的“一营700人”到明朝时的“神机营数万人”,全看当时的军队编制如何安排。

解放军建军初期就设立营一级的组织,起初主要是步兵营,全营大约有四五百人,根据《中国工农红军暂行编制表》,我国工农革命时期每营编制为582人。

到了抗日战争时期,我军进行了正规军缩编,全营共有482人,比红军时期整整少了100人。

随着我军的建设和发展,解放军出现了探客营、防化营、雷达营、电子对抗营等新的兵种,步兵营也发展出了摩托化步兵营、机械化步兵营等,加强了步兵营的火力和反坦克、防空能力。

而随着军事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现代战争中高精度、大威力兵器的使用,大规模部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威胁。简单而言,部队规模越大,越容易被发现和精准定位,也越容易被大威力的武器杀伤,造成大规模的伤亡。

在这样的情况下,大规模部队向小型化、轻型化发展可以说是必然的选择,合成营便成为了军改的一个重要方向。

所谓的合成营,就是在一个营级作战单位中整合了步兵、炮兵、装甲兵、侦察兵、通信兵、工兵等陆军绝大多数基础兵种,并且还具有自己的后勤保障部队。一个合成营中包含的数十个不同的专业和武器装备、近百个不同的岗位。

除此之外,合成营的指挥体系结合了联合作战的方式,在合成营中有营机关,配有1名参谋长、4名参谋。此前,我军只有在抗美援朝时期才在营一级设有参谋长,绝大多数时候,指挥工作都在团一级,现在这种转变无疑让合成营的指挥更加独立、高效,在战场上也能有更好的应变能力。

《解放军报》报道显示,现在合成营已经成为了我军陆军机动作战的基本单元,这符合信息化时代“营长的战争”的需要。

不过,也有人认为,合成营真正在战场上根本“不抗打”,这一点从俄乌冲突中俄军的表现就能看出来,因而,他们觉得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大力发展合成营根本没有必要,事情真的是这样吗?

· 俄乌战场上合成营表现不佳?

俄乌冲突持续至今,其实很多人都对俄罗斯感到“失望”,在某种程度上,这是因为俄罗斯虽然是全球火力指数排行榜位列第二的国家,但在俄乌战场上的表现实在让人失望。

在俄乌冲突之初,大多数人都认为俄军会迅速“拿下”乌克兰,让乌克兰付出“代价”,然后迅速结束战斗,但没想到的是,俄乌冲突已经进行了两年,还拖出长期化的趋势。

到底为什么俄罗斯没能迅速结束战斗?原因很多,其中之一就是俄罗斯的“营级战术群”并未发挥应有的作用。

在车臣战争中,由于俄罗斯缺乏足够的人力和装备,不得已组建了“营级战术小组”,也是在此之后,俄军开始朝建立“营级战术群”的方向进行改革。由于在克里米亚的地面战斗中,“营级战斗群”表现突出,它开始成为俄军地面战斗的主要编制。

在俄乌冲突中,俄罗斯将“营级战斗群”投入了实战,全球其实都在关注,以“营”为单位进行战斗,到底能不能达到合成营或者说加强营最初建立的目的?而根据媒体报道,俄罗斯的“营级战斗群”恐怕并不抗打。

英国媒体《每日电讯报》报道称,英国国防部称,俄罗斯在俄乌冲突中部署了约115个“营级战斗群”,而他们已经被证明是“失败”的,无法适应高强度、大规模的战斗。

英国国防部认为,俄军的“营级战斗群”火炮部署分散,这让俄军无法在战场上发挥其火炮数量上的优势,而且“营级战斗群”中相对数量较少的步兵也被认为是“不够的”。

就连俄罗斯媒体都承认,在俄乌冲突中,“营级战斗群”并没有能够发挥足够的作用,也没能对乌克兰进行有效打击。更重要的是,在俄乌冲突中,俄军“营级战斗群”后勤保障能力不足的弱点也充分暴露,总而言之,“营级战斗群”并没有能够像俄军预想中那样“作战”。

同时,印度《欧亚时报》指出,在乌克兰战场上,俄军得到的空天军直接支援很少,而乌克兰则得到了美西方国家的支持——尤其是得到了“星链”系统,这让乌克兰军队掌握了更多的情报,也让俄罗斯的“营级战斗群”没能发挥应有的作用。

总而言之,大多数人都承认,“营级战斗群”在俄乌冲突中发挥的作用“很有限”,或者说“并不抗打”,也根本不适合打持久战。

而且,很多人认为,俄军所谓的“营级战斗群”,其实也是合成营,既然在实战中“营级战斗群”已经暴露出了这么多的问题,那么到底为什么我国解放军还要坚持大规模组建合成营,并以合成营为陆军机动作战的最小单元呢?

· 为什么我国要大规模组建合成营?

这个问题需要我们分开来看,首先,俄军“营级战斗群”在俄乌冲突中表现不佳,其实有着自己的问题。比如,俄军组建的“营级战斗群”其实就是将各个部队的精锐力量抽调出来,组建一支临时部队进行战斗。

这种方法可以使部队的战斗力在短时间内集中起来,看起来增强了战斗力,但其实对于部队的长期发展并没有好处。

而且,这次俄乌冲突也充分暴露了俄军后勤保障的问题。实际上,俄军“营级战斗群”在快速进攻方面并没有问题,但问题在于俄军的补给没有跟上,而“营级战斗群”进军的速度又太快,导致俄军打得越来越艰难。

从本质上来说,这并非是“营级战斗群”的问题,而是俄罗斯后勤保障的问题。

而从这两个方面来看,解放军暂时没有暴露出太大的问题。比如,我军的军改并非是单纯将精锐部队“组合”到一起,而是在组建合成营后,全面提升部队的作战能力、战斗素养,这对于解放军来说是一种全面的提升。

而且,我们的军工制造能力日益强大,有能力生产足够的武器装备去武装合成营,这对于合成营的战斗力来说是很重要的保障。

我军的后勤保障能力也远强于俄罗斯,我们在本轮军改中还专门建立了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对部队提供后勤保障服务,让解放军的后勤保障更完备,避免出现战场上后勤保障不足的情况。

其次,我军大规模组建合成营主要是为了突出机动夺控的能力,而并非是要让合成营打“持久战”。《解放军报》曾强调,我军的合成营——尤其是中型和轻型合成营,都要注重发挥本身机动性的优势,通过迅速应变来夺取战场主动权,以达到“快捷者胜”的目标。也就是说,我军组建合成营,是为了进行快速的突击作战,目标是迅速夺取控制权,而并非是要进行“持久战”。

最后,我军组建合成营是为了精准组织作战,因为在未来,战斗是体系间的对抗,我军就是要通过精准使用合成营各编组,对敌军的“优选打击目标”进行精准打击,这样才能突出毁伤效果的叠加效应,以更小的代价对敌军造成更大的打击。

总的来说,我们大规模组建合成营,是为了适应未来战争迅速突击、迅速夺取战场主动权的需要,我们在战争中也应该注意发挥合成营的优势、避免其劣势。比如,对于合成营,我们应该集中使用,注意整体的作战效能、集中打击敌军的方式和时机,与此同时,我们还应该把握好分散隐蔽、集中冲击之间的关系和尺度,这样才能让合成营发挥出最大的作用。

虽然俄乌冲突中,俄军“营级战斗群”表现不佳,但我们不应该“因噎废食”,就此放弃合成营的建设,反而应该更多吸取俄军在战场上的教训,调整合成营的使用方式,做到扬长避短,真正发挥合成营的作用。

参考资料:

浅谈合成营作战运用

井延坡工作室|什么是合成营?你了解军队中营的编制吗?

英媒称俄军停编营级战术群,俄媒:营级战术群并未发挥太大作用

0 阅读:8

热情的小狐狸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