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九龙坡、江津、璧山三区交界有座千年古镇,是成渝古道第一站

巧云聊旅游 2024-02-10 15:01:55

重庆历史悠久,因此也衍生很多古镇,说起重庆主城周边的古镇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古道驿站发展而来。渝合十塘线中目前保留较为完整的有磁器口、十塘,七塘还保留有半条老街。江长线(江北至长寿),几乎没有,茶涪线有封门,川黔东小路有石龙老街,还有本文所写的走马古镇,亦是明清时期成渝古道重庆向成都的第一站。

走马古镇形成于汉代,是巴与蜀两地交通线上的小驿站,小驿站依山而建,此山远处看又像一匹行走的马,因此又讲此山称为走马山。巴与蜀交通线兴盛起来则是蜀汉时期,相传汉献帝时期,有位编织草鞋的老汉在中原混不下去,还被仇家到处追杀,迫于无奈只能来巴蜀混饭吃。一路走来还收罗到几个小弟,路过一片桃花园时三人还结拜成为同生共死的兄弟。到楚境看见有个长得比较帅气的大叔蹲茅坑,也顺便带上帅大叔。

帅大叔可不是一般人能请得动,编织草鞋的老头在茅厕等了三天,还承诺卖草鞋的所有收入都归其保管。帅大叔被老头所打动,答应老头来巴蜀混,其实帅大叔也是无奈之举,堵住茅房大门三天,正常人谁能受得了,再不出来就被齁死了。帅大叔不负众望,进入巴蜀后草鞋生意非常好,而且还为老头成立蜀汉王朝,帅大叔无可厚非的成为蜀汉开国丞相。蜀汉的出现也成就了巴蜀交通的辉煌,官差、商贾、百姓来往的频繁,亦成就了走马山这个小驿站。

唐宋时期让巴蜀交通要道推向巅峰,益州(成都)与江州(重庆)来往的商贾频繁,特别是商贸往来更加的频繁,为加强运输能力而出现马帮。马帮经过走马山时正好是给马歇息、补充能量的地方,为此走马山又叫做走马岗。这条交通要道来往的马帮、行人非常的频繁,但道路有点陡,斜坡非常的长,下雨的时候路面非常的滑,赶路的马帮和行人经常人仰马翻。拥挤的道路和人员来往的频繁,相互不认识的人走一趟走马岗,拥挤在一起就像是熟人拥抱一样,再加上道路难走,民间就有“相识不相识,难过走马岗”的俗语。

宋代之后有了成都府和重庆府,成都简称成,重庆以渝水为称,这条交通要道则称为成渝线,因为是古道路又称为成渝古道。成渝古道是四川主要交通命脉,同时也是官方信使来往于各大州府之间的交通要道,明清时期为保护交通命脉,沿途还设有驿站。驿站主要是为信使提供换马、休息提供服务,设有驿兵。

古代交通以水路为主,黄金水道边都衍生很多的名城、名镇,水路之外则有陆路,迫于城建成本的原因,古代的陆路要道几乎没有形成像样的名城名镇,只有官府为保护道路而设在沿途的驿站。成渝古道历经明清两个朝代的熏陶,官府驿站也在历史进程中形成场镇。成渝古道沿线从朝天驿至终点锦官驿有13个驿站,耳熟能详的有来凤驿、东皋驿、高峰驿、双凤驿、南津驿等,走马驿或许是重庆向成都的第一驿,明清时期可能存在感不是很强。

走马驿或许在明清时期存在感不是很强,但不可否认的是走马驿是保存最为完好的,尽管在历史长河中衙驿已经不复存在,但众多明清时期留下来的老建筑,足以让存在感不强的走马驿吹牛过世。纯木质结构的老房子,被岁月消磨过的石板路,清朝中末期的义园茶馆、一品栈茶馆、关武庙戏楼、万寿宫、禹王庙、走马书院等充满历史人文气息的景点,逛一圈足够让你过目不忘,流连忘返。

明朝时期,走马驿属巴县凤山里。明末清初由于战乱原因,走马驿几乎是人去楼空,康熙帝出台的“湖广填川”政策,让死气沉沉的走马驿再次唤醒。康熙时期从外省搬迁来走马驿的人非常的多,前段时间在綦江区赶水镇参观张氏古墓时就有张氏先祖先落业巴县走马岗的记载,还有就是江津区的程姓人家,也是先落业走马岗,然后才前往五岔。康熙年间走马驿逐渐人多后设走马场,民国元年设走马乡,集体经济时期设走马公社,1959年改为走马管理区。分单干后公社改为乡,1993年走马乡升格为镇,1995年从巴南区划入九龙坡区。

走马古镇有很多的茶馆,而饮茶亦是当地村民闲暇聊天的辅助项。很多场镇茶馆即是麻将馆,但走马古镇的茶馆有部分是兼有麻将这个项目,但有些茶馆则是喝茶时听说书。一边喝茶一边听说书,这等感受何其的美妙。听说书就好比作是听历史故事,每听到一段故事,都会让你对古今认知增长上好几倍。说书最好的可能就是李泊清,不知这光头佬有没有来过走马古镇说书的。

走马古镇距离九龙坡城区21公里,目前还没有开通主城至走马古镇的直达公交车,要是公共交通出行,巴福有284路公交车,金凤有495路公交车,白市驿农科院公交站286路公交车都可前去走马古镇。选择公共交通出行的可当天去当天回,预祝大家旅途愉快。

原创文章,抄袭必究。

3 阅读:1020

巧云聊旅游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