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郁症患者发展到哪一步会产生自杀行为?

我是小医生 2024-05-10 19:08:51
抑郁症患者发展到哪一步会产生自杀行为?

中国精神卫生调查显示,我国成人抑郁障碍终生患病率为6.8%,其中抑郁症为3.4%。目前我国患抑郁症人数9500万,每年大约有28万人自杀,其中40%患有抑郁症。

引起抑郁常见的原因:65%的抑郁患者其抑郁是躯体疾病的后果,如各种癌症、脑血管意外、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类风湿性关节炎等疾病;35%的患者抑郁是发生在躯体疾病之前,即生活事件的应激,如亲人病故、心理受挫折、工作压力太大等,均可导致抑郁。抑郁是一种疾病,而不是人的一种缺点或性格缺陷。

抑郁症自杀的危险性随抑郁情绪的加重而增加,尤以伴有厌食、消瘦、性欲减退、入睡困难、早醒者为著。其中以严重的失眠最为危险。当抑郁症者有焦虑、激越等能量释放表现时,提示机体的总动员可激活自杀企图,从而极大的提高了自杀的危险。精神运动性抑制,无价值、无望感、兴趣减退、性感缺失、无援助感都是重要的自杀危险征象,如果抑郁心境与思维障碍同时存在(如妄想)自杀危险性更高。抑郁症患者自杀前常有严重的生活事件,有自杀企图的抑郁症患者生活事件的发生率是无自杀企图的4倍,其中包括失恋、丧偶、离婚、失业、严重的经济损失、社会地位的变化等。此些应激使患者对生活丧失信心和乐趣,加上绝望,无助感和无用感等负性情感体验给自杀创造了心理条件。

还有研究表明自杀未遂是自杀死亡的首位高危因素。约30%~60%的自杀死亡者有1-20次甚至更多的自杀未遂行为。且自杀未遂者的追踪研究发现最终自杀死亡者为10%~14%,约为普通人群的100倍。

另外,家族中有过自杀或自杀未遂者有参考价值,近期内有亲朋好友、同事、邻居自杀,对抑郁症患者有启示作用,应引起高度警惕。近20 年来,国内外对自杀的生物学指标进行了研究,抑郁症有自杀行为者较无自杀行为者的脑脊液、血中多巴胺、5-羟色胺含量明显偏低,尿中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的比例失调。

严重自杀企图的患者往往会寻找一切可乘之机采取行动,因此,从患者在家中或入院时就要利用合适的机会仔细检查,严防患者将危险品带入房间,平时严禁将刀剪、玻璃、绳索等交给患者使用,每周应定期对患者身上、床上、僻静角落等部位进行检查,以发现藏匿的危险品,同时利用更衣、洗澡等时机,不定期对患者衣物进行检查。对于采取保护性约束的患者,严防解开约束带而成为自己或他人自杀的工具。由于病房内管理严密,难以实施自杀行为,有的患者千方百计想离开医院,因此,要加强门窗的管理,经常检查门窗是否牢固,进出要随手关门,妥善保管钥匙等。

临床可见,一些患者抑郁症状的改善是假象,目的是骗取医护人员和家人的信任,以放松对他的监护,达到实现自杀的计划。在有无自杀行为的抑郁症患者作临床对照研究中发现,精神运动抑制者及食欲不振者自杀行为发生率高。调查发现,单相抑郁症自杀出现率显着增高。自杀的抑郁症中,有精神病症状的抑郁是无精神病症状抑郁的5倍。抑郁症采取的自杀方式是多种多样的,院外主要是以吞服药物或溺水,住院者以自缢、跳楼为多。

(创作不易,如果喜欢,请关注,谢谢支持;如果不喜欢,请评论,慢慢改进。尽量每日更新,在此给各位叩首拜谢!您的态度就是我的动力!)

1 阅读:899
评论列表

我是小医生

简介:各种医疗健康知识的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