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ollo首个自动驾驶大模型来了,距离“汽车无人化”还有多远?

电车通说 2024-05-16 03:17:05

武汉的天气格外晴朗,太阳早早地照向了武汉萝卜快跑汽车机器人智行谷,和“曙光”这一主题十分契合。在这里,百度Apollo举行了Apollo Day 2024开放日活动。

AI大模型无疑成为了智能驾驶的主旋律,无论是造车新势力头部还是智驾方案提供商,都不约而同地拥抱了端到端大模型,并发展出一系列更具可行性、经济性的自动驾驶方案。不难看出,AI贯穿了百度Apollo Day 2024全场,大模型赋予了自动驾驶更多的可能,或许这就是以“曙光”为主题的含义所在。

更安全、更可靠的自动驾驶系统,因AI大模型而生,颠覆了传统的自动驾驶技术路线,端到端大模型帮助自动驾驶普及走完“最后一公里”,可以说,没有AI大模型代表的智能化,我们恐怕无法在自动驾驶上看到未来。

Apollo Day 2024的干货有很多,也表明百度Apollo已经在全新的自动驾驶领域,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并朝着健康的商业模式发展。

自动驾驶也有了自己的端到端大模型

面对越来越复杂的驾驶场景,传统的技术路线已经不可能实现无人驾驶。对此,百度Apollo给出的答案是:用大模型重构自动驾驶技术栈。早在2017年起,百度Apollo就开始通过系统模型化,全面转向数据推动,并于2021年探索应用自动驾驶大模型。

发布会上,百度Apollo公布了全球首个面向全无人自动驾驶的端到端大模型Apollo ADFM,渐进式实现全面无人化自动驾驶。多模感知大模型具备更精准的超长尾场景检测、高阶场景语义理解能力。规划大模型给出更合规的执行动作,能够学习人驾数据,模拟人类的驾驶行为,实现智能避障、博弈、预判等难度更高的驾驶动作。

百度自动驾驶技术部总经理徐宝强表示,百度Apollo自动驾驶大模型Apollo ADFM每天全无人运行10万公里,一亿公里无重大安全事件,安全性高于人类驾驶员的十倍,系统失效率与国产大飞机C919相当。并且,有了端到端自动驾驶大模型后,自动驾驶布局效率大幅提升,一座新城市完成全域无人驾驶运营准备,现在只需要半年。

像武汉这样的城市道路错综复杂,立体交通、人流量巨大的城区道路、突发的鬼探头等场景,以前的传统技术路线需要经过各个单独模块判断并执行,信息传递效率低下,单个模型训练成本高,还容易出现误判、漏判,这导致传统自动驾驶技术无法深入驾驶场景的“腹地”,更别提全场景跑通。端到端大模型自动驾驶生成驾驶数据,高价值数据传回并反哺大模型,形成数据闭环。

他们认为,自动驾驶的目标不是媲美人类驾驶员,而是要从安全性、稳定性、舒适性多个维度远远超越人类,才能叫做Robotaxi。

基于自动驾驶大模型Apollo ADFM,百度Apollo推出了第六代Apollo自动驾驶系统解决方案,系统套件配备7类40个传感器,实现5x360度环境感知,还有传感器自清洁系统。他们希望这套自动驾驶系统能够无视恶劣环境影响,持续稳定工作。算力硬件上,第六代自动驾驶系统搭载了双AI模型多核芯片,算力达到1200TOPS。

自动驾驶没有捷径可走,端到端大模型也绝非一日建成,百度Apollo很久之前就在做准备。先进的自动驾驶能力还能够应用到智能汽车的智驾上,比如即将在极越全系车型上首发搭载的ASD(Apollo Self-Driving),非商用车型用户也有福了。

首款“原生智能车型”来了

目前在武汉市运营的是百度Apollo的第五代车型,其驾驶平台是极狐阿尔法T。那么在第六代自动驾驶系统上,百度和江铃新能源拿出了新的答案——颐驰06,这是首款搭载百度Apollo第六代智能化系统解决方案的车型。官方表示,现在的自动驾驶套件不再是外挂在车身上,可以与汽车供应商共同定义,将套件嵌进车身中。可以看到,搭载第六代自动驾驶系统的颐驰06,传感器外露的体积再次缩小了。

首批1000辆颐驰06正式交付到萝卜快跑手上,并从即日起开始投放运营。从会场侧面整齐划一的颐驰06车队来看,百度和江铃已经为这一刻准备了很久。这款车型是妥妥的商用车,官方表示其单车价格为20.46万元,成本相比上一代车型降低了60%,自动驾驶能力、乘坐舒适性却更强了。

回到新车上,颐驰06结合了SUV的造型和MPV的空间优势,拥有媲美迈巴赫的二排乘坐体验。根据小通现场观察,颐驰06仍然在前排保留了必要的方向盘和中控显示屏幕,二排则是两个独立的座椅,支持十点按摩、大角度靠背调节、六向头枕调节、三档座椅加热调节,整体设计十分简约。

通过百度Apollo与车企的共同定义,面向公共无人化出行的车型与传统民用汽车有许多区别,后者是围绕驾驶员打造,前者则是围绕成员舒适性和空间感打造。所以颐驰06的驾驶位简化了液晶仪表盘、拨杆等驾驶部件,或许等到第七代自动驾驶平台时,我们就能够看到完全没有驾驶部分的无人化车型。

颐驰06身上的传感器阵容堪称豪华,车顶、侧方、车头布局了约7个激光雷达,为车辆感知提供充足的冗余。也不难看出,想要实现全无人化运营,高精度传感器不可或缺,纯视觉自动驾驶似乎还无法完全替代。整车成本下降,一方面是国产供应链崛起,不再依赖进口品牌的零部件,另一方面是更便宜、性价比更高的解决方案出现,大规模铺开不再是梦想。

而为了符合百度Apollo的自动化运营,颐驰06采用的是换电的方案,补能上实现了无人化处理。官方表示,如今的无人驾驶网约车,从唤起、调度、补能几个方面,都实现了无人化运营,完全靠云端服务调度。

从颐驰06可以看到,百度Apollo与车企之间的合作模式发生了一些变化,车企与方案供应商共创、共同定义新车,更契合智能化出行场景。或许未来当自动驾驶不再需要方向盘时,车内的空间格局可能还将发生巨大的变化。

像一位成熟老练的“老司机”

萝卜快跑不仅是目前规模最大的自动驾驶车运营商,也是首个在武汉开通了机场路线和跨江路线的平台,并实现了7x24小时运营,运营范围达到3000平方公里。

从武汉天河机场到酒店有相当长一段距离,公共交通需要两个多小时,光是通勤就要耗费不少精力。听闻萝卜快跑有一条机场线路,小通抱着好奇心,体验了一把百度的无人驾驶。值得一提的是,往返机场的自动驾驶并非全无人,会配备一名安全员监管车辆行驶,部分短途线路和特色线路才能体验到全无人的车辆。

绝大多数情况下,安全员仅起到监管车辆行驶的作用,一路下来基本上由车辆自行操作。在后排屏幕上输入手机尾号后上车,并在车内的后排屏幕当中确认,即可出发。

不同于辅助驾驶,自动驾驶的驾驶风格更加老练果断,拐弯、并线动作处理很干净,还懂得识别信号灯,必要时还会通过喇叭提醒前车。遇到对向车辆和行人,车辆的策略依旧是减速礼让。如果是人类司机,也算得上是素质很高的那种。重脚刹车和加速的情况几乎不存在,靠边停车的位置也十分合理,很难挑出什么毛病。

如果不看驾驶位,小通一度以为这是一辆有人操作的网约车。不过,偶然的急打方向和龟速行驶会有些影响体验,一些体验上的细节还有加强空间,但总体来说已经十分接近真人司机。另一方面,萝卜快跑测试车给小通印象比较深的一点是,现在的自动驾驶车辆不再需要扛着大量传感器行驶了,外观上与普通汽车已经没有太多区别。

另外,就目前的花费来看,萝卜快跑还很便宜,5公里的路程仅需9元左右,机场路线也要比普通网约车便宜一些。

站在用户的角度,小通对自动驾驶的追求其实只有安全、平稳、舒适,但自动驾驶要做到这三点并不容易,对自动驾驶的感知、决策、执行有极高要求的同时,还需要它像人类司机一样思考,像人类司机一样开车,落到实处必然要堆砌时间。但在无人驾驶网约车大规商用,小通认为萝卜快跑还需要不断证明自己,比如把无人驾驶的便利性分享给更多用户,做到“人人乐享其行”。

以高姿态迎战特斯拉

“如果特斯拉的Robotaxi要来武汉,那么先来看看萝卜快跑的实力”,百度Apollo发布会还提到了特斯拉的Robotaxi将于今年8月份落户中国,这个对手很强,但萝卜快跑有足够强的本土化和技术储备,可以应对这位强力对手。汽车行业,车企以特斯拉作为目标,身在自动驾驶领域的Apollo也是如此。

但全无人驾驶网约车的业务不是百度秀肌肉的场所,健康的商业模式才能支撑萝卜快跑继续走下去。好在,Apollo ADFM端到端大模型帮助萝卜快跑踏进了城市级无人驾驶运营,开城效率更高、布局成本更低,所需的时间也大大缩短。或许很快,萝卜快跑在武汉市的成功可以复制到更多城市中。

根据官方提供的数据,目前百度Robotaxi业务整车成本降低60%、运营成本降低30%、服务成本降低80%,运营范围覆盖150家医院、170所学校、200座商场、500个居民区,普通市民用无人网约车出行的机会越来越多,萝卜快跑已经拥有了一大批固定用户群体。

另外,他们表示在2024年底实现收支平衡,2025年全面进入盈利期。这个消息对于整个Robotaxi行业都是难得一见的,自动驾驶公司投入极大,商业化困难重重,入不敷出再常见不过,最后往往资金不足,无法维持业务而告终。小通很高兴能看到百度Apollo迎来盈利的时刻,更安全、更实惠的无人网约车照进现实,2024年就是百度Robotaxi的转折点。

当务之急,萝卜快跑是继续扩大运营范围,覆盖更多的地区,抢在特斯拉Robotaxi进入中国市场之前,获得足够的用户基数,以高姿态迎战更多Robotaxi领域的强敌。

那么,我们什么时候可以在全国各地都体验到这种全无人网约车的便利呢?

0 阅读:11

电车通说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