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宝钗是“偷听”惯犯?贾宝玉向林黛玉告白时,她就隐藏在侧

君笺雅侃红楼 2024-04-09 10:16:48

❂作者:君笺雅侃红楼

✪插图:孙温《绘全本红楼梦》

❂签约全网维权,抄袭剽窃搬运后果自负

《红楼梦》里很多看似没有关联的情节,实际一环套一环相互牵扯。

比如王熙凤生日后,贾赦突然派邢夫人向贾母讨要鸳鸯,明显就是针对儿媳妇肆无忌惮的妒忌,捉奸贾琏大闹的事而起。

本文将要讲的这件事,也是盘根错节,错综复杂,这就是“诉肺腑心迷活宝玉”。

❈我是君笺雅侃红楼,为您讲述《红楼梦》里的那些事儿

话说当日史湘云端午节后来贾府有两件事发生。一件是打醮清虚观贾宝玉得了一只金麒麟要留给湘云,又因张道士做媒宝黛二人大闹一场才刚好。一件是史湘云被冯家相看,几乎定下来许配给冯紫英,具体第二十八回“悲愁喜乐”酒令已有伏笔。

这两件事是“诉肺腑”的诱因,关联倒不大。不过林黛玉与贾宝玉闹别扭,却各自心知肚明,只是心中情意难出口,同心反成了异志。

当初宝黛生情就因《西厢记》引起。如今金麒麟不免让黛玉生心,过来听墙根。

谁想因贾雨村突然到访,贾政唤宝玉出去应酬,导致宝黛二人路上相遇,将几天的各种情愫搅在一起,贾宝玉终于忍不住向林黛玉敞开了心扉。

谁想曹雪芹设计的太巧妙,偏偏林黛玉离去,贾宝玉并不知道。反而拉着从后面赶来给他送扇子的袭人说出了“肺腑之言”。林黛玉没听见,袭人听了去,而薛宝钗极有可能也隐身在暗处听到了全文。

(第三十二回)宝玉出了神,见袭人和他说话,并未看出是何人来,便一把拉住,说道:“好妹妹,我的这心事,从来也不敢说,今儿我大胆说出来,死也甘心!我为你也弄了一身的病在这里,又不敢告诉人,只好掩着。只等你的病好了,只怕我的病才得好呢。睡里梦里也忘不了你!”袭人听了这话,吓得魄消魂散,只叫“神天菩萨,坑死我了!”便推他道:“这是哪里的话!敢是中了邪?还不快去?”宝玉一时醒过来,方知是袭人送扇子来,羞的满面紫涨,夺了扇子,便忙忙的抽身跑了。

贾宝玉是一出事就只会跑,当初调戏金钏儿惹怒王夫人也是一溜烟的跑走,如今又再跑了。

不过这件事的前因后果,曹雪芹可隐藏了不少线索。

一,贾宝玉向林黛玉诉肺腑,代表的是宝黛姻缘。

二,袭人送扇子,“袭为钗副”代表薛宝钗,扇子代表“散”,宝黛姻缘因宝钗介入而“散”。

三,贾雨村此时到来,应了“玉在椟中求善价,钗于奁内待时飞”,佐证贾雨村是导致宝黛离散,给薛宝钗嫁给贾宝玉的机会的主因。

四,贾宝玉诉肺腑时,林黛玉离去,暗示黛玉结局是先离开贾府而去,也与贾雨村有关。

五,贾宝玉“惹祸”又跑了,预示贾雨村让他在宝黛姻缘上做了逃兵。结合脂砚斋批语《一捧雪》伏贾家之败和“石呆子扇子案”,就知道贾宝玉实为贾雨村所害。他见贾雨村后挨打的事也是佐证。

六,林黛玉虽然没听到贾宝玉的“告白”,但她与宝玉“心有灵犀一点通”,也不需要贾宝玉多说。

花袭人尽管“袭为钗副”,实际她从珍珠改名袭人就成了“草木人”,又与林黛玉同一天生日,都是二月十二的花朝节。

袭人既影射宝钗,又影射黛玉。她听到贾宝玉的“告白”,也相当于林黛玉听见了。

至于袭人外嫁蒋玉菡,便是林黛玉离开贾府之谶:被迫外嫁。

芙蓉花签作为林黛玉的姻缘伏笔,“莫怨东风当自嗟”就是昭君出塞典故,解决了林黛玉先行离去是“外嫁”原因,也解决了潇湘妃子的伏笔。

七,林黛玉先去,贾宝玉再去,薛宝钗随后登场与袭人“交接”……与黛玉去后,宝钗嫁给宝玉为妻,宝玉在袭人出嫁后也出家而去,留下宝钗守活寡的结局顺序伏笔,一丝不差。

显然,曹雪芹通过这段故事,在贾宝玉第一次对林黛玉诉肺腑“表白”时,交代出宝黛钗三人真正的姻缘结局。所有该出场的人物全到齐。尤其重点是贾雨村的[玉在椟中求善价,钗于奁内待时飞],“黛去钗嫁玉再去”的结局便藏在其中。不提。

(第三十二回)袭人正裁疑间,忽有宝钗从那边走来,笑道:“大毒日头地下,出什么神呢?”袭人见问,忙笑道:“那边两个雀儿打架,倒也好玩,我就看住了。”宝钗道:“宝兄弟这会子穿了衣服,忙忙的那去了?我才看见走过去,倒要叫住问他呢。他如今说话越发没了经纬,我故此没叫他了,由他过去罢。”袭人道:“老爷叫他出去。”宝钗听了,忙道:“嗳哟!这么黄天暑热的,叫他做什么!别是想起什么来生了气,叫出去教训一场。”袭人笑道:“不是这个,想是有客要会。”宝钗笑道:“这个客也没意思,这么热天,不在家里凉快,还跑些什么!”袭人笑道:“倒是你说说罢。”

要注意薛宝钗出场与袭人之间的言语机锋格外的犀利。

袭人明明哭了,宝钗故作不知,反而问她出什么神?这句话里就有一个套子。如果袭人嘴巴不严,估计就会将刚才发生的事透露一二。薛宝钗显然在试探,说明她刚才就在暗处。

袭人不上钩,顾左右而言他,说看两只鸟打架一语带过。其实两只鸟儿何尝不暗示的宝黛?算是作者的小心机。

薛宝钗不死心又提贾宝玉,注意她话里“才看见走过去……说话越发没了经纬”,既表明她没有旁听,打消袭人疑虑。又暗示她知道了贾宝玉刚才说得“没有经纬的话”,这就让袭人听到后心里“不上不下”。到底宝钗听没听到已经不重要,如果这件事一但外泄被人知道,就是她袭人的责任。

所以,薛宝钗的出场与袭人短短两句话,带出来了两个意思:

一,试探袭人口风。

二,堵住袭人的嘴。

不得不说薛宝钗的厉害。而这实际也正中袭人的下怀。她并不担心薛宝钗听不听到刚才的话,反而担心她自己一个人承担不了这份责任和压力。

可薛宝钗既然暗示她没听说,也就绝了袭人对她帮忙解决问题的“痴想”。薛宝钗绝不可能告诉王夫人,也暗示袭人也不能说,那这件事要如何处理?

袭人是贾宝玉的贴身大丫头,如果有一天贾宝玉和林黛玉真的做出了什么“丑祸”,袭人一直“没发现”,也是吃不了兜着走。可她要真跑去一五一十和王夫人讲了,她就成了个背后告密,嘴巴不严的小人。就算薛宝钗取代林黛玉嫁给贾宝玉,这件事终究让她耿耿于怀,绝不可能再容留袭人。

袭人就想好好给贾宝玉做个妾,无论林黛玉和薛宝钗是谁做了宝二奶奶,她都不能得罪,不能让她们反感。现在这件事给她一个选择,既要管,还不能告密,向左向右,袭人的煎熬可想而知。

所以,当她一听婆子跑来说“金钏儿投井死了”,第一时间是不相信,随后就潸然落泪。既是与金钏儿的旧感情,也是“兔死狐悲、物伤其类”。

她在这一刻的纠结心理,既然来源与宝黛生情被她发现的巨大震撼和束手无策,也源于薛宝钗出场给她带来的压力。

怎么做才能既解决宝黛生情的危机,还能避免自己步了金钏儿的后尘,才是真正“煎心难熬”的处境。

正是金钏儿的死,宝黛钗三人给到的压力,才让袭人不得不在当天贾宝玉被打后,彻底背弃贾母倒向王夫人,皆因她已无路可走。否则下一个“金钏儿”极可能就是她。

当然,袭人对当日的事始终守口如瓶,任由王夫人试探也没说。

可王夫人并不傻,当袭人求她将贾宝玉搬出大观园时便有了察觉,自然对林黛玉极为不利,并不会真担心薛宝钗。不提。

这边金钏儿因贾宝玉,被王夫人撵出去后,投井自尽而死。情节是一处“重复”。

后面晴雯因贾宝玉,被王夫人撵出去后,一气而死,与金钏儿之死前后呼应。

不同的是,金钏儿是王夫人的丫头,得到了赏赐和厚葬。晴雯是贾母的丫头,被拉出去火化后在乱葬岗扬了,真正是挫骨扬灰。

王夫人对待金钏儿和晴雯的态度,就是对待薛宝钗和林黛玉的态度。

金钏儿确实是薛宝钗之影,她也穿着宝钗的衣服下葬。金钏儿、宝钗,钗钏本就是一体。

而金钏儿死后生日,贾宝玉去水仙庵祭奠,莲花(芙蓉)被称水中仙,又是林黛玉的体现。

所以,金钏儿和晴雯,都是被王夫人撵走后死去,也预示林黛玉确实被迫离开贾家后死在了“外头”。宝钗和黛玉的各种伏笔纠缠交织,就源于钗黛合一。

综上,从“诉肺腑”开始,林黛玉离去,袭人赶来送扇子,贾宝玉告白后逃走去见贾雨村,宝钗出场试探“警告”袭人,金钏儿突然传来死讯……一系列故事都在伏笔宝黛钗三人姻缘的最终结局。还要读书人多注意点。

✍以上观点根据《红楼梦》80回前故事线索整理、推论。

0 阅读: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