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恋爱脑」反击,「海王」社死

南蓉谈汽车 2023-12-15 17:06:00

从前,有一位以卖鱼为生的海王,倾尽心力打造了一个漂亮且巨大的鱼塘,养殖了各式大小不一,种类繁多的鱼儿。

同时海王还设置了按时按量投喂鱼食的机制,且最大限度地做到了雨露均沾,即便是在卖鱼时,也会根据客人的需要,随机捞上来种类、大小不同的鱼儿,供客人们自行挑选。故而圈养于此的鱼儿们,在很长时间里都能相安无事,各自安好。

即便偶尔看到海王与其中的某条鱼儿的互动亲密了些,其他的鱼儿也压根儿不会生出多少嫉妒的情绪。至少在它们短暂的7秒记忆里,始终能够满怀期待,幻想着下一次或许就会轮到自己。不得不说,这是典型的恋爱脑。然鱼儿有情,海王有意,哪里轮得到旁人去打抱不平。

可这样的和谐与安定,突然就在某一天被打破了。因为海王突发奇想地将鱼塘里的鱼儿划分了等级,依据自己的喜好和某些所谓的标准,给鱼塘里的鱼儿分别印上了“优质”和“劣等”的标签。其结果是客人买鱼之时,都会第一时间挑选那些“优质”的鱼儿。

那些被打上“劣等”标签的鱼儿们当然不干了。于是海王的喂食,它们不吃了,有客人来买鱼时,它们也会故意挤开海王的捞鱼网,争先恐后地浮在水面上,主动地向客人们展示着自己。总之,想尽了一切办法,集体表达着对海王“标签做法”的不满。

“你所谓的‘劣等’,为何更有活力,有的甚至一眼可见更加肥美?”面对恋爱脑鱼儿们的反击、客人的质疑,海王尴尬不已,遂现场社死。

故事讲完了のFin割线

至于这个故事说的是谁,想必大家也猜到了。在马拉车市看来,近期车坛发生的“懂车帝发布2023冬测结果,引发多家车企围怼”事件,简直就像极了上面讲述的恋爱脑与海王的故事。

其中的是非曲直,目前尚无定论,或许让子弹再飞一会儿,总会有真相大白于天下的那一天。当然也可能根本就没有了后续,毕竟鱼儿的记忆只有短短的7秒,海王也不会干坐着社死。

而之所以要给大家讲这个故事,是因为近期发生的包括懂车帝事件在内的许多事,都让马拉车市不禁产生了些许疑惑,并至少有两大疑问:一.海王的底气究竟来自哪里?二.那些鱼儿真的就是单纯的无辜受害者?

“海王”的底气

源自专业测试机构的公信力降低?

这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由于门槛着实较低,人人皆可做自媒体。可正因如此,部分粉丝量还算可以,之前的内容也得到了肯定的自媒体,就变得有些飘飘然起来,大张旗鼓地干起了本不在其能力范围之内,或者说是明知缺乏科学严谨性但也要“坚持上”的事情。

众所周知,早期的汽车测评是由专业机构或汽车制造商进行,它们会对车辆进行实验室测试、道路测试、安全测试等,对车辆的外观、内饰、操控、动力、经济性、安全性等方面进行评价和比较。

彼时,如果用户担心汽车制造商的测试向着自己不够客观公正,那么还有专业机构来兜底。这些专业机构大多采取自行购置车辆,按照科学的标准和方法统一进行评测,相对更加客观和公正。

然而,随着某专业测试机构“五星批发部”的名声渐渐被传开,甚至还包括此前的“某影车型测试结果大反转”等一系列事件被曝出,这些专业机构的公信力开始急剧下滑,其测试结果自然也广受质疑。

此时,原本并没有从事此类测试的媒体甚至自媒体便以“To C”的姿态站了出来,进行了那些仅仅只比普通人认知稍微严谨那么一些的所谓“测评”。与此同时,本着自己花钱购车,采取统一标准测试的原则,主观地认为且向消费者传达着“我们更加客观”的声音。

但真的只是仅此而已,它们带来的,的确可能是消费者想看到的东西,部分可以做到客观,但并不保证完全的科学和严谨。

不可否认,专业评测机构的公信力降低,造就了汽车媒体自己干的底气,也受到了部分消费者的青睐,因为他们看到了自己想看的东西,至于是不是绝对的科学严谨,甚至其中有没有商业利益和个人偏见存在,用户可能无法辨别甚至压根不在意。

如果说类似海王自行分等级打上优劣标签,是因为缺乏有公信力且更加专业的机构之原因,那么和被打上标签的鱼儿又有没有关系呢?

其实还是有的。我们甚至觉得,有些“海王”的出现和自行打标签行为,还是被“鱼儿”给惯出来的。

汝非鱼焉知鱼之乐

车企主动配合多项不严谨“评测”?

我们当然可以质疑懂车帝评测的科学性和严谨性,但如此同时我们也看到了许多车企在主动地配合着某些媒体和自媒体,进行着更加不严谨,更让人无语的所谓“评测”和“测试”。

本着同行不相轻的原则,我们这里也不点名,感兴趣的读者朋友们可以自行去搜索一下。例如某自媒体策划的“两个竞品车型升空对撞”、“试驾场地加持炸弹特效”、“野外山顶推一辆车翻滚下山”......等等等等乍一看的确吸引眼球,但细想之却根本没道理可言的所谓“测试”。

而从结果呈现来看,这些所谓“测试”基本都是车企主动参与,系该自媒体为其量身定制策划而来的“测试”方案。其所谓的“结果”也一眼可见其商业利益和个人偏见的存在。

但似乎车企们对于这样的“评测”更加乐见,至于汽车评测的科学性、客观性和公正性,都可以视而不见。

只要过程足够吸引眼球,结果产生了巨大的煽动性,甚至在某类职业大军的带领下,占据了舆论高地,进而影响到了消费者的决策,推高了产品和品牌的声誉,那么这样的评测就是有意义的,有的还厚颜无耻地给自己贴上了“营销创新”的标签。

我们对此不敢苟同,甚至十分鄙视。相较于这些无脑且毫无科学严谨性的所谓“测评”,或许类似懂车帝冬测这样的测评已经高出了不知道多少个等级。

车企本身就存在着问题,也难怪网上有声音如是评价:车企围怼懂车帝,实则反映出了当下部分车企身上存在着这样一种现象,即当事实对你有利,就强调事实;当规则对你有利,就强调规则;当事实和规则都对你不利时就敲桌子把事情搅浑。

基于此,我们在质疑媒体的同时,难道不该反思,为何会有不少的恋爱脑车企在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养成了一个又一个的海王吗?

结语:

不难预见,类似的事件不可能是最后一件。还有许多的矛盾和争议,积压久了都会有爆发的那一天。可对于消费者而言,这不仅仅是一件茶余饭后的吃瓜事件,实则是在给他们提个醒。

关于购置汽车这样的大件物件,切莫盲目迷信所谓的“良心车评人”、以客观公正标榜自己的自媒体。更不能把那些所谓的媒体测评作为购车的主要依据,因为你很难判断其中到底有没有商业利益和个人偏见的影响存在。这也是为何我们一直都鼓励消费者自行到店试驾和亲身感受之后再做决定的原因。

0 阅读:0

南蓉谈汽车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