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破天惊——武王墩考古发掘,最后的“倔强”楚考烈王即将现世!

炖个考古 2024-04-19 06:08:29

武王墩考古发掘,是继2021年西安江村大墓(汉文帝霸陵)之后,中国考古又一重大新发现!2024年4月16日,国家文物局在安徽淮南发布“考古中国”重大项目进展,聚焦武王墩墓发掘,墓主人疑似楚考烈王,这成为唯一被考古发掘的春秋战国时期楚王陵墓。

武王墩,位于安徽省淮南市田家庵区三和镇徐洼村,是一座战国时期楚国竖穴土坑木椁墓。2015年,一伙“摸金校尉”打听到武王墩是淮南地区最大的古墓,里面藏着不少“宝贝”,于是两次疯狂盗挖武王墩,盗得青铜编钟等77件随葬品,包括后来被鉴定为国家一级文物的“彩绘虎座凤鸟鼓架”等26件文物。2018年,这伙盗墓贼因为内讧被警方一举抓获!

2019年11月,国家文物局批复同意武王墩考古发掘计划,经过4年多的艰苦发掘,终于抵达椁室。发掘得知,武王墩为一处独立陵园,面积150万平方米,最外围建有围壕,周长4969米。主墓在陵园东北角,封土为圆丘形,直径120多米,封土下为一“甲”字形大墓,墓道长42米,墓圹开口50米。主墓室呈“亚”字形,中间为主棺室,四边各有2个共8个边箱,全部使用巨大长条枋木封顶,四层盖板共计443根,总重量153吨。除主棺室和东2室被盗墓贼凿开了2个盗洞外,其余边箱全部完好。陵园内还发现有车马坑、陪葬墓、祭祀坑等遗迹。其中,车马坑南北长148米,东西宽14米,是已发掘探明楚墓车马坑中最长的一座。

考古人员在椁室盖板上发现墨书文字,标明了各室的位置和作用,已采集到100多句、近千字的内容。边箱内提取到木俑、浮雕漆木构件、镇墓兽构件、带盖铜鼎、青铜大鼎、铜钫等千余件珍贵文物。最让人兴奋的是:东1室南端放置着一个青铜大鼎,口径超过88厘米,大于李三孤堆出土的楚大鼎(又名铸客大鼎,高1.13米、口径87厘米、重达400多公斤)。

1933年,寿县发生大饥荒,朱家集村一地主豪绅(朱鸿初)纠集100多名地痞流氓盗挖附近的李三孤堆,盗出一大批价值连城的青铜器和上千件文物,所幸当时报案及时,盗墓贼被抓获,仅一些容易藏匿的小件未追回。1935年,当地一些不法之徒再次对李三孤堆进行盗掘,掘出数百件随葬品,全部流失海外。1938年,时任第五战区副司令长官李品仙派人将李三孤堆大揭顶,棺椁都被打包带走,唯楚大鼎因重量超群不好藏匿,被丢弃野外成了无主之物。后来,安徽省博物馆将之收藏并成为镇馆之宝。1958年,毛伟人视察安徽省博物馆时专门参观了楚大鼎,说出“这么大一件鼎,能煮一头牛”的感叹。学术界根据李三孤堆的形制、规格及出土器物及铭文,认定其为楚幽王墓或楚幽王妃子墓。

说到楚幽王熊悍,不得不提他的父亲楚考烈王熊完。熊完是楚顷襄王的太子,在秦国做质子10年。公元前263年楚顷襄王病危,熊完在黄歇的帮助下逃回了楚国,继承王位。为报答黄歇,楚考烈王赐黄歇淮北地十二县,封“春申君”。之后,楚考烈王先后派兵救援赵国、魏国,灭鲁国,还曾在汾城大破秦军。公元前241年,赵、楚、魏、韩、燕五国共推楚考烈王为纵约长攻打秦国,但在函谷关被秦军击败,无功而回,不久迁都寿春,成了楚国最后的“倔强”。史料记载:楚考烈王继位后一直没有儿子,春申君很是担忧,采纳了李园的计策,将李园的妹妹李嫣(春申君情人)送给楚考烈王,生下熊悍。因此,野史一直盛传熊悍是春申君私生子!公元前238年,楚考烈王去世,熊悍继位,是为楚幽王,春申君奔丧时被李园设计杀害。

楚幽王在位十年,公元前228去世,同母弟熊犹继位,是为楚哀王。从谥号“哀”便能看出,这肯定又是个倒霉的家伙。如果其然,楚哀王在位两个多月,便被自己的兄长负刍派门客杀死。楚哀王死后,负刍登上王位,但此时的楚国已危如累卵,秦国随时可能南下灭楚,负刍自然不会给楚哀王修豪华大墓。公元前223年,秦将王翦率60万秦军攻占寿春,负刍成了秦军俘虏,楚国自此灭亡。综合判断,武王墩只有可能是楚考烈王墓。

武王墩是迄今为止经科学发掘的规模最大、等级最高、结构最复杂的楚国王级墓葬,必将入选2024年中国考古十大新发现名单!

0 阅读:11

炖个考古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